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照片怎么对焦人物
一般照相机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因型号和结构有所不同,性能和特点各有差异,另外还有拍摄场景的不一样(例如:户外人像、室内人像、运动人像等等),因此在设置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拍人像相机的设置遵循以下几点大原则:
1.建议设置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av模式)
想要拍到精美的人像,建议使用定焦镜头。定焦镜头背景虚化的功能极佳。人像摄影时合焦点(景深)的控制非常重要,将焦点放在人的眼睛上,可以把人眼眸拍得亮晶晶的。三角加架是使用定焦镜头必不可少的,因为你此时已将光圈开大了,所以其景深很小,可以说是“薄如刀片”,所以对焦一定要精确。对于光线比较复杂的环境,适合采用av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对于光线比较单一的环境,则可以设置为m模式(手动),经验丰富对现场光线判断正确的也可以采用av模式。
2. 相机人物对焦
运动中的人物你可以估计一距离(被摄对象与相机之间的距离),镜头拧到该距离(镜头上有距离刻度),构图按快门即可。
3. 照片如何对焦
1. 尽量使用三脚架
很多情况下,照片图像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摄者在按动快门时产生“手振”或相机反光板抬升产生“机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脚架,无论快门速度设定到如何的“慢”,甚至长时间的曝光,即可防止图像由于“抖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脚架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快门线,忽视这一点,仍有可能在手指接触快门时产生的震动而影响清晰度。
2. 尽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门
在手持照相机拍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高速快门来拍摄。没有经验的拍摄者,快门速度设定在1/30s以下时,照片拍虚的概率较大。即使专业摄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证在低速快门拍摄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门速度,会相应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概率。当然,在手持照相机提高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势必开大光圈,因而会失去“大景深”,但为保证照片的清晰度,放弃景深是不得已的办法。
3. 尽可能使用“最佳光圈”
任何镜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误差,这些成像误差将使镜头的成像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镜头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线经过透镜中心和边缘时因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焦于同一焦点,从而导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将导致该镜头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拍摄,会产生光的衍射,也会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问题,通常采用缩小光圈的办法来提高成像的质量。一般来说镜头的最佳光圈为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2~3档左右,拍摄者可对某个镜头的最佳光圈进行比较。
4. 尽可能采用手动对焦
目前大多数相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别小的情况下,自动对焦往往会聚焦不准确,特别是在向主体近距离对焦,使用长焦距镜头,采用大光圈拍摄人像特写的情况下,要特别小心。如果此时采用自动对焦,“靶子”非要对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宁可放弃自动对焦,而采用手动对焦。人们不希望照片上人物的耳朵或鼻子是清晰的,而传神的眼睛是模糊的。
5. 尽量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使用,很多人并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侧光或侧光时,遮光罩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时,必须使用遮光罩,有时即便使用了遮光罩,阳光仍会直射到镜头上,造成画面“冲光”,产生雾翳,影响被摄体的色彩饱和度和清晰度。这时,应调整镜头角度,避开直射到镜头上的光线。此外,遮光罩还有助于防止镜头镜面损伤,同时避免手指接触到镜面。
