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鸟类摄影爱好者
拍摄鸟类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毅力,因为鸟特别容易受惊飞走,很难掌控和拍摄。下面是新手拍鸟的几个注意要点。
1、不打扰、不伤害、平常心: 把这条放在第一条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殊不知摄影者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动,很有可能给这些小小的生命带来“家破鸟亡”的悲惨命运。鸟类在生活中警惕性相当高,特别是那些正在筑巢繁育雏鸟的鸟妈妈、鸟爸爸更是如此。摄影者若是在已被成年鸟发现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拍摄,它们很有可能会作出弃巢的举动留下孤独的幼鸟,后果可想而知。一些拍摄者甚至以大声呼喊、摇晃树枝等举动惊吓鸟儿以达到拍摄“活鸟”的效果。长期投食喂鸟进行拍摄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手段之一,鸟类会逐渐丧失生存能力,同时生态平衡也会就此打破。去年更是有曝出印尼摄影人为博取眼球对各种野生动物进行摆拍的丑闻。
2、相机选择: 全画幅单反无论对于人像摄影、风光摄影还是生态摄影来说都是上上之选(中画幅、大画幅玩家请自动过滤本段……)。高端机身带来的不单单是画质的提升,细腻的高感、强悍的对焦、超高速连拍,甚至是更加明亮开阔的取景器相较APS-C画幅机器来说都是质的飞跃。 不过APS-C画幅单反同样也有全画幅相机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35mm规格换算视角。同样的一只400mm定焦头在APS-C画幅相机身上能够达到640mm镜头的视角(佳能换算系数1.6),不过赚焦距其实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说法。在相同像素的前提下,APS-C赚的是同样cmos面积下的像素数量,而这小小的一点优势无疑是广大屌丝的一大福音。近几年市面上也推出了好几款全画幅的单电、微单,但是它们由于对焦速度过慢和镜头群略显贫乏的劣势,所以都不在小编的推荐范围之内。而在佳能与尼康强大的镜头群前,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忍住那饥渴的购买欲望。
3、镜头选择: 如果你是个摄影老手,那自然不需我多费唇舌,500定、600定、乃至800定必然是首选打鸟神器。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承受那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的价格。没有神器咱们就不能拍鸟了?那当然不是。 就以佳能为例,低端价位的18-200、55-250、中高端的70-200全系小白、小小白,70-300胖白和100-400大白,以及屌丝版拍鸟神器456定焦,都在可选范围之内。至于怎样从这么一些下至一千来块上至一万出头的镜头里挑选适合自己的,那就要看你对画质是不是有一定的要求、是不是经常需要手持拍摄,以及对焦段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是不是真的需要IS防抖、恒定大光圈、萤石镜片等等。当然,老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点不假。不过对于摄影器材有人总结得更为准确:一分价钱一分货、两毛价钱两分货、三元价钱三分货。所以,小编在此建议想去拍鸟的摄影爱好者不妨先入手一只一千来块的55-250练练手,再根据你对拍鸟的热情度和拍摄实际需求去考虑需不需要更换更好的镜头。
4、配件: 涉及到拍鸟需要准备的配件比较少,不过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脚架就是其中之一。三脚架的稳定性和独脚架的机动性却总让人为此纠结不已。好在市面上有一种可以独立拆卸脚管的三脚架,瞬间就可以变成一只灵活机动的独脚架,配合一只快门线,拍摄将会更加无往不利。 另外,对于拍摄野生动物,伪装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佳能那几只丢墙角都扎眼的白色镜头来说,无疑是对野生动物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警告。一套镜头迷彩保护套再加上一身不那么扎眼的行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你的隐秘性。
2. 专门拍鸟的摄影师
摄影师自身的准备自然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思考你要拍什么,了解拍摄的对象的习性乃至于生态是什么样的,二则是要有一定的摄影基础和艺术思维,比如怎么去构图、怎么去表现拍摄的对象,不然就只是一种茫然地拍,盲目地拍,拍不出“作品”。
