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的发展进程
芳芳。。。你真懒。。。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公司曾在原西德的
科隆博览会(P 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
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
为商品。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
聚焦组件VISITRonICS 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 F系统)。亨
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
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
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
机柯尼卡C35 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照相机。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
产的自动聚焦组件。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
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
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
了自动聚焦。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ITRONIC自动聚
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
所以C35 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
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 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
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该系统在约80毫秒
时间内完成聚焦过程。
1978年,美国宝丽莱公司(POLAROID)推出了超声波自动聚焦一次成像照相机SX-7
0 SonAR AF。这种照相机采用了所谓的“主动型”AF系统,由照相机本身发出超声波信
号,并测量从被摄体返回来的信号。超声波自动聚焦系统属“主动型”,其优点是不受
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超声
波的物体也会给出不正确的测距结果。该机的自动聚焦过程所用时间约60毫秒。
1979年11月,佳能推出了第一架采用红外线测距的自动聚焦照相机AF35M,其工作原
理与超声波AF系统类似,其优缺点也是类似的。由于该系统结构简练和精度较高,许多
公司纷纷采用这类系统。
由于自动聚焦在袖珍相机上成功地得以实现,作为单反机主要生产厂的日本各大公
司,试图在单反机上实现自动聚焦。佳能和理光(RICOH)两家公司则是从镜头入手,以
研制AF镜头为主攻方向。这类AF镜头与现在的不同,它们只能用于常规的手动聚焦单反
照相机上,镜头本身装有AF伺服马达和AF检测装置。佳能于1980年推出了一支35-70/ 4
的AF变焦镜头;理光则推出一支50/2的AF标准镜头。这两支镜头的特点是在镜身上装有
聚焦系统和聚焦驱动马达及电池,所以也称外光式AF系统。从外观上看显得很笨重。在
圆形的镜筒上附加了一个方型的大包,不甚美观。佳能的镜头采用了自己研制开发“固
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在镜头里排列有数百只检测
传感器,用于接收来自被摄体的两束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
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
成电信号。通过比较这两束光线的差别,电子线路计算出被摄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
并指示驱动马达将镜头内活动的光学元件旋转至所需的位置。使用这类镜头拍摄时,
作者要将照相机对准被摄体,然后按下镜头上的一个按钮启动自动聚焦系统。
--
你说的是著名的“拉风箱”吧,那是因为相机的对焦能力不强,焦点从最近到无限远来回走一遍,然后才对上焦。一般情况下,在光线充,且对焦物反差大时,不会出现“拉风箱”现象。
“拉风箱”并不会费多少电,可能还没有显示屏费电,这个放心就行了。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记得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vaela
历史的进程 佳能5D4、5D3、5D2、5D纵评
回顾历史,佳能5D系列相机见证了数码摄影的变迁,从5D到5D4,每一代都在画质、性能和技术创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十年前,佳能350D和尼康D40还是摄影界的主流,如今,我们来深入剖析5D系列的里程碑——5D、5D2、5D3和5D4,看看它们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演变。
早期的5D,虽然像素较低,但佳能通过巧妙的外置设计,提高了传感器的良率,让摄影爱好者也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成像。5D系列的升级遵循着Tick-Tock模式,传感器在5D2中知则橘实现了动态范围的大幅提升,而5D3则在对焦技术上巩固了稳定。无反相机的崛起,让5D4在画质和机械性能上实现了飞跃,双像素对焦功能成为其亮点。然而,到了5D5,佳能的策略面临了考验,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同时,平衡各方面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画质测试揭示了系列间的变迁:从5D到5D2,尽管像素翻倍,但高ISO画质提升了近一倍,展现了清晰度的显著提升。5D2到5D3,得益于无间隙微透镜的改进,画质进步约30%。而5D4与5D3的提升相对较小,但全数字架构传感器为5D4带来了宽容度的飞跃,提升了10倍以上,弥补了以往的短板。在长曝光测试中,5D2和5D4凭借稳定的性能,超越了前代。
机械性能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5D系列在对焦速度上并无明显改变,但5D4的连拍速度提升至7fps,证明了对焦模块的革新。5D4在精度测试中脱颖而出,5D2紧随其后。在搭团人像摄影中,5D4凭借色彩鲜明、轻快的特性赢得了盲评。而在风光摄影中,5D2的白平衡稍显偏粉,但整体上,5D系列的历史地位无可撼动,5D2更是开创了单反视频的黄金时代。
从5D2的无敌兔到5D3的稳健升级,5D4则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盯敬,不仅要与尼康D800/E的全面优势竞争,还要挑战索尼A7S2这样的高级别对手。每一款5D都留下了独特的烙印,但最经典的那一款,无疑是那些在摄影历史中留下了深远影响的瞬间。
5D3的升级无疑是一次飞跃,但尼康D800/E的全面性使其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二手价格的对比更是鲜明。5D4在竞争中前行,挑战无止境,你的选择,或许就揭示了你心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