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长镜头?它具有哪几个美学优势?请简要加以阐述
《八佰》近期火爆热映,伴随着许多争议,依然收获了十亿的票房,这也证明了《八佰》还是成功的打动了我们大陆观众的爱国心。
它的公映一波三折,经历了十年准备,四年制作和三次撤档。
演员梁静,既是导演管虎的太太,也是《八佰》的出品人之一,在票房破十亿的当天,不由得发长文表白老公管虎,吐露十年艰辛路……
的确,为追求最佳效果,影片中的占地200亩的建筑,其一砖一瓦都追求年代感。两岸的建筑群则按一比一的实景搭建,还凭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 。导演在拍摄时,更是把宁波白沙的拆迁地块,专门定为淞沪会战的场景取景地。
故事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1.能被人记住的人物角色
这部影片是群像电影,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也不凌乱。从小角色入手,再到角色的成长,贯穿着自然流露的家国情怀。
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战争时代面对民族危难,中国军人的硬派英勇,最后都成为英雄。
从胆小到成长的小湖北,从懦弱到勇敢的端午,魏晨饰演的湖北硬汉,有想着下辈子娶个媳妇的烟鬼瓜怂,还有铮铮铁骨的团长……
而众多实力演员的加盟也是本片的看点之一,王千源,张译,杜淳,郑恺等等,还有很多客串演员的出现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我们出乎意料的看到了俞灏明和魏晨同框的画面。
十年前在快男唱歌出道,十年后一起扛枪卫国。
看完《八佰》之后,大多数人都感动得一时半会不能从故事中出来。
其中有震撼,有感动,来自军人的使命,来自痞子的牺牲,来自孩童的敬礼,来自平民的枪声……
2.美学风格特色
《八佰》最标志的美学风格在于摄影上。它是全球第三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片。
电影中有一幕:它以苏州河为界,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夜上海,一边是人间地狱的四行仓库.把两个画面用一个长镜头连接在一起,两相对比显得尤为惨烈,更加真实,更具有感染力。
全片布光精良,场面震撼,在银幕效果上不容小觑。
电影中采用了大量的霓虹灯,巨大的灯光操作,由上海的大城市特效发散出来,在这种年代感的战争电影里算是非常先进了。
故事传递着的自由和爱国,不像从前的主旋律影片,一味的流于喊口号和做形式,而是细节设计加分。
电影里融入了京剧元素,十分的写意化,导演为了加深观众的理解处理得不那么抽象,让观众去自行脑补,留给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那匹贯穿全片的白马也让人印象深刻。
马在战争中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它其实寓意着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中国不会亡” 。
当屋顶上的旗杆倒了以后,依旧有战士舍身冲过去护旗。他们宁愿违抗军令,也要舍命去护旗;当懦弱的老算盘想跑路的时候,对准他的那把枪终究却没有打死他,而是放走了他,这也恰恰说明每一个军人心里的那一份柔软和思乡之情。
3.爱国情怀新高度
《八佰》的出现,为后疫情时代国人的信心和国内影视制作行业注入了第一针强心剂,也为疫情后影业复兴打响头炮。
虽然电影并没有完全真实的讲述历史,但我们也不必太过于注重历史的部分,毕竟电影是一种艺术,它会有虚构的部分,不同于现实。
影片的故事情节强,演员实力强,场面与动作强,它不是靠战争去驱使的,而是更多陈述现实的残酷与战争的悲剧性。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对生命的敬畏,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一往无前。
最后那些沉睡的老百姓都被叫醒了,四万万人皆同胞, 我们歌颂每一位英雄。
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勿忘国耻,致敬英魂,振兴中华,吾辈当自强!
