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婚礼有比较固定和较为繁琐的礼节,散居在各地的满族举行婚礼的过程也略有出入,但总的过程可归纳为相看、送小礼、过彩礼、婚礼、回九五个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询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
满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姻风俗习惯,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满族结婚一般先由男方择出吉日,同女方协商,最后猜睁弯由姑爷携礼物去女家送日子,并将原议定的聘礼如数备齐,送至女家,称为过大礼或过彩礼。
结婚前一天,两家相距路远者,男方要代女家就近选好落脚之处,称之打下处。女家提前一天,亲友女眷陪同新娘抵达下处,并将妆奁送至男家。
这种风俗源于历史上清代军队多年征战,长年不归,满族姑娘赴军营完婚,需先在军营附近借房暂住,久而久之,便成一俗。后来随着穗闷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这个习俗已变,改为在女方家迎娶。
结婚这天,由父母子女俱全的长辈妇女布置洞房,铺好床后,在被子四周放置枣子、花生、桂圆、栗子,取其早生贵子之意,然后在被子中间放一如意或苹果。同时在洞房内奏乐,称为响房。喜轿要装扮得十分漂亮,并摆在院子里,叫做亮轿。
满族在举行结婚仪式的时候,男家要正式操办3天。第一天为杀猪,做好杀猪、宰鸡、借餐具、打帐棚等准备工作。第二天为走轿,午后抬花轿近处绕一圈、接待送妆奁的客人,新郎上坟祭祖。
第三天为正早唯日。清晨,新郎披红戴花,在伴郎陪同下,鼓乐吹奏,乘轿或骑马带领迎娶新娘的彩轿或彩车,去女家或下处迎亲。一般来说迎亲的队伍都是在天没亮的时候就要出发,整个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新郎出去迎亲。
在新郎出发迎亲同时,新娘在家也要做一些充分准备,最主要的是由新娘长辈和全福人给她进行梳妆打扮,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把脖子上带的锁解下来还给娘家人。
生命伊始便挂在脖子上的吉祥锁,是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的祝福,如今要出嫁的女儿留下吉祥锁,表达了女儿的恋恋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同时,解下这把锁也标志着女孩子从此成人,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一路上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到了,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子要由哥哥或者是叔叔背上花轿,并护送到男方家里。
新娘下轿之前,新郎要把在轿上挂的弓箭拿下来,搭上箭对着花轿要连射三箭,射箭的意思就是要驱赶一路上带来的邪气。射箭反映出满族是一个射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习俗。
新娘下轿之后,在左右搀扶下要脚踩红毡,象征一生一路永远走鸿运。接着新郎要用秤杆将新娘的盖头揭开,然后抛到屋顶上去,一桩称心如意的婚姻就这样上达天神了。抚一抚新娘的发,再摸摸自己的头,以示夫妇二人白头偕老。
在庭院中设有供奉天地牌位的桌子。新人在天地桌前对牌位跪拜,称为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公婆,夫妻对拜。拜完天地进入洞房之前,要跨过一个火盆,寓意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还要跨过一副马鞍,以示全家老老小小平平安安。
进入洞房之后,便是要坐帐,也叫坐福。所谓坐福实际上是坐斧,将一把新斧子置于被褥之下,新人坐在上面,寓意坐享幸福。
小孩子们在一旁会把花生、大枣、栗子等干果撒在炕上,大枣加栗子表示早生贵子,花生则是希望新娘子日后生男又生女,生女又生男。
洞房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喝交杯酒,此外还要吃一些食物,有的吃面条,象征着长寿,有的吃饺子,饺子还要半生不熟的象征着早生贵子,还有的吃用豆、肉、米做的饭,象征着家庭兴旺、家族兴旺。
婚礼渐入高潮,由德高望重的族老在庭院当中为新人唱起了《阿察布密歌》,也就是《合婚歌》,人们把酒和食物抛向空中祭告上天,祝愿新郎、新娘和和美美,祝愿整个家族兴旺延绵。
午间洒宴,以女家客人为尊,称之为上亲客。新郎与其父母要出面寒暄,新郎要敬酒谢亲。新郎新娘依桌向来宾敬酒拜席。
晚间,新郎平辈男女,有闹洞房的习俗,同新郎、新娘吃、闹、耍笑,直至深夜。
婚后9天,有回九之俗,新婚夫妇携带酒、糖、鱼、粉条等4样彩礼物去娘家回拜,称为占九。
满族的婚姻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满族几百年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