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达摄影馆
柯达成立于1888年9月4日,作为昔日的科技巨头,巅峰时期的柯达为全球各地的企业提供包装、印刷、图形通信和相关专业服务。柯达的主要业务部门是打印系统、喷墨系统、微型3D打印和包装、软件和解决方案以及胶片。1930年,柯达占全球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柯达1983年在全球拥有超过12万名员工,并于1975年发明了数码相机。1997年,柯达的市值就接近300亿美元。1930年~2004年,柯达一直是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还一度成为基金经理被动持有的个股。然而,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未能抵抗住手机带来的冲击,公司于2012年宣布破产。
2. 柯达照相馆
柯达胶片还在生产。目前美国的柯达胶片,日本的富士胶片、柯尼卡胶片,德国的爱克发胶片,英国的伊尔福胶片都还在生产。但生产的门类很少,产量也不大,但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柯达胶片目前除了生产摄影胶卷外,还在生产电影胶片,很多严谨的或者有情怀的电影导演对胶片还是一往情深。如2017的院线大片,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就是全部由35mm胶片拍摄的。
3. 镇江柯达摄影店
鸦片战争期间,照相机伴随着枪炮来到中国,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中,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成为我们家国历史的重要视觉记忆。其中,照相馆作为中国早期摄影发展的主要见证,它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早期摄影师技术水准和艺术追求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自我观看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相馆进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轨迹。
照片样式
1845年
照相馆的诞生
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从事达盖尔银版照相。此后,在上海、广州等城市,间或有西方人和少数的中国人开办固定或流动的照相馆,使用银版或安布罗法照相,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
19世纪后期
照相与画像共生
1881年,画馆业务大量萎缩,大量画像从业者为生活所迫,转向照相业。当时还是直接印相,没有照片放大技术,并且只能印制黑白肖像,当顾客有大像需求,或者需要彩色肖像时,照相馆画师或者给照片手工着色,或者进行照片的“手工放大”。
20世纪初期
留影的盛行
1907年,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照相认知的转变,留念已成为到照相馆拍照的主要目的。挑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逢年过节、添丁弥月、生日寿辰,甚至婚丧嫁娶等,去照相馆拍摄照片,可以作为一种永久的个人记忆。
20世纪30年代
合影照的出现
1927年,中国照相业全面兴起,照相的实用功能很快扩大,业务从个人、家族照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学界合影业务,其他各类社会集会,甚至军政活动的合影照,创造出了一帧帧社会关系图谱。此时,照相馆的背景和道具也开始变革,照片开始仿效传统中国肖像画中所绘的“行乐图”“雅集图”等充满山水、园林背景的范式。
20世纪40年代
畸形繁荣
抗战期间,很多照相馆和照相馆工作人员遭到灭顶之灾。照相馆停业,被日商霸占,改为日本写真馆,雇用中国人为日商做事。此时照相馆主要业务是负责为本城居民拍摄“良民证”或“市民证”照片。在国统区的许多地方,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也为照相馆带来了一次畸形繁荣。
20世纪50年代
私营照相馆的落幕
20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后,中国传统私营照相馆正式终结,照相业全部变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通过合并、撤销等企业改造,扩大了一些照相馆的规模,很多中小型照相馆则开始合作经营,更新了先进的照相设备,如相机、镜头、放大机等,而且提升了摄影、暗房、整修、着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20世纪60年代
新时代影像诞生
1958年,随着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照相馆紧急调整风格,开始拍摄“戴柳条帽的工人、扎白毛巾的农民、纳鞋底的家庭妇女”,陈列在橱窗和前厅里。之后,很多照相馆的照相从业人员“争先恐后地下工厂,入农村,去连队,到街道,深入实际生活”,去寻找和拍摄具有“时代感”的新影像。
设备演化
1845年
此时,摄影术和摄影器材开始稳步踏入中国市场。这是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在北京刊印,它不仅介绍了最早的银版照相法、卡罗式摄影法,还讲述了当时最流行的湿版火棉胶法,并且力求具体地告知读者照相器材和药品的操作之法。
