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摄影基础与实训
摄影术诞生后不久,摄影就成为了人们记录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早期的新闻摄影,由于受器材条件的制约,拍摄的范围有限,许多快速运动的物体以及弱光下的情景都无法拍摄下来。20世纪20年代后,小型相机开始出现、感光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在不干扰对象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抓拍现实生活中的瞬间。从此,新闻摄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得以及时地报道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摄影记者。
2. 新闻摄影实务
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属于文学类专业,二者初试考试科目有三科相同,即政治、英语、综合考试。另外一门有差异的学科为:新闻学——新闻学基础。传播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研究重点不同,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
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
2.研究方法不同,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3.分支不同,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
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4.就业方向不同,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
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3. 新闻摄影基础知识总结
1、新闻摄影报道的社会功能之新闻传播作用:
获知真实场景,获得直观感受是新闻传播中简洁、高效、直观的载体。新闻图片传播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新闻价值的高低。而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的大小又取决于它提供的信息量、对事物本质揭示的程度、报道的深度、取材的新意等因素。
2、新闻摄影报道的社会功能之历史文献作用:
新闻摄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瞬间形象记录,其纪实性决定了新闻照片必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历史文献作用,它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主要区别。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照片也是明天的历史。
3、新闻摄影报道的社会功能之认知作用:
新闻照片展示着一幅幅逼真的图景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给人以强烈的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新闻摄影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就是新闻摄影认知作用。
4、新闻摄影报道的社会功能之审美作用:
新闻照片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物选择提炼的结果画面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情感态度。读者在欣赏照片时会被画面形象所感染,在感情上引起愉,悦、兴奋、厌恶、低沉、丑恶、悲惨等各种各样的共鸣,使读者在精神上得到熏陶与慰藉,增强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是非、美丑的感受与判断能力。
4. 新闻摄影基础期末考试卷
摄影摄像的选修课是非常好过的,因为摄影摄像对于基础性知识是考察的非常少的,而且考试内容也几乎是上交一副完美的摄像作品就可以了,只要在平时按时上课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期末考试而不会产生挂科行为
5. 新闻摄影理论知识
摄影记者想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佳作,想在新闻摄影事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摄影技术等“硬件”,还须有爱国心、事业心、仁爱心及强烈的捕捉意识和精品意识等“软件”作支撑。 爱国心是党的新闻摄影事业的要求 爱国心人皆应有,而对于摄影记者来说,热爱祖国意义尤为重要。摄影记者首先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其次才是一名摄影工作者。新闻摄影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就应该是热爱祖国,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又应该是统一的。 事实证明,爱国心会使摄影记者的天地变得宽广,并且对祖国深厚的感情会流露在摄影记者的作品中,从而使其摄影作品变得意义深远。如《开国大典》、《小平您好》、《北京申奥成功》、《神六升天》、《大江三峡截流成功》、《欢送志愿军归国》、《王军霞夺得奥运会金牌之后》等摄影佳作,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事业心是做好新闻摄影工作的基础 一位摄影记者如果能把新闻摄影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去做,就会有责任感,有热情和激情去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就会拍摄出优秀的作品,取得骄人的成绩。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也是践行着这样的新闻摄影理想,41岁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越南战场上。每年,都有许多像卡帕一样优秀的摄影记者,为了自己热爱的新闻摄影事业,在硝烟炮火中失去宝贵的生命。 2003年,非典肆虐,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经过多方努力,勇敢地"冲"进了北京地坛医院的非典病房。他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了20多天,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尤其是《面对生命》在社会上引起好评,荣获了当年的中国新闻奖等多项奖项。 仁爱心是照片增强感染力的源泉 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近年来,照片中的情感力量越来越引起中国新闻摄影界的重视,而且,人文关怀意识成了近年来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摄影记者们的共识。 现在新闻摄影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而我认为,容易被感动的摄影记者,应该是情感丰富、有仁爱心的。只有这样,才容易从平凡生活中挖掘出令人感动的画面。 《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中,苏明娟的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感动了中外无数有爱心的人们。中央领导、普通百姓、海内外华人、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成了“希望工程”的捐款者。该片是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贫困学生艰苦的生活、学习状况深深地打动了解海龙的心灵。从1991年开始,他深入中国贫困地区,足迹遍及中国26个省、12O多个县,采访拍摄了数百所农村学校、上万名农村学生和乡村教师,发表了数百幅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纪实摄影作品。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只是他大量的感人的照片中的一张,是他在感动中拍摄的一张经典照片。 捕捉意识是摄影记者的硬功夫 捕捉意识,也就是新闻敏感,这是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其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及个人学识和修养的集中表现。它主要表现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能够迅速判断突发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而主动出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加以引导;善于发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人新事而予以跟踪报道等等。 笔者认为,具有强烈新闻敏感性的摄影记者,应该是突发事件现场的到位者,日常新闻的提炼者,欲发新闻事件的预感者,更重要的应该是“决定性瞬间的捕获者”。抓拍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卡第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论”,至今影响着中国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法。反映新闻的本质并且视觉表现力强的画面有很多,但“决定性瞬间”可遇不可求,所以,摄影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捕捉意识,多练基本功,这样才能在“决定性瞬间”到来时把握住,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 精品意识是经典作品的保证 中新社摄影部主任王瑶曾说过:摄影的舞台没有大小,但摄影记者有大小。她指的就是只要摄影记者有过硬的本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拍摄出经典的照片。而这种“信手拈来‘皆为佳作的功夫,要靠摄影记者树立精品意识,并且在新闻采访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有可能达到。有了精品意识,才能不断地去学习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在新闻摄影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拍摄出不断超越自我的经典照片。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照片被摄影界称为经典,虽然为其提供照片的都是摄影大师,但该杂志照片的选用率却是千分之一。可见,没有精品意识,就很难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照片的面世。 据了解,现在许多诸如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等都市类报纸,非常重视照片的使用和摄影记者队伍的培养,除了在机制上保证图片的采集和使用外,每周开摄影业务研讨会,大家在”比、学、赶、帮、超“中提高了新闻摄影水平。 由于树立了精品意识,如今,我国新闻摄影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一大批优秀的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地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夺得桂冠。 来源:人民网-中华新闻报 (责任编辑:齐爽)
6. 新闻摄影基础知识
1.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在一般原则指导下,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而不是什么“创作”的产物。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坚持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求全责备。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习惯上说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当使用这种说法时,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
7. 新闻摄影基础教程
新闻拍摄的四种语言
1.形象语言:在拍摄主体形象好时再拍摄
2.肢体语言:在拍摄主体处在主导地位时并且要全时拍摄
3.色彩语言:要还原现场场景的光景,用光一定要准。
4.技术语言:掌握好相机的功能和拍摄人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