公元1908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清末秀才奉天候补知县刘建封奉旨勘查长白山。历时4个月的实地踏查之后,除《长白山三江源流考》等官方报告,还撰写了《长白山江岗志略》。刘建封是秀才,又是诗人。尽管考察十分艰苦,甚至有生命危险,面对祖国雄奇的山水,常常情不自高凳悔禁地吟诗,兴致勃勃地为各山峰命名。并绘有详细的地形图,标注了十六峰的位置,它们是:
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
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卧虎峰、孤隼峰、锦屏峰、白头峰。
这十六峰千姿百态,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有的如宝剑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妆、有的如雄鹰衔物,环列成一个大圆周,或白或黄、或青或绿护佑着一池碧水天池。 在白山市抚松县境内东南。白云峰位于天池西侧,南邻玉柱峰,北对芝盘峰。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第一高峰。
据《安图县志》:“白云峰在白山之极巅。遥望之山峰,直插霄汉,白云触而出,终日不散。天晴时,群峰毕露,独此峰烟雾缭绕,气象雄壮。自天池至巅十;华里,崇山隐天,云锁峰尖,故名之曰白云峰”。
站在山脚远远望去它又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金钟,一层层断裂岩层似雕铸的钟纹;五仙女观瑶池,十二罗汉沐白云是镂刻在金钟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峰顶由灰白、淡黄、乳白色浮石构成,与蓝天白云相衬,如绸似锦,云起风流,飘悠天际。登绝顶,可凝眸远眺那苍茫浩渺的长白群山;东望赤峰,南望大小胭脂峰,西望天鹅峰,北俯奶头山影。到此者如置身霄汉,心旷神怡,颇有几分仙气。
白云峰终日隐匿于缭绕云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无语羞于露面。偶得晴空万里的时候,池上云淡风轻,群峰毕露各展仙姿,唯有白云峰依然借片片祥云为纱,遮掩她娇羞的面容。 锦屏锋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在芝盘峰北200米处,在东起龙门峰,西经观日峰、芝盘峰,南至白云峰的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的正中。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锦屏锋在芝盘峰和观日峰之间,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中间平行组成,峰前壁立千,仞如刀削成,峰后陡悬无挂。看去宛如锦绣屏风,宛如屏风,故云锦屏峰。猎人们见其形状如城垣,习惯称呼它为城墙砬子。又据《长白山古今揽胜》:“峰顶南北各起一峰,由彩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锈屏风一般,故而得名”,故有“白云绝胜处,翡翠锦屏中”之语。在南北两侧峰尖下方均为较长深谷,与观日峰、白云峰构成天然分界。峰后山腰还有深深的长沟,沟中溪流潺潺,清爽宜人,一路奔向茫茫林海之中。 观日峰位于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峰起一尖,登而望之,海阔天空,可以观日出、日入。”故有观日之名。书中又说:“土人云,每年三月三日夜半时分,一遇天晴,见日如红球,白海中出。出时三起三落,而水之波翻浪涌,忽上忽下,历历在目。尤足令观者,移情海上”。观日峰与西大坡相连,山上经常有成群的马鹿出没。
从独酌峰北侧沿岳桦林尽处登山,顺着山脊,在隐流瀑布一侧上,经过龙门峰的后背,直达观日峰的山顶。登峰远望,却有海阔天空之感。如有机会,观日出,送日落更会有无限豪情。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天池碧波荡漾,群峰峻秀婀娜,壮观雄伟。面对万壑千山,仰天一啸,谷鸣山响,声音久久回荡。在观日峰后侧山坡有三座与观日峰形状相似的山峰,依次向北排列,象结伴出游的四姊妹携手游天池。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因峰门两峰突起,状若门形,故名龙门。它位于天池北偏西,与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龙门峰形状奇特,宛若蛟龙戏水。它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构成的,由于柱状节理发育,岩石风化,剥蚀,崩落严重,所以多崇戚正崖峭壁,峰下形成巨大的倒石堆,冲沟下部形成较大的泥石流扇,其上分布有少量高山植物。
