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镜头产品的结构有哪些
镜头(LENS):镜头的组成是透镜结构,由几片透镜组成,一般有塑胶透镜(plastic)或玻璃透镜(glass)。透镜越多,成本越高;玻璃透镜 比塑胶贵。因此一个品质好的摄像头应该是采用玻璃镜头,成像效果就相对塑胶镜头会好。五层“全玻”,也算目前顶级的摄像头镜头了
2. 镜头基本结构
短视频镜头语言分为推拉摇移
3. 镜头构成部件
组装摄像头需要三大配件。
第一大配件就是最重要的摄像头镜头。拥有了镜头就可以进行拍摄。
第二大配件就是电源适配器,它是为摄像头进行供电的,拥有它就能通电。
第三大配件就是内存卡。拥有了内存卡,安装在摄像头上,就可以将拍摄的视频保存下来。
4. 镜头产品的结构有哪些组成
左右结构。
与金属有关。镜的一部分是由金属构成的。与金属有关的金字旁的汉字有很多,铁、镉、锰、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
“镜”,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ì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镜”的基本含义为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如镜子、镜台;引申含义为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如镜头、镜片[1]。
5. 镜头结构组成
结构化摄像头可以看到以镜头为中心的周围360度范围内的任意视角环境,而普通摄像头只能看到镜头所能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看不到。
在智能化城市的建设推动下,视频监控和视频应用需求不断增加,普通摄像头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结构化摄像头就突显出了它的优越实用性能。
结构化摄像头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实现视频多要素提取,提升视频查找速度,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6. 镜头结构类型
摄像头是凸透镜。高清摄像头是指HD1080P或HD960P或HD720P的摄像头。1080P为全高清,高清摄像头为在摄像头和清晰度综合达到的标准,高清在数字电视里有明确的规定,在摄像头里没有明确规定,但已经形成了默认的行规。
镜头元件必须使用五层玻璃镜头,因为全玻璃的肯定要比塑胶+玻璃清晰度好很多,通常市场上叫2玻镜头就是指2层玻璃制造的。传感器像素必须达到真正200万像素。请注意是硬件传感器像素200万,即1920*1080。而不是市场上描述的动态和静态像素,因为这些都是通过软件插值的,软件插值的对实际的图像改善不是太大,如果传感器是130万像素才可称为真正的高清摄像头。
通常摄像头用的镜头构造有:1P.2P.1G1P.1G2P.2G2P.4G.5G等。透镜越多,成本越高;玻璃透镜比塑胶贵。因此一个品质好的摄像头应该是采用玻璃镜头,成像效果就相对塑胶镜头会好。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摄像头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采用塑胶镜头或半塑胶半玻璃镜头(即:1P.2P.1G1P.1G2P等)。同时摄像头针对中高端产品分别的采用了CCD和CMOS感光芯片,大大满足各大消费群体;在主控芯片上,普遍采用(DSP)中星微最好的主控芯片。
7. 镜头产品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1890年,Baush&Lomb公司投资研发Alavn G.Clark这种结构的广角镜头,一直卖到1898年(但是这样的镜头卖得并不好,后来停止生产)。接着有更多的欧洲光学设计人员开始注意到双高斯结构并开始研发,有的公司的同类产品一直卖到1930年。1930年后,较典型的Double Gauss镜头是ZEISS的Topogon广角镜(视角约90度);这颗f/6.3的广角镜用于空照用镜多年,是当时的空照标准用镜,变形率很低。
此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挂着各家厂牌的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大量问世,但这些镜头其实都是将Baush&Lomb公司的Metrogon镜头所改良的双高斯镜头。当时Metrogon的Double Gauss 4片结构的新月型镜片曲率很大,容易造成镜片光轴凸向底片,而镜片边缘离底片偏远,而造成画面照度不平均,产生严重的暗角。当时双高斯结构的镜头,需要用中央渐层减光滤镜来搭配使用,以防暗角。
ZEISS PLANAR的Double Gauβ进化优异点
1896年,Paul Rudolph注意到双高斯结构可以帮助他设计出更好的镜头,因为双高斯是对称式的的结构,可以使设计者能减少很多的像差的控制自由度。但是原本的双高斯4片薄形半月镜结构,正与负镜片之间的间隔很大,斜行光线入射的像差(如coma,及astigmatizm像差)会很明显,即使将光圈缩到f/8都很严重。这个问题在Paul Rudolph手中解决了!他把原本薄的新月型负镜(thin meniscus)加厚,这使得正与负之间的镜片距离减小,进而降低了斜射光线所造成的像差。
但是双高斯仍有色差控制问题要解决,Rudolph当时找不到足够低色散的玻璃来抑制(1896年还没有高折射率玻璃),但是他发明了一种设计方式来代替。Rudolph的双高斯结构控制色差的方法,就是将原本加厚的负镜再分成两片,然后再胶合起来。这种方法跟上述加厚凹负镜的两种改良,是Rudolph版的PLANAR的精髓所在!
