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原厂HB一78遮光罩能适用尼康70一200三代镜头电磁炮吗?
卡口“70-200mm f/2.8”早在2018年8月的第一份“尼克尔Z镜头暂定发布计划”上就已出现,按原计划“70-200mm f/2.8”本该在2019年年内推出,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款镜头最终还是在2020年发布。
“70-200mm f/2.8”这一规格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可以说再熟悉不过。它是各家“大三元”远摄变焦主力。单就尼康单反系统就推出过三代70-200mm f/2.8,最新一代“电磁炮”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距今已快四年,而全画幅微单中索尼、佳能、松下均已推出该规格产品。那么Z 70-200mm f/2.8 VR S又有什么亮点?下面笔者将其与同门“电磁炮”、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松下LUMIX S PRO 70-200mm F2.8等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对比:

规格对比

镜头结构
从规格对比来看,五款“70-200mm f/2.8”均配备光学防抖,其中Z 70-200mm f/2.8 VR S最长、松下最粗最重。由于佳能是唯一外变焦设计,且不支持增倍镜,最终在同类镜头中做到最短最轻。镜头结构上Z 70-200mm f/2.8 VR S结合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多种镜片,例如新研发的蓝光高折射(SR)镜片,1枚萤石镜片,6枚低色散(ED)玻璃镜片和2枚非球面镜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应用的SR镜片,该镜片与佳能BR镜片作用相似,可大角度折射比蓝光的波长短的光,实现高精度的色差补偿。此外,Z 70-200mm f/2.8 VR S一大亮点,其70mm端支持约0.5m的最近对焦距离,这在同类镜头中是非常突出的,当然参考0.2x最大放大倍率,尼康70mm端近摄放大能力并不凸显。

MTF曲线对比
成像方面,我们先来看看纸面实力,笔者对比了规格表中2款尼康“70-200mm f/2.8”的官方MTF曲线,Z 70-200mm f/2.8 VR S的MTF曲线表现非常出色,广角端(70mm)中心接近1,比“电磁炮”接近0.9更强,边缘掉至0.55,也强于“电磁炮”的0.4,整个画面大幅下滑要到15-20之间;长焦端(200mm)Z 70-200mm f/2.8 VR S中心接近1边缘也能维持到0.9以上,完胜自家“电磁炮”,电磁炮中心虽然可达0.95但边缘下滑至0.8。以上均为理论对比,至于实拍表现如何,我们后文会进行实拍测试。



当然,官方提供的四个配件之一就是HB-78遮光罩,其余三样是前后盖以及镜头软包。
电磁炮的各种原理
原发布者:MoGong在路上
电磁炮的结构和原理电磁炮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的结构和原理很简单.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曝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国外所研制的电磁炮,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线圈炮:线圈炮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电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洛仑兹力,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二)轨道炮:轨道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人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炮的发射原理.(三)电热炮:电热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电磁炮,其结构也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内设置有接到等离子体燃烧器上的电极,燃烧器安装在炮后膛的末端.当等离子体燃烧器两极间加上高压时,会产生一道电弧,使放在两极间的等离子体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发.蒸发后的材料变成过热的高压等离子体,从而使弹丸加速.(4)重接炮:重接炮是一种多级加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