《长白山江岗志略》载,“在乘槎河西,与天豁峰对峙而低。池水溢流而出,状若门形,故号日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曾到峰上。山旁有一粗正石,上似蝌蚪字形。在百姓的心中,这碑为神碑,无人认识上面的蝌蚪文字。曾有人在龙门峰前,看见有几条红黄色的鱼,在乘槎河上跳跃,便用石头打,不料“霎时狂风大作,白雨 又称鹿鸣峰,位于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峰顶由四个小山峰组成,有“四子会芝盘”之说。峰顶有草甸,形如圆盘。每到严寒冬季,其他各峰积雪封顶,唯有此峰露在雪外。《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峰顶产灵芝”取名。
峰顶由西北向东,峰起四尖,称“四子会芝盘”。芝盘峰内壁陡峻,后壁有弧形崖壁,是冰川时期冰斗所致,构成天池西北畔较大屏障。峰后坡度较缓,延伸面积广阔,俗称西大坡。山腰多沟壑溪流,花草生长繁茂。每至夏秋,鹿坪、雪岭等处鹿群较多,九月中旬雪后,随处可见鹿蹄印迹。坡下群鹿追逐,嘶鸣不已,此起彼伏,回荡山谷,因之有“鹿鸣翠谷,雕飞芝盘”之赞誉,据此又称芝盘峰为鹿鸣峰。
芝盘峰北侧有可容纳几十人的崆洞,这是长白山的主要异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称鹿蹄洞。
暴落,连声霹雳,而鱼亦逝”。
龙门峰北侧峡谷中有一隐流瀑,落差约20米,是由陡峭的崖壁跌至深谷,似天际飞流,又若天女舒展长袖,隔玉壁与长白瀑布相映,是游人赏心游玩的绝妙佳境。山腰有凝雪坡,似挥之不去的流云横挂山腰,积雪至八月始融化。从长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经玉壁即达龙门峰脚下的天池湖畔。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相传,山缝为大禹治水时所劈。天豁峰面向天池一侧“土色黄,望之如二龙蟠踞顶上。峰后石多赤色,亦颇耐观。每至冬日,雪凝峰间,直同白虹,插入天汉,尤觉十分出色”。据当地人讲,峰顶平缝中,隐有洞口数处。登山的人往往看见有蟒蛇出没其间。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天豁峰的形成是由于岩石节理发育造成。构成天豁峰的火山岩,岩石节理发育经多年的风化、剥蚀、硝碎、塌落,形成了天然豁口。豁口中间留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石峰,是由于坚硬的岩石没有被风化而残留下来的。在天豁峰的后身有黑风口,峰东携臂与织女峰相连。峰下天池畔有巨石天然雕琢而成的雨燕观天、驼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组画。从补天石可经牛郎渡越闼门沿八卦庙(宗德寺)旧址北侧倒石堆,可攀登峰顶。路径险要,斗胆登上者引以为豪。从峰顶观赏群峰倒映于天池,波光荡漾,令人心醉。 位于天池北侧,海拔2,560米,据《长自山江岗志略》,此峰“土色黑、状若铁”故名。在此俯瞰天池,湖光山色,尽收底,为长白山北坡观天池第二绝妙处。传说,一采药人至此,遇见峰上张灯结彩,金碧辉煌,中间悬“朱”字无数,多不能识。唯“福”、“寿”宇不篆不隶,形似鸟虫,尚可辨。归去后告诉别人,人们都以为荒诞而不信。等再次去看时则始终见不到这番情景了。
铁壁峰的凝灰岩柱状节理很发育,又经多年风蚀雨侵,峰顶多悬峭壁,嶙峋怪石,并形成有“四老对弈”、“观景台”等胜景。从铁壁峰西侧的倒石堆顺坡而下,还可下临天池,往此沿铁壁峰山麓经牛郎渡还可到乘槎河源头游玩,在这里还可远眺玉壁、补天石等胜景。 华盖峰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东侧最高峰。它气势雄伟,峥嵘突兀,是长白山之精华所在,也是从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绝妙之处。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华盖峰“山形如盖,其出云还云,状亦如盖。每至春冬,常见五色云遮掩顶上,即风雪交加,亦不散去”。因其似帝王车辇之华盖而得名“华盖峰”。华盖峰峰顶是由黄白色浮岩组成,又有黄岩峰、白岩峰之称。地质学家称这种石头为浮石,或叫做浮岩,民间俗称蜂窝石、江沫石、水浮石。这是一种由长白山火山的喷发物固结形成的岩石。
