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有德将军
天完政权,由元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所建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国号天完,定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国土面积约在黄州与浠水一带。后来又成功夺取江西与湖南一带,定都汉阳(今湖北武汉汉阳区),年号太平。
天完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为徐寿辉,其次分别为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据说天完军人人信奉佛教,军服背后皆刺佛字,以为可以刀枪不入。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大将军陈友谅趁天完军出击采石(当时为朱元璋治下)之时,弑君夺位,改国号为大汉。至此,历时十年的天完政权寿终正寝。
2. 傅友德手下八大将领
十大猛将:
TOP、10 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在平定西南的时候,蓝玉用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后又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因功拜大将军、凉国公。
因为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可惜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TOP、9 曹文诏
曹文诏后期号称第一良将,那当然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拿下来的,在剿平关中之后,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曹文诏的功劳第一,可惜因为洪承畴和兵部的原因,功劳被大大克扣;后曹文诏又威震陕西,朝廷中的文人们一看,这可不行,曹文诏的悲剧就开始了。
先是兵败大同,后又被迫以六千兵力力敌二十万农民军,最终陷入包围,曹文诏亲手杀了几十个农民军,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后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而死。洪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他痛心,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曹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
TOP、8 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后来加入了张献忠的起义军,被收为义子,从此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后又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
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在南明被灭后,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而逝。
TOP、7 王弼
公元1352年,王弼集结乡里依仗三台山树栅自保,因为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后率领乡里投奔在济江归顺于朱元璋,朱元璋知晓王弼的才能,让他担任宿卫,隶属于邓愈军队。王弼战功显赫,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于平江战役时痛击张士诚,阻止了张士诚的突围。
公元1378年和公元1381年,王弼先后随沐英、傅友德讨伐西番、云南立功,为明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公元1388年北伐北元时,建议蓝玉继续深入,成功击败元军主力,俘虏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太子妃、公主百余人被俘。王公大臣及平章以下官员近三千人,士兵及其亲属七万七千余人被活捉,成功荡平了北平。可惜后来也被朱元璋赐死。
TOP、6 傅友德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后来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后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可惜然而并没什么用;傅友德的亲家朱棡,女婿朱济熺贵为九大攘夷藩王之一,藩王国地处山西冲要所在手握精骑重兵,且傅友德本人也常在山西前线布置防务。朱标死后,傅友德也被朱元璋无罪赐死,并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TOP、5 戚继光
戚继光应该是抗倭第一名将了吧,亲手训练出来的戚家军乃是倭寇的克星,历经数十战,前前后后总共也就折损了百余人,而杀死倭寇超过十余万,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胜利;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当然与戚家军的战力有关了,戚继光这人也是个奇才,不仅个人武力极高,还精通战法、兵器、火炮等等都颇为精通。
可惜戚继光的荣耀基本都是建立在首辅张居正的支持下才建立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明朝武将的悲剧,明明有大能力,堪称军事奇才,南平倭寇,北御鞑靼,如此功绩,在秦皇汉武唐宗时期,至少也能封个万户侯了吧;可惜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屡遭打压,最终竟遭罢免,郁郁而终。
TOP、4 俞大猷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据说俞大猷曾棍挑少林,带少林弟子数十人下山抗击倭寇,成为一代传奇。
TOP、3 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后来成为盗寇,但是常遇春素有雄心壮志,后归附朱元璋。
