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体影像图片
仅从你的题目来说,普通的摄影机是不能拍出3D立体影像的。3D立体影像是从两个不同的位置拍摄同一个目标,所得到的2个画面貌似相同,但却有细节上的不同,这种立体影像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显示:
1、用一种特制的观察镜,左眼只看到左图,右眼只看到右图,两张图便在脑中合成一个立体图。
2、用一种软件把两图转化成一张红蓝图,然后戴上红蓝(专用于3D)眼镜,就能看到一幅立体图像,这种方法用的较多。
拍摄这种3D立体影像可以用一台相机也可以用两台相机同时拍。一台相机拍只能拍静物,不能拍动态景物。两台相机同时拍可拍动态景物,还可以拍3D视频,不过拍摄3D视频比较复杂,需要解决同步曝光同步调焦和帧同步问题,还可能需要调节两相机的间距等等。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买本这方面的书来学习下。吉林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立体摄影与立体摄像实用技术》。
2. 立体成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早在16世纪,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绘画的方式来感知3D视觉效果,和现在的3D手绘画相比,那个时候3D视觉的塑造主要靠的是色彩的冲击。
需要区别注意的是:3D视觉效果并不等于3D显示。
3D手绘画
3D显示由于其存在深度信息,所以能够实现很多2D显示所不具备的功能。但是其实现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也还是都停留在2D显示的水平上。
目前的图像处理硬件实现了微型化、高效化和低发热的特性。同时,各种3D显示的光学方案层出不穷,为3D显示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3D显示的基本原理:回到技术发展的本质,人们对还原真实所见世界的憧憬促使了3D显示的发展。
人眼所看到的现实世界是立体的,人脑之所以能感觉到三维立体图像主要是由于外界物体的光从左右两个不同角度进入人的两只眼睛,并且经过大脑对图像的分析与合成才得以实现。
例如再现一位女性人体,我们希望3D显示能够再现出她的三围、面部轮廓以及发型厚度等。
人体扫描图
1
色差式3D显示技术
原理:放映时两个不同的放映机放出不同色彩(主要为红蓝色)的从两个角度分别拍摄物体的画面,人眼佩戴具有对应颜色镜片的色差式眼镜。因为相同色彩的镜片只能通过相同色彩,所以可实现两眼呈不同的像,达到在人脑中呈 3D图像的效果。
优缺点:色差式相比于其他 3D显示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廉,这也正是为什么色差式眼镜成为早期家庭 3D体验首选的原因。
然而同时色差式技术也有着 3D显示技术最致命的弱点——图像一定程度的缺失,由于只是单纯的滤色使得这种技术更难保证对图像原画的呈现效果。
其次,虽然轻便的设计缓解了一点对脸部的压迫感,但红蓝色的配色也会使许多用户出现不适的状况。
2
偏光式3D显示技术
a.线偏振式
原理:光波是横波,横波具有偏振现象。
观看者佩戴偏光式眼镜。左眼佩戴与摄像机对应的横偏振片镜片,右眼也佩戴相应镜片。放映时,相应的图像信息只能通过相应的偏振镜片进入相应的人眼,以此实现 3D显示。
优缺点:偏振光技术的应用不再需要红蓝等互补色的使用,因此偏振式眼镜的色彩损失是很小的,同时偏振片本身接近透明,色彩校正也更为容易。
然而早期的偏振技术只能单纯的过滤纵向和横向的偏振光,这对使用者的观看姿势要求很高,每当观众稍稍偏离一定角度,所看到的图像就会异常。所以就有了对偏振式显示技术的改良即圆偏振式技术。
b.圆偏振式
原理:圆偏振式技术与线偏振式的原理大体上是一致的。
但即使圆偏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偏振眼镜的部分问题,偏振技术仍然有分辨率减半、亮度损失等缺点。可见偏振技术想要进一步占领市场还需要许多改进。
3
快门式3D显示技术
原理:根据人体的视觉暂留现象,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也可以产生两眼观察到不同影像的效果。
这项技术需要有一个显示器以一定的速度轮流切换左右眼应看到的图像,观众则需要佩戴特殊的快门式眼镜,这种眼镜也以同样的速度轮流将某一镜片变为黑屏,这样可以让左眼该看到的图像只进入左眼,右眼的只进入右眼,以此达到两眼 “同时”收到不同的图像,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当然这里的“同时”指的是时间极短,对于人眼来说视觉暂留可持续 0.1s ~ 0.4s,但要避免抖动感则要求每只眼睛看到的画面刷新率达到 60Hz,整个显示器的刷新率要达到 120Hz,且要保持与 2d图像播放时相同的帧数。
优缺点:对于显示器要求不高,只需达到 120Hz即可,同时特殊的时分设计使得每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不会受损。
然而 120Hz的频率对于如今的液晶面板和驱动装置等要求较高,能耗较大。尤其是快速的闪动对眼镜的要求也很高,这就造成快门式眼镜是几款 3D显示技术眼镜中最重的。且眼镜有一半时间处于黑屏,图像亮度也大打折扣。
4
裸眼3D显示技术
原理:与其他 3D显示技术不同,裸眼 3D技术主要通过将不同的图像直接投射到人的两眼来实现立体成像。
显然,这一技术在抛弃了“通过眼镜区别左右眼图像”这一传统概念后无疑对图像定向投射的技术水平要求会更高。具有成本低、亮度高等优点。