6. 合理利用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根据拍摄者拍摄的目的来决定。如果是拍摄风光摄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为让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围从近至远都表现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摄特写,景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让照片上主体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虚化(模糊),突出被摄主体。用小景深来表现风光题材,或用大景深去表现被摄体特写,从摄影表现手法上来说适得其反。如何合理运用景深呢?请记住:采用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远距离对焦拍摄三种方法,景深就大。采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近距离对焦拍摄三种方法,景深就小。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拍摄方法也行,但效果没有三种方法合起来使用作用更明显。
7. 尽可能选用低值感光度
要获得影像的高清晰度,让照片看起来具有丰富的质感,除选择使用高像素的数码照相机和大画幅的传统相机外,还有个简便的办法,即选择低感光度拍摄。
传统感光材料和数码影像电子传感元件有个特性:即ISO感光度设定得越低,胶片的颗粒度就越细(数码图像表现为噪点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对高。ISO感光度设定得越高,胶片的颗粒度就越大(数码图像表现为噪点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对较低。目前,胶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范围可供选择;数码相机的ISO感光度,根椐厂家对低端、中端、高端相机的不同要求,设计在ISO50~3200不同的范围。了解了传统感光材料和数码影像传感元件的这一特性,在拍照的时候,将ISO感光度设定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8. 把握正确曝光(测光)的方式
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都会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准确曝光,必须掌握正确测光的方式。
采用反射式平均测光时,有时,按测光数据将导致曝光不准确。举个例子:你想表现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画面中占多数),如用反射式测光,拍摄结果,白雪却不是原本的白色,而是呈现为浅灰的色调,经验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测光提供的“准确”数据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现“正确”的白色。相反,你想表现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画面中占多数),结果,煤炭呈中灰色,这时,就要在测光的基础上再减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摄人像(背景较亮)时,采用反射式平均测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当然,用具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或者用“点测光”功能的测光表去测被摄体的反射光(测人物脸部),曝光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采用入射式测光的原理是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上的光线照度。因此,无论被摄体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的物体,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结果,都能正确体现被摄体原有的影调和色彩(这比反射式平均测光有利)。但在入射式测光时要注意,测光表必须挪到被摄体的位置测光,同时,测光表上的乳白罩中心须对向摄影镜头。
9. 合理设置白平衡
照片偏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色温偏差所致。呈“白色”的光线的色温度为5500K。色温度低于这个值,光线呈红色,越低,越红;反之,色温度越高,光线越蓝。在使用传统相机时,对色温的控制,是选择“日光型”胶片或“灯光型”胶片或使用各种色温滤色镜的办法来解决。
数码相机可直接在菜单上控制色温的白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偏色光的“补光”去“中和”色光,达到白光的目的。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一般有三种:预设的白平衡(Preset); 自动白平衡(Auto);手动白平衡(Manual)。
如果光源色温变化不大,又较明确,如阳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分日光灯、暖色荧光灯、冷色荧光灯)等,那么,只要在“预设的白平衡”中去“对号入座”就行了。如果光源色温变化很快,如忽晴忽暗的天气,变化较快的舞台灯光,使拍摄者无法适从,此时应运用“自动白平衡”。
如果光源为混合光或色温值很高或很低,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能解决,此时,最佳的办法就是采用“手动白平衡”。方法是将—张无光的白纸放在拍摄对象的现场光线下,将镜头对准白纸,撑满画面,按相机菜单中“手动白平衡”的说明操作,设定完成后即可拍摄。这个手动的白平衡,只有在此一种光源下有效,换了其他光源,需要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设定白平衡。
有意思的是,利用白平衡的“补色”原理,可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比如,在阳光下拍摄,要想偏蓝,可用设置白平衡的“白炽灯”模式,要想偏红,可用设置白平衡的“阴天”模式。如果要达到更多的色彩,可采用“手动白平衡”来自己设定,如用蓝色的纸预设,画面效果呈现黄色;如用青色的纸预设,画面效果呈现红色;等等,还有可以打开Photoshop制图软件,选择或配制需要的“补色”(成千上万种颜色),储存于“手动白平衡”备用,有兴趣者可一试。
