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反相机防抖好还是不防抖好
1.构造不同
防抖:通百过相机内可移动式的部件,如镜片组或是感官器的移动,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最大程度度降低拍摄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的模糊现象。
不防抖:内部没有可移动部件,直接就是单反机身。
2.使用要求不同
防抖:焦距端镜头视角小,轻微的抖动就会对成像造成较大的影响,大变焦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对防抖的要求较高。
不防抖:短焦距端镜头取景视角大,相同程度的抖动,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影响相对就较小。
3.优缺点不同
防抖: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
不防抖:不会造成锐度降低,当时可能会造成画面模糊。
2. 单反相机防抖开关在哪
尼康d7000机身没有防抖功能,如果给尼康d7000配的镜头有防抖功能,把防抖开关打开,系统就具有了防抖功能。例如给尼康d7000配的镜头是AF-S DX18-300mm f/3.5-6.3G ED VR,把镜身上的VR开关拨到ON,系统就有防抖效果了。
3. 单反防抖功能重要吗
两种可以同时用,但最好不要用!索尼和宾得是这类的典型。
如果是配适马的镜头,开其中一种就好,两种同时开的话只能说患了帕金逊,比没开还要差很多,基本都是糊的。两种而言,镜头防抖比机身防抖的效果要好很多,因为机身防抖有一个延迟。我用宾得K5和尼康d700,两种曾对比过。
4. 单反相机防抖是镜头还是机身
相机的防抖功能作用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举个简单例子:佳能A75的镜头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广角端,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较为清晰,而在长焦端,快门速度应该要达到1/125秒才行。
而且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370MM以上,因此,快门速度必须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只能望远兴叹了。
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胶片或是CCD/CMOS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机构来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
三大类型
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
目前推出过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的厂家有:
佳能、尼康、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松下和适马。
防抖的好处,在一定的快门以下,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小DC上的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
但是,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
加上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
所以,不要完全迷信防抖,关键还是要尽量使用安全快门,或更快的快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好的三脚架。
目前对于数码相机“防抖”这个词来说似乎增加了“劲敌”,高感光度和电子防抖的产品了丰富起来。
等效感光度的迅猛提升,电子影像稳定功能的应用也日益普及。有些用户可能会把电子防抖和等效感光度提升混为一谈。
确实,对于某些产品,在菜单中打开电子影像稳定功能就是提高等效感光度,使用户可以用更高的快门速度抓取瞬间。但在另外一些产品中,我们确实发现了不同之处。
5. 单反镜头防抖与不防抖
单反防抖和不防抖的区别:
1.
构造不同 防抖:通百过相机内可移动式的部件,如镜片组或是感官器的移动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最大程度度降低拍摄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的模糊现象。 不防抖:内部没有可移动部件,直接就是单反机身。
2.
使用要求不同 防抖:焦距端镜头视角小,轻微的抖动就会对成像造成较大的影响,大变焦镜头和长焦距镜头对防抖的要求较高。 不防抖:短焦距端镜头取景视角大,相同程度的抖动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影响相对就较小;
3.
优缺点不同 防抖: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 不防抖:不会造成锐度降低,当时可能会造成画面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