5
全息投影显示技术
原理:在拍摄时其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反射的物光束和参考光束叠加产生干涉,并在全息底片上产生干涉条纹,通过独一无二的干涉条纹记录物体的空间信息,形成全息照片。
放映时利用衍射原理在相干激光照射下还原全息照片,并在透明成像膜所产生的空间中直接生成立体图像。
优缺点与应用前景:不同于以上所有的3D显示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并没有把技术中心放在让人的两眼看见不同的图像,而是着眼于对 3D物体形状、位置、色彩等要素的还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使得全息投影技术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为逼真,立体感极强。
而由于其全息图复杂的形成方式,以及许多诸如无法在自由空间中成像等技术问题,全息投影技术短期内难以像其他 3D显示技术一样大规模市场化。
对比总结以上5种3D显示技术,可以看到我们3D技术不断在完善和发展中。在未来,医疗教育行业也许会广泛使用3D显示技术,但是最终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效果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3. 立体影像图片高清
音响系统不同、银幕展示不同、座位倾斜度不同。
一、音响系统不同
1、xland厅:xland厅有专属的数字环绕音响系统,由特制扬声器组成,通过11个独立声道,使声音紧紧跟随着影院内飘动的立体影像。
2、普通厅:普通厅配备的音响系统一般为六声道超级音响系统,当中包含有超低音频道。
二、银幕展示不同
1、xland厅:xland厅的墙对墙的超大巨幕,使投射在巨幕上的图像皆能够完全占满观众的周围视觉。
2、普通厅:普通厅厅的银幕是直屏展示,存在小格式三维系统的不舒适感和边界轮廓。
三、座位倾斜度不同
1、xland厅:xland厅的座位倾斜度比普通厅大,球形幕的放映厅倾斜度达23度,让观众能够面向银幕中心。
2、普通厅:普通厅的座位倾斜度比xland厅小,直线观看,观众体验感较差。
4. 立体影像图的效果
Open3D是Intel开发的一个开源库,主攻3D数据的处理,支持快速开发处理3D数据的软件。Open3D在C++和Python中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组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其内部实现是高度优化的,并设置为并行化。
上述摘自Open3D的教程简介,Open3D因此也被成为3D可视化神器。
Open3D的核心功能包括:三维数据结构、三维数据处理算法、场景重建、表面对齐、三维可视化、基于物理的渲染(PBR),在C++和Python中可用。
5. 三维立体影像图片
2d就是平面的 3d是三维的 有景深 4d还会有身体感受 比如主角坐在车里颠簸你的座椅可能也会抖
6. 立体影像图片大全
三维影像就是人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有一个细节往往被大家忽略,就是人左右眼看到的影像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在观察近距离场景时,左右眼看到的画面有较大像差,这是因为人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间距。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感受这一细节,端起一个杯子仔细观察,左右眼看到的其实是杯子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背景,两个不同的实像通过视网膜进入大脑,于是人就获得了空间的“立体印象”。
这种“立体印象”让我们产生了真实的视觉印象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为了记录并模拟重现这种视觉体验,Stereoscopic 3D 三维立体影像技术应运而生。
7. 立体影像视频
3D全息投影的实现,其实是利用了干涉与衍射的原理,将真实物体的三维影像全面的呈现在大众面前,立体的三维效果是全息投影的一大展示特点,人们不借助3D眼镜就能感受到这点。
投影设备将各种不同角度的全息影像投影到全息膜介质上,看不到自身角度的其它图像,真正实现全息立体影像,那么3D全息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1、激光展示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的。
2、空气交互投影
这类全息成像是利用气流形成的墙,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影像内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让人以为是“空气成像”,在层次和立体感上都有着很强的展示效果。
3、360度全息显示
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只是会有些危险。
8. 立体影像图片素材
立体感就是立体摄影,是指表现景物三维空间的一种摄影方法。通过摄制两幅不同视点的影像,各由相应眼睛观看,以模拟三维效果。拍摄工具有标准型立体照相机,也有在单镜头相机上装配立体附加镜;普通照相机运用左右移动的方法也能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