“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有鲜血,还隐藏着国人的坚韧底气。
电影的最后一幕令人感慨万千:四行仓库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那一堵墙仍然存在,但其周边是今日遍布高楼、繁荣昌盛的上海。历史的选择与奥秘,都藏在这张对比图里,值得今日的观众细读。
2. 什么是长镜头,它具有哪几个美学优势
卢米埃尔兄弟是再现美学(也就是长镜头)的鼻祖,而梅里埃是表现美学(蒙太奇)的鼻祖。梅里埃的影片永远是中景,摄象机永远不动。他是个魔术师,所以能够运用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些特技。梅里埃可以称为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导演。我比较喜欢再现美学也就是长镜头影片,能够更真实的再现生活的状态。本人是新浪潮的忠实拥护者,那是一个时代,永远无法超越的时代。
3. 长镜头的类别及其美学功能
什么是长镜头我就不作过多解释了,既然提出这个问题那就说明对长镜头是有所理解的。长镜头有四种类型: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运动长镜头,最后一种就是景深长镜头。
所谓景深是指镜头前能以清晰的焦点拍摄下来的所有景物的距离范围,而景深长镜头是采用短焦距拍摄大景深画面的长镜头,在大景深画面中,重点突出画面空间的整体性,近景、远景、中景同样很清晰,包含的内容与信息都很丰富,这也是巴赞最喜欢的镜头表现方式。
不但保留画面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还具有艺术美感,表达现实模糊性和多义性。
4.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有
长镜头,俗称“一镜到底”。顾名思义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场戏(一个场景)进行连续性拍摄,从而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连贯性。长镜头一般分为运动长镜头、固定长镜头、景深长镜头和变焦长镜头,按其定义来说,只要超过10秒就可算是长镜头。由于其表现手法有别于传统剪辑,但凡拍摄得巧妙,总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由于拍摄长镜头前要有着充分的准备工作,费时费力,因此在“求快”的香港电影里较少出现,但还是有电影人愿意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实验,为港片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叹服的长镜头画面。
1.2004年《大事件》
长镜头时长:6分46秒
《大事件》并非杜琪峰最好的一部警匪片,但在其作品序列中却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其特别之处在一开篇便出现了一个长达六分多钟的长镜头。在这组画面里,车里的刑警,盘查和被盘查的军装警察和司机,再到混在居民楼中的匪徒,都被镜头一一捕捉。到警匪双方驳火之后,镜头又分别扫过地面上,二楼上开枪射击的匪徒和赶来支援的警察(警车),出场人物虽多,但杂而不乱。一组镜头里要容纳如此多信息,还要保证层次感,其镜头调度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呈现难度可想而知。
2.2008年《文雀》
长镜头时长:1分14秒
《大事件》似乎勾起了杜琪峰对长镜头的偏爱,尔后他又在文艺调性的犯罪片《文雀》里和摄影师郑兆强共同设计出了将长镜头用于展现“文雀”(扒手)对路人行窃的情节。这组镜头大约开始于影片的第6分钟,内容是表现四只“文雀”(任达华,林家栋,张满源,罗永昌)在街头相继偷走了一外国男人、一年轻姑娘以及一白领路人的钱包的同时,又将赃物不动声色地转移同伙手中。在独具匠心的机位控制下,再加上此处衬托着极其灵动跳跃的背景音乐,让这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潇洒。
3.2016年《三人行》
长镜头时长:4分钟
在《三人行》里,这组4分钟的长镜头掀起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它由悍匪张礼信(钟汉良饰)被其同伙(谢天华,黄浩然,施祖男)从警方密切监视中的医院救出而展开的病房大战所引发。与杜琪峰以往长镜头都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刻意削弱了写实感,甚至还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融合起来,采用快与慢动与静的反差对比来提升视觉冲击力。而其背景音乐也大胆使用了编曲简单且柔美的《之乎者也》,在王菀之的低吟浅唱下,这场枪战戏的浪漫多过暴力,荒诞多过严肃,充满了创新的实验味道。
4.1992年《辣手神探》
长镜头时长:2分37秒
本片是九十年代吴宇森暴力美学枪战电影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即将赴好莱坞前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时装动作电影。其中的火爆场面是一个接一个,绝无欺场。不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周润发和梁朝伟在攻入医院后,那个长达2分半钟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般的运动长镜头。在这场戏里,两人默契配合,分别攻入两层楼面,共击毙敌人三十余人。虽然其拍摄难度与《大事件》相比并不算复杂,但胜在拍摄很有气势,炸点铺排也合理精密,令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人大呼过瘾。
