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界的毕加索
摄影术发明后,毕加索开始热衷于做一些摄影实验,比如从叠置的两张底片上印出照片,企图探索多种立体主义形象的混合产生的新节奏,摄影术为毕加索提供了人体运动的系列形象。
2. 摄影界的毕加索是什么人
1973 年4 月8 日, 毕加索结束了91 岁的生涯, 关於他的死, 似乎谁都不曾提出过疑问, 他是年老寿终的.需要指出的是, 这位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人, 有着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毕加索没有一个飞腾的晚期, 他的名望使他精力分散.为了躲避人们对他的热情追访, 他隐居在一所座落於山顶的别墅里, 只接待他愿意会见的人.直到临终, 他依然喜爱恶作剧和离奇古怪的花招.这就使他的死亡无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也为人们探索他的死因提供了一个佐证. 1988 年6 月, 希腊女记者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波洛斯・赫因汤历经5年研究, 在美国出版了一部毕加索的新传: 《毕加索, 创造者和破坏者》, 书中披露了这位艺术大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在她的笔下, 毕加索是一个粗暴专横、自私自利、不负责任、幸灾乐祸、诡计多端的人.书中曾提到毕加索与一名年轻的茨冈人搞同性恋, 后来, 这位茨冈人离开了他, 他发誓, 要报复.阿里亚娜还写道: 毕加索在巴黎大街上与一名17 岁的少女玛丽・特里萨・沃尔特相遇, 并对她说: "我是毕加索, 您和我在一起会成为名人的.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快乐的."在当时的法国, 21 岁以下的均算未成年人, 但是毕加索却在玛丽・特里萨18 岁生日那天占有了她.他把玛丽安置在一个夏令营里, 而他则与妻子奥尔加・科拉瓦, 一名俄国芭蕾舞演员在附近度假. 白天, 他让玛丽当模特儿; 一俟晚上, 他就借故溜出去与玛丽幽会.从此, 毕加索就开始纵欲, 成了一个可怕的男人.在玛丽生下女儿梅娅不久, 毕加索又遇到了女摄影师多拉・马尔, 於是他又抛弃了玛丽.因此, 长时期的纵欲, 是促成毕加索死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不然的话, 毕加索还可以多活几年.据阿里亚娜透露: 该书中的许多素材都是由毕加索的前妻弗兰科斯・吉洛特提供的.弗兰科斯是毕加索1943―1953 年的生活伴侣.现在她已和一名医生结婚.此书一半是写她的.该书出版以后, 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艺术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约翰・查理森曾在《住宅与庭院》杂志上披露说, 毕加索在1915 至1916 年间, 曾与一位巴黎妇女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查理森曾是毕加索的朋友, 他说, 这位妇女名叫加布里埃尔・德佩尔・莱斯皮纳斯, 她遇到毕加索时27 岁.查理森说, 最令人惊奇的是在一幅素描的镜框底部夹着一张小纸片, 毕加索在上面写道: "我已请求善良的上帝允许我向你--莱斯皮纳斯求婚".毕加索在这之前从未表现出对结婚感兴趣, 尽管他后来有过两个妻子和许多情妇.此事证明, 毕加索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情妇, 无人知晓, 从而为纵欲一说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还有的学者试图从艺术规律、艺术与女性的关系来探讨毕加索之死.毕加索在其一生中从无数个女人身上得到过灵感.艺术家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状态如处在比较和谐美好的阶段, 便会给艺术家创造良好的创作心境和创作环境.在促成艺术家创作力爆发的各种个人因素中, 感情因素往往是一根"导火线".而毕加索的创作热情、创作工作是在与最后一位妻子雅克琳结婚之后才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如果没有雅克琳的存在, 没有从她那里得到灵感, 毕加索的最后10 年就不会那样充实.在毕加索最后10 年的作品中, 可以看出结婚带来的生活的安谧以及从比自己年轻40 岁的妻子那儿得到的激励与迫近的死神之影的相互交错.但据学者、专家的考证, 在毕加索生命的最后一年, 被毕加索钟爱的雅克琳"神经不正常", "安眠药服多了, 简直象半个病人".这使毕加索感到无限痛心, 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创作热情.伤感时时在折磨着这位艺术大师.另外, 从艺术创作规律来看, 高峰期过后, 便是无可挽回的衰退期, 即使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摆脱创作力衰退的命运, 因此, 毕加索也不能幸免.而从毕加索最后几年的创作实际来看,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两个原因, 对毕加索的打击是很大的.毕加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郁抑而死的. 有的学者则对此提出疑议, 认为证据不足.从客观上来看, 由於毕加索个性古怪, 举动神秘莫测, 对许多事避而不谈, 使人无法知道真相; 加上毕加索死后, 又缺少详细的死亡报告, 这就难免会引起后人的猜测和争议.
3. 摄影界的毕加索是谁
从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来看,他的的确确能够称得上是绘画天才。同时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引导现代绘画艺术变革的伟大人物。少年时即能画出唯美的成人素描和油画,而之于后来其绘画风格从成人到儿童涂鸦式所谓立体主义画面的巨变,或许是基于一百多年以来,摄影术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对于绘画的功能和范畴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和混乱。艺术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绘画又是什么?绘画界出现一种思潮,画家们不再主张完全描摹自然,因为哪怕是技巧最高超的画家也不可能与一台廉价的照相机较劲。只是连毕加索自己也没想到,后来还真的出现了与照相机比赛逼真细腻的照相写实主义画派。在这场摆脱纯粹描摹艺术的运动中,表现得最大胆、最有创新精神、最有影响的人物无疑是帕伯罗·毕加索。
站在绘画艺术经验的角度看,我不太认同毕加索平面化的拆解立体的所谓立体主义,这些如同他比喻成的鸟语般的作品,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哲学符号或思想图签,应该已经超出或偏离了绘画范畴。美术作品是用来表现美的,这种美一定要通过受众内心的美感经验感受出来,鸟语虽然听不懂,但是好听,这没错。但毕大师的画看不懂,可好看吗?不好看就是哲学图符,不能算作绘画作品。因为作为视觉艺术,绘画不但要赏心,更需要悦目。
其次,毕加索的画,多少有些营销炒作风吧。是藏家、画商、官员、大亨们附庸风雅的“玩物”,他们人云亦云,哄抬价值,无形中也使得成千上亿的画品门外汉跟着瞎起哄。好,好!不知道哪好,能说得上两句毕画知识,就成了得瑟卖弄装逼的谈资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