10. 尽可能选用RAW图像存储格式
RAW是一种无损压缩的文件存储格式,它能在拍摄的一瞬间将各种有关参数,包括相机、镜头、焦距、曝光组合等最原始的数据完整地记录下来。
RAW格式与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储存空间要比TIFF格式小。尽管TIFF格式是一种无损压缩文件格式,且不必转换文件格式便可直接打印照片,但TIFF格式占用的储存空间较大。拍摄同样质量的照片,采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数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产商在相机上已不采用TIFF格式,看来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与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图像质量显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显)。由于JPEG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文件格式,而且压缩后是无法恢复的。如果JPEG格式文件每改动一次,仍用JPEG格式储存,又有损压缩一次,导致图像再次受损,因此,一个JPEG文件应在完成所有编辑后一次性保存。放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采用JPEG格式拍摄。但JPEG格式仍有优点,文件小速度就快、张数多、兼容性强,可以通过网络传输。
11. 用好闪光灯
尽量使用反射闪光法 反射式闪光就是把闪光灯朝天花板和墙壁或反光板等反射闪光。反射式闪光好处是,光线均匀、自然、阴影柔和。但采用时要注意:1. 在用手动闪光方式时,要注意“闪光灯指数摄距=光圈系数”公式中的“摄距”是指:闪光灯至反射物的距离加上反射物至被摄体距离之和。2. 应注意按照“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的光学常识,掌握好闪光灯射向反光物的角度。3. 如房间太小,避免向天花板反射,不然会产生眼窝阴影和鼻影,可以射向墙壁或反光板。4. 反射物必须是白色的,不然会改变闪光灯的色温,使被摄体偏色。
用漫射闪光法 就是直接在闪光灯上加乳白色柔光片和蒙上白色的手帕或纱布等,向被摄体闪光。这种闪光能产生柔和的光线效果。使用慢射闪光法,由于在闪光灯上蒙了织物,光线有所减弱,因此,需加大光圈系数或减小摄距的办法来弥补闪光的损失。
用闪光灯拍摄带有夜景人物拍摄,必须使用三脚架夜景拍摄靠闪光灯是不可能解决背景亮度的,如果加大闪光强度,人物的面部曝光就会过度,背景仍漆黑一片。使用三脚架的秘诀是在快门速度上,一般根据背景的亮度来决定,由于夜景的光线一般较暗,曝光“倒易律”失效,此刻快门时间设定在1s或者2s,感光密度相差不太大。在决定背景的曝光速度后,就可以让人物站到指定位置拍摄,光圈系数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闪光灯指数为32,人物摄离拍摄距离为4m,经计算,光圈系数为F8,经这样的曝光组合,人物亮度合适,背景亮度也得到了表现。
在室外逆光下拍摄人像用闪光灯手动补光时,要根据拍摄距离来决定光圈值(或根据光圈系数来决定拍摄距离),光圈系数过大或过小(摄距或远或近),都会影响人像的正确曝光。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要注意外接式闪光灯的涵盖力问题。闪光灯的型号颇多,但都指定了各型号闪光灯使用的焦距范围。比如一只标明24~105mm镜头焦距范围内使用的闪光灯,在使用24mm镜头时,表明闪光涵盖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使用更广角的镜头,这只闪光灯会出现涵盖力不够的问题,表现为,照片的中心部位感光正常,周边或四角却发黑,照片边缘与中心感光不均。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用闪光灯自带的广角扩射片(有的闪光灯自带);二是使用反射闪光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闪光灯对广角镜头涵盖力不够的问题。
12. 充分利用电脑修饰照片缺陷
拍摄中—旦出现失误,可利用电脑进行后期修补。在数码扫描仪未出现前,照片的修饰和“改头换面”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难度高、成功率低。在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易行。当今,无论是负片或反转片还是数码影像文件,都可以输入电脑,通过图片编辑软件进行修饰或创意加工。
4. 人像如何对焦
手机人像模式拍摄,一人清晰另一人模糊是因为手机利用算法模拟单反照相机定焦镜头的背景虚化效果,所摄照片可以最大化的清晰拍摄主体,而主体以外的背景,以及不在同一焦平面的景物都会虚化的效果。
出现一人清晰一人模糊的情况,是两人不在同一对焦平面造成。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不要选择人像模式拍照,就能拍射出清晰的照片。
5. 照片怎么对焦人物模糊
首先一般相机都是有对焦模式选择:单点对焦,区域对焦,追踪对焦和多点对焦,一般情况下的合照都可以用多点对焦解决;
当然,人数很多的情况下,超过多点对焦范围的人就有可能被虚化,那么当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时,我我们就可以用到M档模式(全手动模式)下的自我调整。光圈大景深小,也就是说F的数值越小,意味着光圈越大,拍摄的背景越模糊,有种一人独醒众人皆醉的感觉。
全手动模式下首先确定光圈的大小,虽然越小的光圈拍摄越清晰,但是也不能太小,这时我们要保证拍摄清晰的同时光圈尽可能的大,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就会有层次感。然后再调快门速度用以调节画面的亮度。
6. 手机拍人物时如何对焦?