常遇春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TOP、2 刘綎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其所用镔铁刀重一百二十多斤(有史料记载的),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
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后两次参加援朝抗倭战争,之后由于公元1600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TOP、1 卢象升
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以进士踏足官场,官至大名知府。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京师戒严,史称“己巳之变”。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协助防卫。1630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
卢象升手中大刀136斤,万夫难挡,外号“卢阎王”。清军数万围卢象升部于巨鹿贾庄,卢象升指挥将士奋勇杀敌,打完最后一炮之后,他上马提刀冲入敌阵,斩杀数十清兵清将,混战之中身中四箭三刀,仍大呼:“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确有关公之勇。
可惜,晚明时期有如此多猛将,却依然没能挽救明朝,其实外患并不可怕,怕的是内部决策层出现问题,明朝就是如此,有多少名将猛将没倒在敌人的刀下,却被自己人捅了刀子?有多少人是明知必败,却不得不去赴死?这是明朝武人的悲哀,也是宋朝之后历朝历代武人的悲哀。
3. 付将军简历
广东海道付使汪宏奉命率军攻打屯门,打响了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战斗。1512年初,汪宏领兵进驻东莞县南头,6月15日,汪宏指挥军队猛攻屯门,战斗中,他不仅“亲冒风涛”,身先士卒,还广泛地应用人民所提出的各种机动灵活点战术。采用火攻、潜水凿船、仿造敌人的大炮打击敌人。
4. 傅友德手下将领
较著名将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冯胜、冯国用、傅友德、廖永忠、杨璟、胡美、吴良、康茂才、丁德兴、耿炳文、郭英、华云龙、韩政、仇成、张龙、吴复、周武、胡海、张赫、华高、张铨、何真、顾时、吴祯、薛显、郭兴、陈德、王志、梅思祖、金朝兴、唐胜宗、陆仲亨、费聚、陆聚、郑遇春、黄彬、叶升、朱亮祖、周德兴、王弼、蓝玉、曹震、张翼、张温、陈桓、朱寿、曹兴、谢成、李新、廖永安、俞通海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傅有德简介
当年朱元璋派出的由沐英、傅有德、兰玉统领的30万军队,不光是为围歼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军而来的,更是为彻底解决云南问题而来的。当云南局面平定下来以后,朱元璋就命令入滇的军队就地实行军屯,并批准了沐英的奏折,让这些军人的家属启程到云南去团聚、定居,同时鼓励入滇的军人与当地人通婚,这才有了云南人常说的“夷娘汉老子”现象。1389年,沐英还滇,携江南250余万人入滇。至此,云南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土著人成了少数民族。
我在云南遇到的许多人里,一问都说是当年入滇明军的后代,家乡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研究云南史的专家告诉我,柳树湾、高石坎是当年入滇的那批明朝军队驻扎过的地方。他们就是从那里拔营入滇的。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云南省的历史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朱明王朝定型的。
6. 付有德生平
蓝玉(?~1393),定远(今属安徽)人,汉族,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乘势暴横,并仗势侵占东昌(今山东聊城)民田。当御史按问时,竟将御史鞭打后赶走。北征时私占大量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但蓝玉犹不收敛,擅定军中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导致朱元璋数次责备,甚至降职。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二、戎马生涯
蓝玉初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往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兵十余万,出驻曲靖,抵御明军。沐英献议道:“元兵料我远来,一时不能深入,我若倍道急趋,出其不意,定可破敌。”友德点首称善,遂夤夜进师,将至曲靖,忽大雾四塞,茫不见人。明军冒雾疾进,直抵白石江。江在曲靖东北,距城不过数里,达里麻才得闻知,急率锐卒万人,濒江截阻。友德又用沐英计,整师临流,佯作欲渡状,暗中却别遣奇兵,从下流潜渡,出敌阵后,树帜鸣鼓。达里麻大惊,忙分军抵敌。沐英见敌阵已动,料知敌已中计,急麾军渡江,长刀蒙盾,破他前队。元军气索,倒退数里。明军乘势进逼,矢石雨发,呼声动天地。英复亲麾铁骑,横冲而入,直至达里麻纛下,大喝一声,挺枪直刺。达里麻被他一吓,竟颠仆马下,那时明军伸手过来,自然把他擒去。当下俘众二万余,横尸十余里。
傅友德复分遣蓝玉、沐英等趋云南,自率众趋乌撤,为郭英等声援。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知达里麻败耗,刎颈而死。蓝玉、沐英,军至板桥,右丞观音保出降。玉等整军入城,戒辑军士,安定人民。又分兵进取临安诸路,迎刃皆下。是时郭英、胡海、陈桓等,早入赤水河,斩木造筏,夜半齐渡。元右丞实卜引军拒战,相持未决。至傅友德大军赴援,实卜顾视惊惶,立即遁去。友德遂得乌撤地。因乌撤无城,饬军筑造,尚未竣工,实卜复招集蛮众,鼓噪而来。友德倚山为营,戒兵士不得妄动,俟至敌气已懈,才开营出战,自高临下,势如瀑布喷涌,无人敢当。是即彼竭我盈之计。实卜回马就走,途遇芒部土酋,率众来援,又翻身接仗。恼动了十万明军,左驰右突,前进后随,杀死了许多蛮官,蛮众大溃,实卜又落荒窜去,好称逃将军。乌撤遂得完城。又进克七星关,直通毕节,远近蛮部,如东川、乌蒙、芒部等,统望风降附。