3. 鸟类摄影爱好者建成
观察蜂鸟的名人:魏群琪是福建泉州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虽然拍摄的许多照片已经做成影集,但他依然坚定地表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年过六旬的民间企业家,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摄影对他而言,就算是一个始于偶然的爱好。
无论在哪个鸟类摄影师看来,要完成这样的拍鸟旅程,显然并不轻松,更何况魏群琪已经六十多岁,还得背着长枪短炮,整整40斤重的器材在荒无人烟的丛林或高山穿行。
4. 鸟类摄影论坛
给大家介绍一款便携性强、性价比高的一款机器——索尼的DSC-RX10M4 ,这台机器对于年龄较大,且不想后期在器材上再做较大的投入的影友来说,是一台值得重点考虑的机器。
该机采用1英寸画幅传感器,有效像素2010万 ,拥有24mm-600mm 的变焦能力,原生感光度为 100-12800,最高连拍速度24张/秒,具备约4.5档的光学防抖功能,产品尺寸132.5 x 94.0 x 127.4mm,重量为1095g,这对于不考虑大尺寸放大,主要用于网上交流或一般性放大展出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台完全可满足风光、纪实、花卉及鸟类题材拍摄的全能型一体化机器,目前在电商平台的售价为11000元左右。
5. 鸟摄影大师作品
鸟类摄影技巧
器材先决
对于人像、风景、生活写实等摄影题材来说,创意可能比器材更加重要。不过关于鸟的摄影绝对是“器材先决“的一种题材,先不说光圈、连拍等考虑,单单是镜头焦距不够长,就无法在野外拍摄到清晰的雀鸟相片。所以,长焦镜头是拍摄野鸟的最基本条件。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长焦镜头已经是基本级数,有时由于距离太远还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够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个1.4x增距镜使用。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过由于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类焦距的”打鸟“爱好者为数不多。现时也有的高倍变焦DC,焦距可达800mm以上,比专业拍友的600mm大炮更强,只不过对焦及连拍速度较慢,拍摄一些静态的镜头还是应付得来的。
尼康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佳能 EF 600mm f/4 L IS II USM
要捕捉雀鸟飞行、猎食的动作,相机反应一定要够快,这里所指的反应是指对焦及连拍速度。基本上愈是高级数的单反相机,对焦系统便愈先进,连拍速度也较快,快门时滞(按下快门键与实际曝光之间的时间)及观景器遮黑时间也较短,对于拍摄动态的雀鸟相片较为有利。此外,高级的单反相机通常会有较多的对焦点数,覆盖画面的较大范围,即使雀鸟偏离画面中间仍可准确对焦。而数十个对焦点中,如果当中的十字对焦点数目愈多,对焦反应便愈灵敏,对于拍摄净色的雀鸟会有较佳的表现。要注意的是,由于长焦镜头大部分都镜身内置超声波对焦马达,因此对焦速度亦很大程度受镜头的对焦设计影响。
尼康旗舰单反与其51点对焦点分布 佳能旗舰单反与其45点对焦点分布
一支600mm长镜连机身的重量随时超过6kg,即使镜头设有防震,但要长时间手持几乎是没有可能,因此脚架及云台亦是鸟摄的重要外围器材。云台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云台,在追踪雀鸟时松开云台锁来拍摄,以帮助稳定镜头。较专业的可以用悬臂架,亦即俗称的秋千架,上部由一个活动架组成,可将镜头连同镜头架装上插板,下方则为水平转向轴,两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灵活摆动。至于在三脚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负重之外,同时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后两者对三脚架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
