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最小对焦范围计算
水平视场角:α=2arctan(w/2f)、碰键垂直视场角:β=2arctan(h/2f),其中w为视场宽度,h为视场高度,f为镜头的焦距。
举个例子,焦距为3.3mm时:
水平视场角:α1=2arctan(5.27mm/2*3.3mm)=77.2°
垂直视场角:β1=2arctan(3.96mm/2*3.3mm)=61.9°
①垂直方向上,能看到完整走廊的最小距离(距离摄像机的水平距离)为:dvmin=H/tan(β1/2)=3000mm/tan(61.9°/2)=5000mm=5米;
②水平方向上,能看到完整走廊的最小距离(距离摄像机的水平距离)为:dhmin=W/2tan(α1/2)=2000mm/2tan(77.2°/2)=1253mm=1.25米。
由于dvmindhmin,因此,焦距为3.3mm时,监控范围为距离摄像机监控方向5米以外的走廊区域。
18-200mm的镜头可以拍摄多远清晰的照片
18mm-200mm镜头能拍摄的距离,照相机的镜头都是标注最近拍摄距离,而最远的就是无穷。如佳能EF-S18-200mmf/3.5-5.6IS镜头,全焦距范围内最近对焦距离0.45米,它可拍摄的范围就是
45mm~∞,问题就是拍摄后在∞远的地方是否清晰,任何一支民用摄影镜头拍下的影像在∞远的地方都是模糊的慧吵肆。
要了解的应是这个变焦镜头在200mm的焦距时,能在几米远的范围内拍得清晰影像。应是100米范围内都可以,但绝对不会是非常细腻的那种影像,因为18mm-200mm镜头无论是佳能还是尼康都是非常业余的菜鸟头。
18-200旅游足够了广交够用,长焦也可以,这个要看自己的相机怎么样了,要是全画幅的话放大后很清晰,要是C画幅就差点了,要是论米算,大概500米以内没问题。
扩展资料:
变焦镜头通常使用一个诸如“21×7.5”的二元数组来加以说明,前面的数字“21”是变焦范围,是该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后面的数字“7.5”是以毫米为单位的最短焦距,可以表明该变焦镜头的最大视角。懂得这个含义便可以很容易知道,这个变焦镜头可以从7.5毫米(可以得到的最大视角的焦距)变换到157.5毫米(可得到的最长焦距)。
知道了镜头的焦距(f)和所拍摄景物的距离(d),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摄像机所能拍摄的景物大小x(水平方向)和y(垂直方向),这可以帮助摄像师有目的的选取使用不同变焦范围的镜头。下面就介绍一下计算方法:演播室摄像机所用的CCD是2/3英寸的,其成像尺寸为8.8×6.6mm,x=8.8(d/f)mmy=6.6(d/f)mm。
随着镜头制造水平的提高,目前的摄像机广角镜头最短焦距已经达到了4毫米(能摄取距摄像机1米远的身高1.8米的人全景),而长焦镜头的最长焦距能够达到1100毫米以上(能摄取距摄像机300米外身高1.8米的人全景),这是非常惊人的,在以前轿前根本不敢想象。
另外,对于变携式镜头,根据调焦组镜片在调焦时的移动状态可分为内聚焦镜头和外聚焦镜头。内聚焦镜头调焦时,调焦组的前三片镜片中的最前面一片固定不动,只有中间一片或后面一个镜片移动,因而固定在其套筒上的遮光罩不随调焦转动,允许遮光罩做成方形口,能更有效的减少杂散光,提高图像质量。
但内聚焦镜头要求双层套筒结构,对机械精度要求较高。外聚焦镜头调焦组的几片镜片和遮光罩都固定在一个套筒上,几个镜片同时移动,遮光罩也随之移动,因而只能安装圆形遮光罩,减少杂散光效果不如方形遮光罩,但是机械结构简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焦镜头
摄像机上标准镜头的焦距是多少摄像机上标准镜头的焦距介绍
1、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指50mm。
2、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3、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
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指50mm,现在一般的50mm镜头最近对焦距离是0.45m,最远为无穷远。
根据应用场合分类:
A: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观察范围较大,近处图像有变形。
B: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使用范围较广。
C:长焦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十毫米或上百毫米。
D:变焦镜头:镜头焦距连续可变,焦距可以从广角变到长焦,焦距越长成像越大。
E:针孔镜头:用于隐辟观察,经常被安装在如天花板或墙壁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