火山爆发物浮石,在层状熔岩上塑造的山峰。峥嵘突兀的山峰,自上而下可看到由灰黑色过渡到灰白色,再变为白色、米黄色。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浮石层中还夹有黑色、墨绿色的火山角砾,大者竟达数吨之重。在面朝天池的一侧,有一道长长的悬崖绝壁,远望银白如雪,恰似一道“天上银屏”。在银屏上镶嵌有无数斑斓夺目的玉环珠翠,那是由大量火山角砾及火山渣夹杂在浮石中间形成的独特景观。在银屏东侧有独角向上,翘首天外的龙角峰,它与“天上银屏”、“仙女对镜梳妆”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天上佳景。在山脊附近有被冲刷的淡黄色的火山岩构成的憨态可掬的金蟾,还有高踞山巅的雄鹰,似久经风雪的长者,凝眸观望天池的瞬息变化。
华盖峰东侧有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躲避风雨、留下“天池钓C到此”墨迹的“避风石”;西侧有“天池一柱”和“军舰岩”;峰底天池畔还有女真祭台、钓整台、麟峦、凤峦等胜景。久经风霜的“探池松”也在此峰下,它盘曲、顽强、遒劲的壮美姿态,使其别有一番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风骨,也使华盖峰更具魅力。
华盖峰旁有一风云涌动的坡口,是吸引登山游客的极佳去处。在这里,或观赏云雾弥漫之飘渺,或摄取湖水云天的美景,都能给游人留下美妙的印象。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留下珍贵的照片。站在邓公题写的天池碑处左望,可看到它的峰顶部分如一只巨大的三足金蟾,仰首向天。这只金蟾,原本是刘海登天时带到天宫的瑞兽,厌倦了上界的清规戒律,时常回到凡间游玩;一日贪玩,错过了回天的时间,就只能在天池上等着时光的轮回、天豁洞开。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到这里瞧上一眼,就会有好运降临。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于天池东侧。紫霞峰大部分是由紫色火山岩构成,峰顶两驼峰高耸天际,紫壁横空,参差错落,大有“峰高崖阶半壁天”的雄伟之势。远观之白云缭绕紫色山峰,如烟似雾,如丝如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整个山体放射着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描绘,“沙土紫色,石参差错落,颇有生气。每至天暮,池中出云,缠联峰顶,如丝如缕。其纠缦之状,宛然天半朱霞长留此间”,故有紫霞之名。紫霞峰的云不似白云峰的云,团团絮絮,整日簇拥峰顶;亦不似华盖峰的云,翻腾咆哮,拍崖而起;紫霞峰的云是天地荡波与紫壁生辉相映而成,是长白山的一片“紫气祥云”。
紫霞峰下有一巨大的倒石堆,与滚石坡相连,形成一条较大的沟谷,由此下临天池,脚踏石上,石块浮动,犹如行走在“踏石船”上。石块的大小不均,颜色多变,刘建封评为“石分五色,黑者明如黑精,惟光不透水,大者合抱,小者盈握,石色不甚光润。” 孤隼峰位于天池东南,紫霞、三奇两峰之间,海拔2,711米,下有鸡冠岩、仙人岛等名胜。孤隼峰峰顶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只孤傲的鹰隼,故名。
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刘建封这样描绘:“峰顶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层山之中,特树一帜,令人望之而生独立思想”。这山峰不仅仅像一只孤傲俊美的鹰,同时,还能激励人们昂首挺胸,独立思考,直面人生。 白头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据《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头峰在天池南稍东。“东丰隆高起,上有孤石独峙,形如佛顶”故命名为白头峰。她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曾经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自南而北划定。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1962年中朝蜜月时期,因特殊的缘故,白头峰和一半天池划给朝鲜,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白头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将军峰”。
