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摄影艺术分析
景别的作用及其分类
一: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一种是: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
4、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
2. 电影摄影艺术分析报告
好电影,我觉得这个得看你是怎么界定一个电影是不是属于优秀的。
有时候一个电影上映,它会出现两种状况,一个是"叫好不卖座",一个是"卖座不叫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
1.叫好不卖座,究其原因,有的电影制作精良,拍摄水准也高,演员演技也在线,但是可能在电影的宣传,题材,演员的选角上可能会偏离一般大众喜欢的口味,它的票房不一定高,这种你觉得它算不算是一个好电影呢?我觉得如果拍某部电影,初衷就是只想拍好一部电影,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通过电影传递出去就可以了,不去迎合大众,哪怕电影只有100个人看,有80个人的评价是好的,正面的,它也算是一个好电影。
2.卖座不叫好,我相信现在很多人去看电影都会冲着电影里面的明星,演员,可能因为演员比较火,演员演技比较好,电影主题题材新鲜,正能量,上映时间刚好假期等等因素,但是当我们去电影院看完了就发现其实电影很多片段可能比较狗血,剧情很一般,全程没有亮点,有时候演员演技感觉很尬,这个时候虽然票房是有了,但是反响却不太好,它也属不属于是一个好电影呢?我想他们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把精力花在拍戏上,肯定是希望电影可以大卖,电影票房也有了,如果在他们心里票房是他们最终目的,那这个电影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好电影。
3.现在也不乏各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的电影,比如说《战狼2》,电影主题是爱国,吴京自导自演这个噱头,而且吴京本人热度比较好,反响也不错,制作手法也很好,拍摄不拒艰难,观众也是叫好一片,上映时间也是在暑期档,这种电影可以说是票房叫好声双丰收啊!还有一种类型的电影,类似于《前任3》《西红柿首富》,它会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口味,比如说我也看了,很好看,它整个电影并没有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想传递的东西并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却是我们想看的,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生活节奏也快,我们只想在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个可以放松的事情可以享受,而像西虹市首富,全程无尿点,感觉每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笑出来,看完电影人心情都变好了,这不就够了吗?对吧?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想法不尽相同,看法自然不同。
3. 电影摄影阐述
1. 三分法
三分法,也叫做井字构图法,作为一种构图手段,常用于摄影(图片摄影、电影摄影)、绘画、设计中。将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就得到4个交叉点,构图时尽量将需要重点表现的物体置于这四个点的位置。旅游时拍摄静止的风景或人物时,尽量遵循这个法则。
2. 平行
拍摄时尽量使画面中的墙体边缘与画框竖边平行,地面或屋顶边缘与画框横边平行,亦即“横平竖直”。很多摄影方面优秀的电影都有此特征,这也是电影看起来更“正”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旅游拍摄时尽量让画面中出现的在现实世界中是横竖的线条与屏幕取景框平行。
3. 一点透视(One-Point Perspective)
本是绘画术语,在此指正对着被摄体拍摄时,物体消失于画面中心的一点,即为一点透视构图。旅游的时候,可以正对着某条路、某个走廊拍摄。
4. 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分析
一、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统一考试,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统考模块适用于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电影学、艺术史论、艺术管理,专科影视编导等专业,主要测评考生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写作、鉴赏等素质和能力,为高校选拔编导、艺术理论等专业人才提供基本依据。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
专业总成绩满分为300分,共四科,其中:
1.文学素养60分;
2.艺术素养60分;
3.编导创作90分;
4.影视评论90分。
考试科目
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
分值
1.文学素养
笔试
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60
2.艺术素养
笔试
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基本知识
60
3.编导创作
笔试
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故事创作
90
4.影视评论
笔试
根据题目给出的影视作品写出评析性文章
90
三、考试形式和内容
(一)文学素养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所具备的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古今中外代表作家、作品,文学风貌、思潮和流派等。
2.考试内容
(1)古代文学部分
A.“诗”、“骚”代表作品。
B.先秦代表思想家。
C.先秦历史著作。
D.中国古代神话代表作品。
E.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文类型、代表作家、作品、文学集团。
F.唐诗代表作家、作品、流派。
G.宋代诗词代表作家、作品。
H.唐宋散文代表作家、作品。
I.元明清戏曲代表作家、作品。
J.元明清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2)现当代文学部分
A.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先驱的新文学观念;五四时期各体裁、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B.鲁迅的代表作品。
C.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等30年代文学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D.延安文学、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等各体裁、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E.十七年各体裁代表作家、作品。