一、手机拍照不清晰咋办?
这里说几个比较常见的:
(1)镜头不清晰:拍照之前,一定要先清洁手机镜头,用布料衣服角擦拭即可。但如果你的手机镜头,已经被利器磨损,那就没办法了。
(2)没对焦:对焦,用大白话解释,可以理解为,让你的眼睛,注意看哪,哪就清晰,而注意的点以外的部分就是模糊的。“看哪”的这个过程,就可以理解为对焦。
而在手机上,以拍花为例,拍摄时,在屏幕上要点击一下花蕊,花蕊就清晰了,屏幕出现一个黄色框,就是对焦,此时手不要抖,按下快门即可。
二、距离太近,拍不清晰咋办?
这是因为你没有用微距模式,比如拍花的花心:
(1)专业模式:拍摄之前,可以找到手机中的专业模式,在参数中有“AF”,表示自动对焦,此时在屏幕上点击一下花心,不要抖,然后点击AF,调整AF参数,此时AF变成“MF”,MF表示手动对焦,调节这个参数,直到画面中的花心清晰为止,按下快门即可。
(2)用微距模式:有的手机,会自动变换成微距模式,有的手机,需要调出微距模式,有的手机微距模式,是三棵树的图标,有的是一朵小花的图标。
拍一些微距的照片,比如花心,比如花朵上的小昆虫,需要使用微距模式后,再对焦拍摄即可。
三、拍动态的昆虫,不清晰,咋办?
这和快门速度有关,比如拍蜜蜂:
如果蜜蜂的翅膀在抖动,那拍摄时,要把快门速度调快。
在手机摄影中,“S”表示快门速度。S有的时候是整数,有的时候是小数,数值越小,快门越快,快一点的快门,适合拍清动态的景物。
但如果你想拍出光轨、拍流云、把水拍成丝雾,就要稳定住设备后,调慢快门了(数值越大,快门越慢)。有的时候,有风,也要调快快门。
四、照片看起来粗糙咋办?
照片虽然拍清了,但是太粗糙,多数情况是感光度(ISO)太高导致的。ISO越高,照片越亮,但噪点越大,手机拍照,建议ISO别超过400。
如果拍夜景,可以先固定设备,再固定好ISO,最后调慢快门,增加进光量,来增加照片的亮度。
五、照片过曝怎么办?
逆光容易出大片,但逆光也容易局部过曝,那该咋避免呢?
(1)首先要选对时间,最好是清晨傍晚,此时光柔和,角度也好。
(2)注意避开大面积亮斑,如果想拍出背景的光斑,要让背景中有小的缝隙光。现在手机绝大多数,都是默认大光圈,所以调好角度,避开大亮斑,就可以避免过曝了。
(3)同时,还可以在自动曝光后,手动降低曝光,“EV”这个参数,在手机中就是调整曝光的,适当降低曝光,可以让照片中景物的纹理更清晰,降的过多,照片就整体都变得太暗了,不可取。
(4)另外,还可以调节对焦框旁的+/-号,向下调就是降低曝光。
六、色彩不好咋办?