自是云南境内,大半平定,只有大理未下。蓝玉、沐英自云南进攻,土酋叚世,聚众扼下关,守御甚固。沐英审度形势,料不易拔,遂别出奇兵,令王弼、胡海两将,各授密计,分道去讫。原来大理城倚点苍山,西临洱河,并有上下二关,势甚险固。沐英遣王弼密趋上关,胡海潜登点苍山,都从间道绕越,攀援而上。叚世是个蛮牛,只晓得防着下关,谁意王弼、胡海两军,已绕出背后,从内杀出,沐英又从外杀入,两路夹攻,就使叚世三头六臂,也是不能脱逃,一阵哗乱,被明军击翻地上活捉,城即陷。沐英又分兵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诸蛮部一律降服,云南悉平。沐英偕蓝玉回军云南,与傅友德等会集滇地,联名报捷,并筹办善后事。明太祖念沐英功,遂命沐氏世守云南。蓝玉也从此受到明太祖赏识。
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侵辽东,乃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征。胜至通州,遣哨马出松亭关,探悉元兵多屯驻庆州,遂令蓝玉轻兵往袭。时适大雪,元兵未曾防备,不意明军突至,连逃走都是不及。元平章果来被杀,果来子不兰奚受擒,元将纳哈楚降明。
明军的“金山之役”取得了成功,降服了故元将纳哈楚,但是,第一,不要过高估计纳哈楚降明的意义。历史明载,纳哈楚是元故将。北元衰微后,原元朝统治区出现了多个蒙古割据政权,纳哈楚只是其中的一个。纳哈楚降明,只能说明朝降服了一支最有实力的蒙古割据政权,解除了其对明朝的威胁,但不代表蒙古诸部都已降明。事实上,除纳哈楚外,蒙古诸部仍在反明。而且,此时北元政权还健在,纳哈楚也代表不了北元政权,北元也仍在反明。
在这种情况下,明太祖委任蓝玉为大将,征讨下一个主要的目标脱古思帖木尔,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
1388年3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来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附近),距离脱古思帖木尔帐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尔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再战没有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尔根本不能做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尔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提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等逃往和林方向,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等一百二十三人,-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的印章、图书、兵器、车辆等都被明军俘获。脱古思帖木尔一行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也速迭尔。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提怯来、失烈门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
捕鱼儿海是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或许还有着重振势力入主中原的希望的话,那么这个希望到这时就完全破灭了。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胜利消息传到京师。明太祖大悦,遣使劳军,谕中比玉为卫青、李靖,还师后,晋封蓝玉为凉国公,蓝玉顿时显赫一时。
三、悲惨结局
蓝玉的结局却很悲惨,太子朱标在日,蓝玉与太子有戚谊,尝相往来。自北征还军,语太子道:“臣观燕王在国,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太子道:“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道:“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太子默然。及蓝玉趋退后,未免有人闻知,传报燕王,燕王衔恨不已。及太子薨逝,燕王入朝,即奏称:“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云云。这句话,虽是冠冕堂皇,暗地里却指着蓝玉,请太祖按罪严惩。蓝玉桀骜如故,一些儿不加检点,寻又出捕西番逃寇祁者孙,并擒建昌卫叛帅月鲁帖木儿,威焰愈盛,意图升爵。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并不升赏。至皇太孙册立,乃命他兼太子太傅,别召冯胜、傅友德归朝,令兼太子太师。蓝玉抱怨道:“难道我不配做太师么?”怏怏不乐。明太祖越加疑忌。蓝玉尝私语僚友,指斥乘舆道:“他已疑我了。”此语一传,便有锦衣卫蒋瓛,密告蓝玉谋逆,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设计起事,将伺皇上出耕藉田,乘机劫驾等情。明太祖得了此信,立命锦衣卫发兵掩捕,自蓝玉以下,没一个不拿到殿前,先由明太祖亲讯,继由刑部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他一并正法,并把罪犯族属,尽行杀死。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偶通讯问的朝臣,也难免刀头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共一万五千人,所有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比汉高祖待功臣,还要加惨。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定远侯王弼,居家叹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测,我辈恐无噍类了。”为这一语,又奉诏赐死。宋国公冯胜,在府第外筑稻场,埋甔地下,架板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声,走马为乐。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讦胜家居不法,稻场下密藏兵器,意图谋变云云。明太祖遂召胜入,赐酒食慰谕道:“卿可安心!悠悠众口,朕何至无端轻信?”言下,甚是欢颜。胜以为无虞,尽量宴饮,谁知饮毕还第,即于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数刻即亡。可痛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