19世纪后期
一些照相馆、画室都加入照相器具和药料的销售,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洋行主要代理照相器材,而各大药房则经销照相一切药水,及蛋纸、揩纸、银粉等。19世纪80年代,随着玻璃干板在西方的流行,照相操作更加简便,从此摄影术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初期
此时最流行的照相器材,一是矮克发各种照相材料,二是德国高尔上的摄影快镜,三是史脱而伯厂的照相及化学纸。此外,照相馆开始制作各种情趣小照片,比如在手帕、瓷器、团扇、折扇上印像。照相馆内饰趋向繁复,下置水池、假石山小景,影楼背景有数幅大画,既有室内厅堂景,配以地毯及古老家具。室外园林景则配以仿制的石台凳、树桩等,并以染成绿色的藤丝当作草地。
20世纪30年代
此时,最流行的是“快像照”流动照相馆。快像,即被摄人在简易的木制“相机”前,直接用相纸曝光一张半身像,随即在蒙着黑红布的“相机”暗室内显影、定影,再取出湿漉漉的反片,倒贴在“相机”前置的木托板上,再对它拍摄一次,便成了正片。经再次冲洗后成了照片,交给顾客。前后不到半小时,所以称作“快像”,它主要用于一般居民或学生拍证件照。
20世纪40年代
照相业初期的底片是英国依尔福厂出品的船牌玻璃片,相纸是使用硫酸、硝酸混合溶解少量黄金的混合液,称为“金水”,用作漂定液。冲洗的感光纸称为“白金纸”。到20世纪30年代,柯达人像平快软片及爱素纸运到中国,“玻璃片”及“白金纸”便完全被淘汰,底片及相纸的感光度增加,操作更方便,成本也降低了。
20世纪50年代
照相馆均扩展门面,充实设备和资金,市容为之一新。规模较大的照相馆,会有宽敞时髦的招待室。招待室备有椅、凳、桌或西式沙发。其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摄影室。虽然大部分照相馆还是露天玻璃房子,但会使用活动的电灯,用作补光。有些摄影师则喜欢用水银灯光。摄影室的墙壁一般是浅淡色。还有后期工作室,用作显影、定影、装裱等。
20世纪60年代
在江苏镇江,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照相行业随着形势好转亦呈现活跃趋势。每个照相馆的地理位置、馆主的背景,或者顾客群体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专业定位。当时中国照相馆的业务对象,多以机关、工厂为主;一些照相馆多以商业界、居民为主;还有一些照相馆多以闺秀、优伶、剧照为主;各有特色,一时颇称繁荣。
4. 柯达照相馆图片
柯达公司是生产摄影胶片和器材的专业企业,旗下并无镜片或眼镜产品,所以其质量怎么样就无从谈起。
5. 柯达照相馆地址
原来意义上的照相馆不多了,影楼和柯达快照之类的会更多。 我知道在古城有一家,在古城十字路口北边路西,那是原来那种国营的照相馆,估计现在可能也承包了吧,不过还是和原来的样子差不多,高高的柜台,玻璃台面下面压满了照片。 影楼现在就很多了,有婚纱摄影的,有儿童摄影的,分部在各个主要的社区附近,鲁谷、古城、八角、模式口、杨庄都有。 现在万达开业了,里面有儿童摄影的一家店,还有巴黎之恋的婚纱摄影。
6. 柯达摄影机
1981年,第一台单反结构的静态摄像机』 1975年,柯达公司率先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6年之后,索尼发布的Mavica静态摄像机(Still Video Camera)则让数字影像技术走出了实验室。静态摄像机是数码相机的前身,它能以数字方式记录静态影像,并将其作为动态视频中的某一帧进行存储。
Mavica原型机采用了规格为12mm×10mm、分辨率为570×490像素的CCD感光元件。它采用名为『Mavipak』的2英寸磁盘中作为存储介质,每张磁盘能存储多达50张彩色照片。Mavica原型机采用了可换镜头单反结构。据资料记载,其配套镜头有25mm F2、50mm F1.4和16-65mm F1.4三款。由于无法找到清晰的实物照片,ET也无法证明最后一款的规格是否准确。
7. 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有限公司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为柯达公司,是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胶卷市场,仅次于美国。而根据预测,数年后,中国将成为柯达的全球第1大市场。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 柯达摄影指南
柯达经典的最早广告语,“你负责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我要让人们把每天的日常事务都拍摄下来。”他说要让摄影变得“如同使用铅笔一样方便”。在早期的广告中,柯达的广告语是:你只需按下快门,剩下的都交给我们。
9. 上海柯达照相馆价目表
柯达相纸柯达药水的价格一般是5寸的是7毛6寸的是8毛,4.5x6寸的是1.5就是保证你全画面的,7寸的是2元,8寸的是6元,还要洗大的你就说明多大的我可以再和你说!
10. 柯达摄影师
唐师曾师傅是萧乾
唐师曾,毕业于汤姆森国际新闻培训中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新华社主任记者,装甲兵学院研究员,美国柯达联网职业摄影师。在完成新华社图片文字发稿任务之余,在《世界博览》等报刊发表文字数十万字。2001年5月4日,当选“全国十大新锐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