拍鸟的注意事项 为了要逃避被猎杀,避开人类是野生雀鸟的天性。它们无论进行任何活动都会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一旦被它们发现人类入侵了安全距离范围,雀鸟便会自动走远一点,甚至是实时飞走。为了争取较接近的距离拍摄雀鸟,拍摄时要尽量减少惊动雀鸟的机会。最基本当然是减低声浪,一些噪音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令雀鸟变得警觉。此外,衣物亦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穿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啡、绿色)会有“保护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鸟摄爱好者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将镜头包上迷彩伪装。
穿接近大自然颜色的装束,镜头甚至加上迷彩伪装,可减低惊动雀鸟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雀鸟是不能受控的主体,在拍摄时我们只能够自己配合雀鸟的习性,所以观察、了解雀鸟的习性对鸟摄有很大帮助。野生雀鸟最基本要留意的习性是它们习惯早上及黄昏觅食,下午通常会休息,如果想拍摄飞行、觅食等动态就要注意拍摄时间。另外,在湿地觅食的候鸟活动范围也会受潮汐影响,例如在大潮退时会显现出大片的沼泽,雀鸟觅食时就会有空间走远一点避开人类,拍摄起来会较困难。相反在大潮涨时,潮水将沼泽泥地全部覆盖,雀鸟就根本不会在水面觅食,只会在树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涨退之间是最佳的拍摄时间。
鸟类摄影技术分享
光源
光是摄影的最重要元素,所以跟拍摄任何题材一样,光源也是鸟摄的一大考虑。通常鸟摄爱好者都会在早上以及近黄昏拍摄,除了是因应雀鸟的觅食习惯,也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以利用到太阳的侧光。由于阳光以较倾斜的角度照射,因此摄影师可以按需要自己走位配合,当太阳在自己后方时就可以用正光照明,太阳在自己前方的话就有背光、背侧光照明的效果。如果在正午拍摄,光源便会变成顶光,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甚么时候用甚么光源呢?很视乎当时雀鸟所处的环境。当拍摄在大范围的地方如沼泽、水面、天空的雀鸟时,就最常用正光拍摄,一来可以避免水面、地面的反光令背景变成一片死白,二来自己在背光位置的话,雀鸟较难看清楚自己的动作,惊动雀鸟的机会也少一点。而且由于光线充足,快门速度也得以提高,有利凝固雀鸟一瞬间的动作。不过当拍摄在树林、草丛的雀鸟,又或者画面的背景较暗时,就可以用背光方法拍摄,令阳光勾划出雀鸟的轮廓,增加相片的立体感。
在水上或沼泽活动的雀鸟可用正光拍摄。
池塘由于水面有树林的倒影,令水面的背景较暗,可以用背侧光来呈现立体感。
相机设定
※ 曝光模式
由于要拍摄的雀鸟大概都会在我们预计的地方出现,加上阳光的变化不会太大(除了在多云情况下),因此摄影师多数都会用 M 手动曝光模式拍摄,预先锁定相机的光圈、快门、ISO,这样便可以避免相机的测光太过受不同的背景亮度影响。由于要以高速快门来凝固雀鸟的动作,即使在「光天化日」的情况下,通常都会用上 ISO 800 或以上的感亮度,令快门速度保持起码有 1/1000 秒以上。
M mode 是鸟摄最常用的曝光模式。
使用 1/1250 秒快门,可以凝固燕子在空中的动作。
※ 测光方法
在设定光圈、快门时,通常都会参考相机的测光,以重点测光的模式,对着环境中受光相近而颜色不深不浅的地方(如水泥地、泥土、杂草等)读取数据,当然要视乎 sampling 的深浅色情况进行适度的调较,例如水泥地的颜色比 18% 中灰较浅,可以根据测光数据再增加 1/3 EV 至 1/2 EV 曝光。
※ 曝光调焦
要注意的是,即使光源不变,曝光值也应根据雀鸟本身的颜色而有所适应。例如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时,可以略为比正常减少 1/3 EV 至 1/2 EV 曝光,以避免羽毛「爆光」而失去层次。相反,拍摄较深色的雀鸟时可以稍为增加曝光,令暗位的层次更加清晰。
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可以设定为稍为曝光不足,以保留羽毛的层次。
※ 对焦模式
跟拍摄一般动态主体一样,拍摄野生雀鸟时,可以选用相机的连续对焦(追焦)功能,并且以连拍模式拍摄,以捕捉雀鸟一瞬间的动作。初学者可能未必掌握得到雀鸟的动态走向,这时也不妨使用相机的多点对焦功能,即使雀鸟在画面中走来走去,亦可以提高成功对焦的机会。不过有时一些雀鸟会在固定地点出现(如水中的竹杆顶),这样就可以将镜头的对焦锁定,减省对焦的时间,雀鸟一有动作便可按快门进行拍摄,增加拍摄的反应。
当知道雀鸟通常会在哪一地点「落脚」,便可预先将对焦固定然后「守株待兔」。
构图例子
三分一定律、黄金分割法等大路构图法则,同样适用于雀鸟摄影。雀鸟视线的方向留有空间,令相片的感觉更为平衡。
在复杂的环境下,利用镜头的剪裁,为相片铺排前景及背景,增加相片的层次感。
利用水面的倒影可突出对称美。
采用较低的拍摄高度,跟雀鸟高度几乎成水平状态,除可增加代入感外,亦可以加强浅景深的效果。
雀鸟之间的视线互动,在相片中形成了无形的引导线,增加相片的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