F.新时期各体裁、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G.90年代以来各体裁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H.港台与海外华文文学各流派代表作家、作品。
(3)外国文学部分
A.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B.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C.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D.启蒙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E.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F.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G.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H.欧美之外其他地区的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二)艺术素养
1.考试目的
主要考查考生对该专业所涉及的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2.考试内容及要求
(1)电影
A.电影基础知识
中外电影发展史、电影的叙事方法与技巧、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电影美学、电影的语言、电影的片种与类型等。
B.电影流派
欧洲先锋派(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经典好莱坞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道格玛95等。
C.导演与作品
中外著名导演及其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
(2)广播电视
A.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中外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的传媒特性与功能、电视文化、媒介融合等。
B.广播电视节目
中外著名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网络剧等。
(3)戏剧
A.戏剧基础知识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戏剧的分类、戏剧的流派、戏剧结构、戏剧语言、戏剧情节、戏剧舞台美术、戏剧的表演与导演、戏剧剧场与观众等。
B.中国戏剧
宋元戏文、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京剧与主要地方戏曲、文明戏与“五四”时期的戏剧改革、现当代中国经典戏剧等。
C.外国戏剧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叙事戏剧等。
(4)摄影
A.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中的曝光、构图、景别、景深、焦距、色彩与色调、拍摄角度、光效、影调等。
B.摄影技术发展史
C.摄影的分类与流派等
(5)绘画、音乐、舞蹈、雕塑
A.绘画的性质、绘画的表现手法、绘画的类型、中外绘画的区别、中外著名美术家及其经典作品等
B.音乐的构成基础、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曲式、声乐作品体裁、影视音乐的特性、中外著名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等
C.舞蹈艺术的特性、动作的节奏、造型和表情性、舞蹈的样式、中外著名舞蹈家及其经典作品等
D.雕塑的特性、雕和塑的区别、雕塑的种类、中外著名雕塑家及其经典作品等
(三)编导创作
1.考试目的
考生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叙事作品创作,旨在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叙事能力及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写作能力。
2.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故事创作,要求故事情节设计有新意,富有想象力,人物形象和性格鲜明突出,主题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影视评论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影视作品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影视作品主题、结构、艺术手法等的分析能力。
2.考试形式及要求
在下列影视评论作品参考目录中指定一部或几部作品,按题目要求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800字。
四、影视评论参考作品目录
(一)电影作品
《城南旧事》吴贻弓
《百鸟朝凤》吴天明
《本命年》谢飞
《香魂女》谢飞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红高梁》张艺谋
《活着》张艺谋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盗马贼》田壮壮
《霸王别姬》陈凯歌
《黄土地》陈凯歌
《黑炮事件》黄建新
《求求你,表扬我》黄建新
《青红》王小帅
《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
《卡拉是条狗》路学长
《紫蝴蝶》娄烨
《推拿》娄烨
《洗澡》张扬
《小武》贾樟柯
《三峡好人》贾樟柯
《山河故人》贾樟柯
《寻枪》陆川
《可可西里》陆川
《疯狂的石头》宁浩
《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
《集结号》冯小刚
《一九四二》冯小刚
《李米的猜想》曹保平
《烈日灼心》曹保平
《路边野餐》毕赣
《十二公民》徐昂
《解救吾先生》丁晟
《湄公河行动》林超贤
《流浪地球》郭帆
《宝贝儿》刘杰
《找到你》吕乐
《哪吒之魔童降世》杨宇(饺子)
《旺角卡门》王家卫
《花样年华》王家卫
《重庆森林》王家卫
《甜蜜蜜》陈可辛
《亲爱的》陈可辛
《暗花》游达志
《桃姐》许鞍华
《喜剧之王》周星驰
《我是路人甲》尔冬升
《无间道》刘伟强,麦兆辉
《卧虎藏龙》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
《喜宴》李安
《悲情城市》侯孝贤
《刺客聂隐娘》侯孝贤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
《一一》杨德昌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
《阿甘正传》罗伯特·泽米吉斯
《肖申克的救赎》弗兰克·达拉邦特
《机智问答》罗伯特·雷德福
《当幸福来敲门》布里尔·穆奇诺
《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
