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yer 50mm f3.5 M42镜头镜头特点
Meyer Primotar 50mm f3.5 M42是一款具有独特设计和历史底蕴的镜头,诞生于1950年左右。它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5m,拥有6片光圈叶片,光圈范围从f3.5到f16,滤镜口径为40.5mm。这款镜头提供了白色金属、PENTACON斑马和MC多层镀膜等多种版本,体现了德国镜头的精细工艺和优秀光学性能,与Carl Zeiss JENA镜头一样,见证了德国相机制造业的辉煌时期。
特点一:Meyer的自动光圈设计独具匠心。这款镜头保留了早期镜头的前置光圈调节环,但添加了光圈顶针。在调节环前端,有一个直径稍小的开关,作为M/A转换器,不同于蔡司镜头的滑块设计,它位于调节环最前端,通过红点(自动光圈)和黑点(手动光圈)切换,操作直观。这种罕见的自动光圈设计,使得在最大光圈时,光圈叶片并不会完全收进镜头,确保了取景时与f2.8镜头相同的进光量。
特点二:Meyer的光圈叶片设计独特,即使在最大光圈f3.5下,叶片也不会完全收起。在拍摄时,光圈会自动收缩到f3.5。这种设计既巧妙又实用,显示了其创新精神。此外,Meyer镜头在最大光圈选择上似乎有意与蔡司镜头保持一定差距,比如焦距和光圈数值的不同。光圈叶片为曲尺型,缩小光圈时产生双层叶片的错觉,增加了视觉效果。镜头采用全金属镜身,单层镀膜,反射极小,镜圈上的“Q1”标志代表了优质品质。其光学结构为Primotar,采用4片3组设计,类似于蔡司Tessar结构,注重反差适中,锐利且线条硬朗。
扩展资料
meyer(2张)
二、简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①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③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地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可以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2,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的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三、河东大地的历史足迹
河东区是天津市历史上形成最早的城区,区内“大直沽”是天津的发祥地。该区是天津市冶金、纺织、轻工、机械等工业较为集中的城区,是市区通往天津机场、港口的必经之地,具有地理位置、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流通等优势和开发潜力。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经过近20年来的蓬勃发展,河东区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海内外的声誉和知名度越来越高。
历史悠久的大直沽
自我国元代天津出现“直沽寨”至今,河东区大直沽地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史上这里 运兴旺,庙宇林立,商贸繁荣。作为元朝海运的终点与当时南北物资交流的中心,元朝曾在大直沽设置了接运厅、临清万户府等一系列重要的直属机构。元代初年在此兴建的天妃宫,不仅是天津最早的寺庙建筑,也是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天妃庙宇,它是元朝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受祭次数最多的天妃宫,被誉为“元代第一庙”与“开沽(直沽、天津)妈祖”,成为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天津河东区大直沽的天妃宫与建于宋代的福建莆田湄州妈祖庙、明代的台湾北港朝天宫,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妈祖庙,在台、港、澳同胞和海内外侨胞中久负盛名。1997年9月,在大直沽天妃宫遗址出土了明代《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残碑和龟形碑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天津考古工作队在大直沽中台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天津市区范围内第一次发现了明清时期天妃宫大殿基址与元代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的宋元时期珍贵文物。大直沽天妃宫遗址的考古发掘,使得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的天妃古庙在埋没一个世纪之后又得以重见天日。大直沽的考古发掘不公证明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的历史真实性,同时还印证了大直沽天妃宫作为天津“天沽妈祖”的重大价值。
河东区历来十分重视大直沽古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尤其是近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他们以“恢复古文化建筑带动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带拆,以扩带路”为思路对大直沽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该区将开发改造大直沽列入全区危改和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的“四、四、三”工程总体方案之中,把大直沽作为全区危改重点片和繁华区来抓,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和以海河为中心的布局,结合该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优势,在该地区实施兴建一座集旧城市改造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大型公建与住宅建设相结合、现代化建筑与仿古建筑相结合,集商贸、文化、体育、旅游、民俗及居住为一体的“津沽旅游商城”。目前,该地区的这一规划蓝图的实施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