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西双版纳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中“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系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南的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因灶神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西双版纳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平定叛乱后又收复了这里,以后的唐举老也在西双版纳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宋朝时,西双隐答亏版纳归大理国统治。元代中央政府在云南建立了行省,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使包括西双版纳在内的云南地区牢牢在控制在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明朝收复云南后,在云南建立卫所,加强了统治。清朝和民国都在这里设置州、县,政权十分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双版纳又有了飞速发展。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一、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三国、两晋时期及以前属永昌郡管辖。南北朝时期,西双版纳一带的12个傣族部落“泐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受到封赏。公元8—10世纪,勐泐政权属唐代地方政权“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帕雅真奉天搭族朝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号,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凯冷继父位时,受天朝封赐为“勐泐王”。元灭宋后,在云南设立行省,将云南划分为37路、5府,勐泐一带称为“车里路”。此后勐泐一带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在车里设“车里路军民总管府”,管辖勐泐一带地方。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改设“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封召坎勐为宣慰使。傣历932年(公元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12个版纳之意),这即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自治区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普洱专员公署(1955年后改称思茅专员公署)领导。1953年5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及省批复文件,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按照传统习惯,将辖区重新划分为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即设立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棒、易武12个版纳政府和格朗和哈尼族自治扮枝颤区(归版纳勐海领导)、易武瑶族自治区(归版纳易武领导)、布朗山区(归版纳勐混领导)、基诺洛克生产文化厅败站(归版纳勐养领导)。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7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十二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1959年7月30日,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 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现普洱市)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县,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至今,西双版纳州辖一市两县,首府设在景洪市。
很久很久旅猜以前,西双版纳隶属于大理国。遗憾的是,那时候的大理国,很难控制雨山镇缺林大地的各派势力。
正是因为如此,雨林大地各部落为了土地、黄金、女人、财产而战乱不息,人民处于水深逗辩火热之中。
面对这一切,傣族勇士帕雅真深感痛苦。平定雨林内乱,成为了他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去见了大理国国王段誉。
历史上,势力范围抵达西双版纳的中央王朝或云贵高原地方政权,对西双版纳的控制力极弱,这就给予了在各种条件上有优势的傣泐人(特指西双版纳傣族)机会,他们牢牢控制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两千年来,傣泐人在古代西双版纳建立过不少政权,但最值得讲述的是延续了近800年的景陇金殿国。
景陇金殿国的正式名称是勐泐,即“泐国”之意,定都于勐景洪,而泐国周边地区称勐景洪为景陇,所以泐国才有景陇金殿国之外名。据傣泐编年体史书记载,祖腊萨哈(傣泐历法,简称傣历,也称小历)542年,是为公元1180年,傣泐首领帕雅真统一了古代西双版纳地区,建立了泐国,其统辖范围大致为今云南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掸邦东部。
帕雅真就是泐国一世国主,泐国的国主在傣泐语中称为“召片领勐泐”,意思就是“泐国的土地之主”,是泐国的最高统治者,好似皇帝,其国主之位由帕雅真后代世代承袭,继位规则遵循长子继承制。泐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内地的中央王朝有所不同,召片领下设置内外议事庭,内议事庭以召片领为首,是泐国的最高决策机构;而外议事庭以召景哈为首,是泐国的最高政事执行机构。
公元1292年,泐国召片领降于元朝,蒙元把景陇称为车里,泐国改制为云南行中书省的车里军民总管府,但是原先勐泐的所有制度不变,召片领任知府,后代世代承袭,仍然为勐泐最高统治者。蒙元末年,勐泐凯山召片领攻占了云南行中书省元江路的罗陀、步腾等部,其势力范围到达元江流域,至公元1382年,勐泐八世召片领归顺明朝,两年后明朝对车里军民府改制为车里宣慰司,召片领即为车里宣慰司,勐泐内部的所有制度仍旧不变;公元1570年,召片领将勐泐划分为12个贡赋和劳役摊派区,勐泐开始有西双版纳之名。
公元1659年,召片领归附清朝,清承明制,而后由于召片领助清军有功,车里宣慰司成了三宣六慰中权力最大的宣慰司,此后勐泐的部分地区从勐泐析出,中央对勐泐的控制逐步加强,但勐泐还是特别的存在,召片领对勐泐仍有最强的控制力。公元1885年,勐泐十二版纳之一的勐乌和勐乌代被满清政府割让给法国,勐泐所辖范围进一步缩小。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勐泐进行多次行政区调整,中央政府下派官员仍与召片领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勐泐,直到1950年解放军解放了勐泐,后来才设置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古代西双版纳的官方文字是傣猜则泐文,西双版纳也没有使用儒家考试制度,没有采用中央王朝的官僚体系。西双版纳经典的傣泐建筑与内地汉式建筑区别很大,他们的架构更符合中南半岛南传佛教盛行地区的建筑风格,从一座座金碧辉煌的佛寺佛塔和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干栏式傣楼中,就可以看出十分明显的区别;此外,西双版纳传统的傣泐服饰与汉服完全不同。
西双版纳的傣穗孙棚泐人不使用农历,而是使用佛历和傣历;更重要的是,维系古代西双版纳傣泐社会、风俗习惯的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和傣泐化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没有受到大量的儒学或道教的影响。
傣泐与其他族群不同的历史演进进程、语言文字、建筑风格、传统服饰、历法、社会伦理、风俗习惯和二元宗教信仰,都是西双版纳被划到南传佛教文化圈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