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摄影,你将没有照片。
不会后期,你将没有作品。
后期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艺术,恰当的运用后期会让你的照片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注意,是“锦上添花”哦。如果前期你对器材把握、构图、用光、瞬间的灵活运用功夫不到家,再好的PS手段也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摄影的乐趣重在对所摄主题分寸的把握,重在对被摄对象仔细观察后灵光一动的发现。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次拍成,绝无后期的作品在摄影史上也不是少数,尤其是胶片时代之前。
然而在数码时代,摄影师是不可能通过胶片型号、冲洗工艺、相纸反差、药液配方、局部加减光等手段来改变一张照片的,对最终照片的反差、明暗、色彩等等等的控制,只能以软件后期的调整的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是无法逃避的,要么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技能自己去做,要么交给图片社的工作人员来做,要么设置好参数交给相机自己做。
所有的相机都具备拍摄之前参数的设定,摄影者可以在相机上设置好反差、饱和度、锐度甚至是曲线从而得到一张“直出”的JPG照片,然后这些手段只能是针对整体照片的,调整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把原始的图片交给图片社来做后期,也是一些摄影家的选项,然而由于第二人的进入,图片社即便是再领会你的意图,毕竟创作的一部分是别人参与的。
所以作为一个摄影玩家,掌握一定的的后期技术,对整个作品的完成度是有极大提高的。而且对后期了解得越多,在前期拍摄的手段就更加灵活,这是相辅相成的。
原始图像与数码后期究竟有没有一个平衡点?这跟你摄影的主题的很大关系,如果是新闻纪实类的照片,一般是允许对原始照片适度的剪裁,反差、色彩饱和度的调整的,adobe公司针对摄影师专门做了一个Lightroom的软件,这个软件没有移动、遮盖相素的功能(污点工具除外),通过LR制作的照片一般的摄影机构都是能接受的。而针对平面设计师的photoshop由于具备 “无中生有”的功能,所以,多张照片合成、删除照片的元素、移动照片上的元素很多摄影机构和比赛都是不认可的。
当然,如果是艺术创意类、商业类的作品,它只重视最终在照片上呈现的出效果,也就是说,一切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非得用数字表示这个平衡点,我私下认为532是比较和适的,一个摄影师应该这样去分分配他的精力:5分用来拍摄、3分用来后期、2分用在非摄影的其它艺术形式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拍摄上,你的照片会越来越多,把次要的精力放在后期上,你的作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你对其它艺术门类了解得越多,你的品味会越来越高大上。
放几张自己用lightroom后期的习作,招点吐沫星子。
对于摄影后期您怎么看?您是必须使用、偶尔使用还是从不使用呢?
我拍攝的照片都是直出未PS过(原图)
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后期是必须的。我们主张摄影要体现自然美,而自然美正是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和驾驭能力的表现,这种审美关系和驾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对摄影作品的后期调整来实现的。
事实上,摄影和后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从来没有被割裂过。在光学相机时代,暗房技术就是典型的后期处理。对胶片的显影控制、冲印、放大、局部遮挡、多底合成等,和数码摄影时代的后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国外的“画意摄影”,到国内的“集锦摄影”,大量工作都是在后期完成,其中不乏经典作品,至今也不可能去否定它们的艺术价值。
摄影是技术,也是艺术,技术是相同的,但艺术需要个性化。同样的相机,出厂设置是一样的,表现的色彩、明暗都是均衡的,作为客观真实的记录可以,但作为艺术更需要的是表现而不是再现,就必须发挥每个人的艺术天赋,对作品进行更细致的调整处理,才能更充分地体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退一步说,即使不对作品进行更多的后期处理,但水平线、垂直线的校正总是需要的吧,一味排斥后期肯定是不可取的。
当然,摄影后期虽然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前期拍摄永远是根本,后期只能为作品锦上添花,而不能使其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