《辛德勒的名单》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拯救大兵瑞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海上钢琴师》朱塞佩·托纳多雷
《天堂电影院》朱塞佩·托纳多雷
《出租车司机》马丁·斯科塞斯
《死亡诗社》彼德·威尔
《撞车》保罗·哈吉斯
《大卫·戈尔的一生》艾伦·帕克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丹尼·博伊尔
《黑天鹅》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聚焦》托马斯·麦卡锡
《美丽心灵》朗·霍华德
《七宗罪》大卫·芬奇
《末代皇帝》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盗梦空间》克里斯托弗·诺兰
《黑鹰坠落》雷德利·斯科特
《天使爱美丽》让-皮埃尔·热内
《红蓝白三部曲之:蓝》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放牛班的春天》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这个杀手不太冷》吕克·贝松
《罗拉快跑》汤姆·提克威
《窃听风暴》唐纳斯马克
《寄生虫》奉俊昊
《情书》岩井俊二
《花火》北野武
《入殓师》泷田洋二郎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罗生门》黑泽明
《小鞋子》马基德·马基迪
《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
《归途列车》范立欣
《看见台湾》齐柏林
《奇迹的夏天》杨力州,张荣吉
《我们诞生在中国》陆川
《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
《迁徙的鸟》雅克·克鲁奥德
《帝企鹅日记》吕克·雅克
《寻找小糖人》马利克·本德让劳尔
《监守自盗》查尔斯·弗格森
《海豚湾》路易·西霍尤斯
《华氏911》迈克尔·摩尔
《烈日灼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摔跤吧!爸爸》尼特什·提瓦瑞
《绿皮书》彼得·法雷里
(二)电视作品
《春节联欢晚会》CCTV
《焦点访谈》CCTV
《东方时空》CCTV
《开讲啦》CCTV
《中国诗词大会》CCTV
《朗读者》CCTV
《故事里的中国》CCTV
《辉煌中国》CCTV
《这就是中国》东方卫视
《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
《一本好书》腾讯视频
《望长城》刘效礼
《最后的山神》孙增田
《再说长江》刘文,李近朱
《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
《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陈晓卿,李文举
《我在故宫修文物》叶君,萧寒
《大国工匠》吴晓江
《航拍中国》余乐
《本草中国》干超
《非洲》BBC
《红楼梦》王扶林
《西游记》杨洁
《三国演义》王扶林
《水浒传》张绍林
《围城》黄蜀芹
《大宅门》郭宝昌
《长征》金韬,唐国强
《亮剑》陈健,张前
《士兵突击》康洪雷
《武林外传》尚敬
《潜伏》姜伟,付玮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康洪雷
《黎明之前》刘江
《十送红军》毛卫宁
《北平无战事》孔笙,李雪
《平凡的世界》毛卫宁
《琅琊榜》孔笙,李雪
《白鹿原》刘进
《人民的名义》李路
《风筝》柳云龙
5. 电影摄影分析怎么写
在《霸王别姬》里,陈凯歌依然体现出第五代对“空间语言和映像语言的强烈意识”,刻意“用空间因素强化造型情节”,达到“映像构成中再现性和表现性手法的结合”(倪震《起跳的高度》)。
总的说《霸王别姬》在空间环境的描述是偏重于再现的;但是,浓重的主观色调常常铺满了画框的上下左右,把再现性的空间构成上升到风格化的层次,成为包涵着巨大理性和感性容量的“意象”。在《孩子王》、《边走边唱》里,陈凯歌多用抽象化的色块组合、冷峻对峙的构图完成视觉造型,但在本片里陈氏无疑在艺术表现的分寸感方面进了一大步,整体气氛的营造取代了单个造型的突兀,当然,顾长卫的摄影指导亦功不可没。影片中以浓墨重彩泼洒情感,冷暖两极色调的交叉混用,将本来就五色斑斓的京剧造型(脸谱、服装、动作)推到形式美的顶端,观众又何从抗拒这近似终极体验般的颓废美感呢? 作为导演,陈凯歌在影像风味的控制和处理上,很成功地实现了“两手”策略。一是在重头戏里凭借“斯坦尼康”对人物的奔走行动作长距离的前后跟拍,其美学功能包括:既完整地展现出极具真实感的空间布景,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当事人的某种临场体验(强化表演效果);使一场戏的的着重点高度集中,气韵激荡,凝而不散;加强影片的节奏感,而节奏的张弛变化可以引导、调节观众的注意力,避免冗长枯燥,树立鲜明的电影语法风格等。而且,不同的长镜头跟拍段落,效果也不尽相同:像影片一开始,前跟“霸王”与“虞姬”缓步走进体育场,长长的过道,相对固定的拍摄距离,使这样的一个运动镜头 产生了“动中取静”的沉重抑郁感,一下子将人带进真幻难辨的颓旧氛围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场小豆子被母亲砍断手指,疼痛难忍,在戏园子奔跑大叫,其余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应地急速移动,剧烈狂暴的画面处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谓先声夺人——学戏之艰难严苛,从导演安排的这个“下马威”便足见一斑了。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但顾长卫“我求我道”,不赶时髦,不效皮相,另觅蹊径,从用色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醉后漫舞,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色。影片里多处可见表现主义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拟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为了给顾长卫的精彩摄影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陈凯歌常常有意反常规而行,作动接静或静接动式的跳跃式组接,对比强烈,不乏令人色变的冲击震撼;镜语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响突如其来的闯入,凌厉逼人,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张国荣精致细腻、出神入化的表演,他特别能够把握程蝶衣在饱受苦难极度迷恋的性格之下,既有出奇的平静和委婉,又蓄积着难以遏制的心理能量,爆发之后又不得不苦苦地哀求,让观众感觉到程蝶衣仿佛在自我伤害、自我施虐,大有不胜忍之意,正所谓蓄之既久,发之愈烈;发之愈烈,伤之愈深。影片里还设计了大量的镜像呈现,鉴照和提示程蝶衣受尽压抑的多重人格,所以程蝶衣每次的爆发性动作,都被赋予充分的心理动机以引发观众的认同。张国荣借鉴京剧程式动作的写意风格,充分发挥眼神的传情之效,一颦一笑,眉目含情,表现程蝶衣的言谈举止,如行云流水,扬巧避拙,以少为多,简约之中,已神形合一。一切混合在一起,就这么化生出《霸王别姬》凄美迷狂的影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