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前移拍摄
移轴摄影这样拍:
移轴摄影进行拍摄需要专用的照相机。 这样的照相机都有皮腔,可以调节前后组、上下左右和俯仰移动。移轴摄影镜头的基准鲜明的像面非常大。 这是为了即使摄影镜头光主轴平移、倾斜或旋转也能得到清晰的图像。
移轴是指改变光轴。 主要特征是,可在照相机机身和胶片平面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整个摄影镜头的主光轴平移、倾斜或旋转,以达到调整所摄影像透视关系或全区域聚焦的目的。
移轴摄影拍摄技巧:
①想要控制好合焦位置,那么你就要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另外,还要构图,所以建议大家使用三维云台,这样方便调整拍摄角度。
②启动实时显示拍摄
拍摄移轴摄影就要进行高精准度合焦,所以在拍摄时就要打开实时显示拍摄功能。实时取景能更好的观察画面的细节,对移轴拍摄很有帮助。
③使用倾角功能让合焦面倾斜
到这里就要使用移轴镜头的倾角功能了,让镜头往天空方向大幅度倾斜,让画面的一小部分合焦就行。
④放大显示进行对焦然后拍摄
为了保证对焦准确,你可以在相机显示器中将画面放大,让合焦位置处于你最想突出的部分,然后释放快门拍摄。
2. 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前移拍摄怎么拍
推摄有两种方式:
一、摄像机沿其光轴方向向前拍摄,得到的画面效果是统一对象由小变大大,视点前移,视点不变。
二、运用变焦距镜头,由短焦距向长焦距连续变化进行拍摄,视距不变,只有视角的变化。表现特征:突出主体和细节。推摄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和细节,同时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主体和细节决定了镜头的推进方向和最后的落点。推镜头在镜头推向主体或细节的同时,由大取景范围到小,随着次要部分不断移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或细节逐渐变大,“强迫”观众注意,并且它的落幅画面最后使被摄主体或细节处于醒目的视觉中心位置,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比如在拍摄新闻特别是会议场面时,经常由全景作起幅,首先交代环境,然后推向主席台上正在讲话的某位重要人物,这样既交代了环境,又突出了主体。又如在拍摄运动员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时,经常由全景推成这个运动员的面部特写,这样在大景别画面中一般不易看清、不太明显的运动员或兴奋激动或高兴落泪的面部表情、神态得到突出和强调,无需语言便能说明问题。
3. 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这种拍摄手法叫摇摄。摇摄是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三脚架或人体进行任意方向的摇动拍摄。
摇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横向移动镜头光轴的水平横摇、垂直移动镜头光轴的垂直摇摄,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等等。
4. 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遵守"轴线规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构成视觉方位系统一致性的基本条件。
如果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不论摄像机的高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不管拍摄多少镜头,从画面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等总是一致的。
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则,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越轴"后所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在轴线一侧所进行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相组接的画面中的人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一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面调度中所说的方向性。
遵守轴线规则去进行镜头调度,就能保证画面间相一致的方向性。
虽然电视摄像是一种立体化、多角度的平面造型艺术,但是正确表达物体的方向是实现画面的空间结构和电视画面构图的一个基本要求。
否则,画平面上被摄对象之间的方位关系就要发生混乱,画面内容和主题的传达就要受到干扰乃至误解。
以一个保持连续运动并具有一定运动方向的物体为例。
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化拍摄角度时,在两两相连的镜头中将产生以下三种方向关系:
(1)用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 所谓共同视轴,即两台摄像机在同一光轴上设置的拍摄角度,相连的镜头中拍摄方向不变,只有拍摄距离和画面景别的变化。
由于变焦距镜头的普遍使用,实际拍摄时也可以运用摄像机的变焦距推、拉"合二为一"地完成共同视轴上的镜头调度。
(2)在轴线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
在电视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中,两相成对的反拍角度有内、外两种情况。
内反拍角度是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拍摄角度,外反拍角度则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拍摄角度。
(3) 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合一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变化。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的光轴是与轴线重合的,即位于轴线规则下的180°线上。
由这种镜头调度所拍得的画面运动主体无明显的方向感,所以又被称为中性方向。这种镜头又称为中性镜头。
中性方向的镜头也是符合轴线规则的,并被经常以间隔分别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即原轴线一侧镜头与越轴后一侧镜头的组接中。
5. 将摄影机转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称为
提词器是通过一个高亮度的显示器件显示文稿内容,并将显示器件显示内容反射到摄像机镜头前一块呈45度角的专用镀膜玻璃上,把台词反射出来,使得演讲者在看演讲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演讲者、提词器、摄像机..三角架支撑在同一轴线上,从而产生了演讲者始终面向观众的亲切感,提高了演讲质量。
6. 摄影机沿纵深方向运动
推摄(推镜头):
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和细节,同时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主体和细节决定了镜头的推进方向和最后的落点。推镜头在镜头推向主体或细节的同时,取景范围由大到小,随着次要部分不断移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或细节逐渐变大,“强迫”观众注意,并且它的落幅画面最后使被摄主体或细节处于醒目的视觉中心位置,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推摄分变焦推和移动机位推两种。
拉摄(拉镜头):
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使画面从某一被摄主体逐步拉开,展现出主体周围的环境或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最后在一个远远大于被摄主体的空间范围内停住,也就是在一个连贯的镜头中,既在起幅画面中表明了主体形象,又在落幅画面中表明了主体所处的环境,这种从主体到环境的表现方法是一种以点到面的表现方法,它既表现了此点在此面的位置,也可以说明点与面所构成的关系。比如画面起幅是一名记者正做报道,拉开后是一个交通事故的现场,这表明记者是在一事故发生地做现场报道。同样是这个镜头,假如继续往出拉,出现一家人正在看这个电视节目,这样,看似对这则报道的强调转移成了一家人对此事的关注。实际上画面的全部意义是在画面最后出现的特定环境时才完成的,可以看出,拉镜头的落幅画面是揭开画面表现意义的关键之笔。
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起幅开始不断拓展,新的视觉元素不断入画面,原有的画面主体与不断入画的形象构成新的组合,产生新的联系,每一次形象组合都可能使镜头内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一些拉镜头以不易于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随着镜头的拉开,被摄主体从不完整到完整,从局部到整体,给观众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求知后的满足。这种对观众想象的调动本身形成了视觉注意力的起伏,能使观众对画面造型形象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推拉摄和移动摄得区别是:摄影机沿其光轴方向移动,是一种特殊得移动摄影。
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进行拍摄叫移摄,移摄的镜头叫移镜头。移摄有横移、之分。纵移移摄使画面的框架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处于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开的态势,并且移动摄影通过摄影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电视艺术是通过电视屏幕表现生活图景的,但是电视画面的表现范围却受到四边画框的严格限制,移动摄影使电视画面造型突破这种限制成为可能,比如横移在横向上突破这种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了画面的横向空间;纵移在纵向上突破了屏幕的限制,在电视画面中直接通过运动显示了画面的深度空间,特别是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并且对于较为复杂的空间在表现上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现代影视节目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航拍镜头,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对完整空间的表现,赋予了影视画面更为丰富多样的造型手段。航拍除了具有一般移动镜头的特点外,还以其视点高、角度新、动感强、节奏快等特点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景象。比如影片《望长城》中,经常用航拍的移动摄影表现长城的雄伟气势,如电视片《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中用航拍的一个前移摄镜头,让一条长长的古街尽收眼底。这些航拍镜头将观众视点带到空中,居高临下极目远望,扩大了画面表现空间的容量,形成了浩大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