5.1992年《笼民》
本片是一部聚焦香港“特殊居民”的纪实电影,为了凸出其真实氛围,导演张之亮在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共有两处,第一处是“笼民”们正在给死去的“道友祥”做头七时,长镜头窥视和观察着屋里人的一举一动,第二处是众人得知笼屋即将拆迁的消息后,在屋内高兴得手舞足蹈,欢蹦乱跳。影片里的长镜头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很考究:其焦点和运动轨迹,始终在依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不停地做着变化,因此它也被称为港片里最具有艺术水准的长镜头运用。
6.1996年《阿金》
时长:1分45秒
这是一部罕有的描写女性武师血泪史的港片,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很多,也包括了一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它由一个点烟的群演老人开始,随后观众的视线便跟随着运动摇臂在拍摄建筑内上下穿梭,而马不停蹄的武指助理,被催促着开工的烟火师,正在打牌的剧组人员以及在片场贩卖食物的少年等等也相继进入观众眼帘,最后以洪金宝饰演的武指出场而结束,一幅鲜活的“片场众生相”就这样被勾勒出来。尽管这只是一个过场,但正因有了这么个提纲挈领的引子,才能开始后面的精彩故事。
7.1998年《不夜城》
长镜头时长:3分47秒
本片的长镜头开场和《阿金》有着异曲同工之秒,第一是用来打出演职人员字幕,第二是通过“跟拍”方式来一层层揭开男一号刘健一(金城武)的身份和职业。尽管拍摄这场戏时处于夜晚,光线不足,但摄影师黄岳泰却巧借自然光线拍出了不一般的效果,让穿梭于歌舞伎町与诸色人等交易、交流的金城武看起来就如一条幽灵般的鱼,为全片奠定了黑色的调子。而斯坦尼康的使用,也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平滑,流畅,精致,虽然当中出现了小小的穿帮,然而瑕不掩瑜,其纪实感反而更加凸出。
8.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
长镜头时长:1分19秒
本片是一部蕴含着浓厚日常生活气息的电影,因此其表现风格必须做到平凡质朴,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便不可避免。而许鞍华常常让摄影师将拍摄机器平整地放于房间里的某个角落之内,忠实地记录下演员的一举一动,也更容易展现出他们的表演细节,譬如出现在影片第57分钟的这个固定变焦式长镜头,在整个过程中,机器一直在厨房里没有移开,只进行了轻微摇动,甚至其中还插入了一部分空镜,再加上鲍起静褪去戏味的表演,让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一部电影,这正是许鞍华想要达到的效果。
9.1990年《阿飞正传》
长镜头时长:1分17秒
运动长镜头在港片里可算常见,而固定长镜头一般比较罕见,因为大部分电影人都嫌它“沉闷无聊”。说到后者的代表作,便不能不提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影片尾声身处逼仄阁楼的梁朝伟独自在镜子前梳头的场景便使用了固定长镜头拍法,这个本是为续集而拍的片段被谭家明剪进了本片里,没想到却成为《阿飞正传》最华彩的段落,虽然这里没有多余的人和事,也容纳不了庞大的信息量,但梁朝伟的独角戏却和固定机位构成了浑然天成的感觉,也为后来很多电影所模仿,致敬和恶搞。
5. 长镜头的运用体现了哪一种电影美学的特征?
长镜头理论(theoryoffull-lengthshot)亦称“段落镜头理论”。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提出的。1945年,巴赞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奠基性论著《摄影影象的本体论》,叫板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是与之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的经典著作,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
文章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它全盘否定了主观表意灵活而强烈的蒙太奇手法,夸大了长镜头的优点;但值得赞赏的是它系统阐述了并被后人大量采用的长镜头影视摄制优点,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长镜头理论的奠基力作。
6. 长镜头的三大美学优势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根据自己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提出来的和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理论。
巴赞及其拥护者们,宣称,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传统的电影理论已过时,只有长镜头理论才是现代电影观念。巴赞认为,长镜头表现的时空连续,是保证电影逼真的重要手段。蒙太奇把完整的时空、事件分解,是极大的不真实。导演通过蒙太奇分解,加进自己的主观意识,不让观众加以选择,因此他主张取消蒙太奇。这种理论对强调影视作品的真实性,有积极意义,但完全取消蒙太奇,就过于偏激了。电影、电视创作的实践证明,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需要的,应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