尤其在傍晚拍摄时,很多朋友想拍出一些暖色调的效果,此时可在拍摄时调节白平衡:
在手机中,“WB”是调白平衡的,数值越大,照片越黄,看起来越暖。但适当即可,不要失真。
七、想拍出虚化咋办?
上文说了,现在很多手机都是默认大光圈,对焦之后,焦点以外已经相对虚化了。
(1)有的手机可以调节光圈,参数符号是“F”,F后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拍出来的越虚化。
(2)如果想让前景虚化,可以在拍摄时,让一些花草遮挡镜头,就会形成前景虚化了。遮挡镜头时,有两个重点。
一是,环境中要有光,不要让前景是黑的一片,为啥?因为丑,不好看。二是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遮挡镜头,为啥?因为别把你的手机镜头划伤了。
(3)拍人时,用塑料袋遮挡镜头,可以拍出很美的前景虚化照片。
八、其他手机拍照技巧:
参数太多,符号太多,一次可能记不住,摄影,主要是练。
在拍的过程中,理解这些参数,知道它们影响什么,知道调节它们,照片中会有哪些变化。同时:
(1)不要用常规角度,照片更好看:比如拍地面的小花,你站着拍,一定不好看。你蹲下,或者趴下,把手机放地面拍,细节更好,照片更漂亮。
(2)注意构图:可以学习一些构图技巧,用前人的经验,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让你更快进步。
(3)注意精简:要精简色彩,不要让照片中的颜色,大于三种,为啥?因为颜色多了,乱!比如下图颜色就有些多了。
要精简画内元素:不要有花,有树,有草,有人,有鸟……拍花,只有花就行。拍大景同样如此,元素也要少等于3种。
(4)主体要突出:从形态上突出,比如别的花都矮,而有一两朵花高,别的花都小,而其中某一朵稍微大,或者虚实对比也可以。
为啥主体要突出?因为有对比,照片更有层次,更有主次,看起来不乱套。
7. 照片怎么对焦人物好看
拍动像人物就要把聚光灯对准人物,对接焦点拍出来才好看
8. 用手机拍人物照的技巧对焦
在离拍摄对象很近时拍合照,光圈不宜过大。如果想要使用大光圈,拍合照时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退后,通过增加拍摄距离,来缩小不同平面之间的景深差异,使得绝大多数人都对焦清晰。
所以,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光圈值大小、相机和拍摄者距离都会影响一组人同时对焦的清晰度。
9. 拍人物对焦模式
1、打开相机,在相机拍摄界面,向上滑动进入专业模式界面。
2、调节测光方式:人像拍摄,建议您选择或模式,让拍摄主体(如人物的脸部位置)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根据环境调节亮度
3、调节 ISO 感光度:拍摄人像时,需要避免画面出现过多噪点,建议您选择较低的感光度。如果光线情况比较复杂,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感光度。
ISO 感光度建议值:如果在室外拍摄建议ISO调为100~200左右
4、如果在室内拍摄ISO可以调为400左右
5、拍摄夜景的时候ISO调整为400~800 左右
6、调节快门速度:当光线较昏暗时,建议您选择慢速快门;光线充足时,可使用较高速的快门。拍摄静止的人像时,建议您采用 1/80 至 1/125 左右的快门速度。如果您想拍摄一些运动的人像,则应选择 1/125 甚至以上的快门速度。
调节曝光补偿值:如果人物及背景的光线过暗,可以调高 EV 值;如果过亮,则可以调低 EV 值。
7、改变照片色彩基调:在不同的光照情况,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白平衡模式。如在日光下拍摄人像时,您可以选择;在阴天或较阴暗的环境下,您可以选择。
8、突出对焦:拍摄人像时,为了突出人物,建议您采用 MF(手动对焦)模式,点击屏幕内需要突出的部位(如人物面部)后进行对焦拍摄。
9、专业相机部分参数会随着其他参数的调节而变化,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