扬眉有“长相守,到白头,...;常相思,到天池,...”之诗语! 位于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与“补天石”隔池相对。《长白山岗志略》称其“重峦迭嶂,气象端严,之有冠冕形,故名之”。
冠冕峰是由火山喷出物DD白色浮石构成,加之高山气候,四季积雪,四季皆白,雪石难分。天池内侧有雪山胜景多处,终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每到夏天,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正可谓“奇峰悬白雪,银光闪闪;天池映雪峰,波光荡漾”。
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载:“此峰下四时积雪高十余丈,俗名雪山。山下有冰穴数处,每见穴中炊烟如缕,疑为仙人炼丹于此”。其实,峰下洞穴中逸散着火山地热的热气,似仙人炼丹的炊烟。 卧虎峰位于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据《抚松县志》卧虎峰“山势狰狞,怪石嵯峨,偶一登临,则惊神骇目,大有战战兢兢之感。”又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临池多虎踪,人不易行。峰后起一小岗,积雪累年不消。前有虎径,斜长五里余”。这样与虎如此密切的一座险峻的高山,叫卧虎峰却是“名正言顺”。
卧虎峰下尚有鹿径、白花溪等名胜。白花溪溪长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鹃,在积雪中花枝独出,似梨花带雨。刘建封踏查到此时遇雨,在《白山纪咏》中有“关心飞雨过,冷眼替花愁”的诗句。 位于天池西南侧,海拔2,543米。面朝天池侧有双峰挺立,呈梯形,背向天池侧两峰相对,亦呈梯形,又因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轮廓。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得名“梯云峰”。
《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此峰“峰脊出梯河瀑布,积雪亦多”。《安图县志》的解释为,“重峦耸峰,石色光润,时有白雪缠联峰顶,峰后积雪累年不消”。梯云峰上的梯子河瀑布,是锦江上游梯子河的发源地。梯云峰重峦叠翠,石色光润,山头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缠连峰顶,峰上积雪累年不消,堪称一奇。峰顶流淌出梯子河瀑布,气势雄伟。
在梯云峰与玉柱峰之间,有一又长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云峰顶。山坡虽不陡峭,但坡路漫长,沿坡攀登时,常使人累得气喘吁吁。所以,人称此坡为喘气坡,再往上行,两侧陡峭,中间狭窄的苔原山脊,风大路险人难行,长达3公里,称为老虎背。 位于天池西侧,海拔2,664米。因山体由青色玄武岩构成,又称青石峰。此峰顶部五峰簇拥,状若玉柱,有天欲坠、赖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长白玉柱”的美誉。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构成,又称青石峰。玉柱峰顶有五个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倾向天池。峭壁陡直、危耸,峰顶有贯通全峰的“一”字大断层。峰下侧有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有高山杜鹃、越桔等组成的较丰满的植被。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饮水。
《长白山江岗志略》称,“玉柱峰,东北距白云峰二里,状如玉柱,实为主峰之辅弼。峰耸起而秀,形势突兀,高不可攀,过者无不仰视。东麓泻出一水,悬流如线;下入天池,即金线泉也”。玉柱峰东麓有一悬流飞挂,形似银练,注入天池,泉底为白色浮石,间杂有米红色线条,近看“水露金星”,因而名曰金线泉。泉边有名景濯足石。在玉柱峰的东侧距天池350米处还有一泉,因泉水清冽,碧透爽口,人称玉浆泉。
玉柱峰姿态婀娜,四季风光各具魅力,春夏之交,高山植物发芽吐绿,生机盎然,山峰披上绿装;夏秋季节,花草繁茂,百花竟放,芳香袭人;冬季来临,满目皆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