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如今,东北三宝,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人参、貂皮、鹿茸角” 是贵人、官家之宝,是富人之说;另一种说法是:“人参、貂皮、靰鞡草”,是穷人之说。因为东北天气寒冷,穷苦老百姓把草填在靰鞡里,能防寒保暖不会冻坏脚,所以靰鞡草是穷人的宝。不论怎样说法貂皮成为一宝没有改变。
貂皮为什么能成为东北三宝之一呢?貂皮是珍贵的裘料,御寒保暖佳品,素有“裘中之王”之称。貂尾是古代内廷高官冠饰之物,有“千金易得,一貂难求”的说法,貂皮成为东北之宝,不足为奇。
貂皮有紫貂皮和水貂皮两种,其中以紫貂皮较为名贵。紫貂皮产量极少,价格昂贵,因此就成为人们财富和权贵的象征。在国外,被称为“软黄金”。貂皮属于细毛裘皮,皮质坚韧,毛绒细软绵密,细柔而轻,富有光泽,轻柔结实,受压不会变形。特别是它那黑褐色毛中隐藏着均匀白色针毛,即行家所说的“墨里藏针”。貂皮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以其华丽美观、保暖性能极强而被列为裘皮之冠。
自古以来,貂皮就以它的名贵、珍稀而成为奢侈品,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穿用。冬时朝供御用裘冠,王公大臣亦服之昭示神采。貂皮经常被用来装饰帽子、束腰、披肩等。道光帝御用貂皮褂,是清官服中的一种裘皮外褂,叫端罩。在冬季举行大典时,将端罩穿在龙袍、朝服、蟒袍外面以御寒冷。咸丰帝御用冬朝服披领及袖襟风沿为貂皮所制。在明清两代,貂皮与人参同为明清两朝禁品,明朝在山海关设关卡专门负责收取入关的人参、貂皮的课税。到清朝开始设定围场,宗室王公各按旗分地遣壮丁进行捕捉紫貂,按定制分配给王公贵族享用,其他人不能染指。
貂皮多产于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古时,貂皮成为各部落向朝廷进贡之物。每年立冬之后,江河封冻用爬犁将朝贡的貂皮送到宁古塔(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现黑龙江海林县)尔后转送朝廷。所贡的貂皮中,要选择最好的朝贡给皇上。清朝初期,在宁古塔的交易中可以用貂皮换来生活用品,如换来铁锅和农具等,甚至可用几张或十几张貂皮可换回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