ZEISS PLANAR双高斯结构镜头
这也就是说,双高斯结构中的负镜改由一片凸镜与一片负镜合二为一整片很厚的双高斯结构中的负镜(原来的4群4片变成4群6片)。而这黏合的正镜与负镜使用不同色散率的系数玻璃种类(但折射率选择约相同为1.57),利用其正负相抵的原理使得色散缩减,用以控制色差。其实,这就是Achromat doublet消色差组合的一种运用!Rudolph神奇地想到将此设计放到双高斯的负镜片上应用成功。此举使得原本双高斯结构设计的缺点改善,保留原有的对称优点。
Rudolph 之后的 Double Gauβ
Rudolph版的PLANAR,在当时当然是相当优异。不过,当时的双高斯结构并非镜头设计主流,早期的PLANAR仍有些严重的缺陷,因为使用了相当多的空气透镜,在没有镀膜的情况下,有严重的耀光鬼影,起始光圈也无法加大。所以ZEISS并未重视,搁置甚久。后来在1902年,Paul Rudolph又设计了较为简单,能符合当时生产标准的的TESSAR来因应。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光学厂商持续研究与改良。1920年时,Taylor-Hobson公司的Horace. W. Lee发展出与Rudolph不同的设计手法。Lee与Rudolph不同,他采用了折射率较高的冕玻璃,而Rudolph当年是用低折射玻璃,两者的差异是Lee的设计可以将镜头的光圈推到f/2。
在Lee之后,其它的光学设计者也纷纷采用Lee的设计概念,进而衍生出更多的Lee版的双高斯结构。1925年Schneider推出Xenon f/2、1927年ZEISS也推出Biotar 50mm f/2。1931年,Lee更成功地研发出f/2的高速电影机镜头(Speed Panchro),而成为好莱坞电影厂的标准配备。当时类似Lee这类的4群6片大光圈双高斯设计的镜头厂商也陆续出现。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大光圈双高斯镜头都是Lee的设计呢!
非对称 Double Gauβ 的发展
1930年代许多如PLANAR架构的对称式双高斯结构,陆续改为非对称式设计,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修正大光圈时所产生的像差。非对称双高斯的变化种类很多,但整体结构依旧是双高斯,有的将原本黏合的镜片开始分离,有的将原本一片正凸镜分由两片正凸镜来分担,各种应用都有。其中最有名的是LEITZ(LEICA)的SUMMAR 50/2,SUMMARIT 50/1.5,SUMMITAR 50/2,SUMMICRON 50/2、90/2等等的系统。变形双高斯历史悠久,这些非对称的双高斯结构都是为了改善最大光圈时的素质所设计的。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各家光学厂商关于双高斯镜头设计且登记有案的专利已超过300件,其它没登记专利的变化形可能更多,可见其子孙繁多,现今看到的大光圈镜头多数都是非对称的双高斯结构,有的如f/1甚至0.95的都是此设计。
LEICA在双高斯结构上的成就
LEICA在双高斯结构的成就上是有目共睹的。自从H. W. Lee发展高折射率玻璃组成的双高斯镜头后,各家厂商无不摩拳擦掌,打算制造更大光圈的高速镜头,但其中的关键技术—高折射率玻璃,却是LEICA的骄傲!LEICA玻璃研发部陆续成功的研制出当时连Schott厂都没有的超高折射率玻璃的镜片及炼制程序,使设计人员的梦幻镜头得以实现,超高速大光圈低暗角等等的镜头也相继推出,在双高斯结构的后期发展,LEICA的成就可说是空前的。
8. 镜头的结构由哪些组成
分为3个部分:镜头,按钮,快门。
根据摄像爱好者介绍,相机是有镜头,按钮和快门3个部分组成的。因为在相机中,镜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起着取景和渲染的作用,所以我们一般在选择好的相机的时候,镜头至关重要。
9. 镜头产品的结构有哪些种类
传统胶片相机的分类比较繁杂。
以胶片规格区分,则为120相机、135相机,还有110相机,以及大型座机,大画幅5X7相机,等等,不一而足。
以取景器类型分类。则有单镜头反光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旁轴取景相机。
以相机结构来分类,就有座机,皮腔折叠式相机,固定镜头式相机,可交换镜头相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