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实摄影》
普利策摄影奖。其他还有一些比如: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奖
世界新闻摄影奖
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
中国摄影金像奖
哈苏国际摄影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2. 记录摄影师的纪录片
绝大多数是由剧组人员在动物专家的辅助下,于专门的饲养箱中饲养动物并进行拍摄的。摄像机一侧的箱体采用玻璃,洞穴横剖面直接可见,便于剧组观察、布光和拍摄。
很多动物纪录片中,虽然动物看起来是野生的,但其实它们往往是由人工饲养的。如大名鼎鼎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获奖影片《迁徙的鸟》中所拍摄的灰雁等鸟类,就是由摄像师亲自饲养并训练的,意在使动物亲近人类,并消除对拍摄器材和交通工具的恐惧感。
如果确实需要在野外环境下进行拍摄,则往往需要将摄像器材精心伪装成石头、树桩等大自然中的物品,避免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干扰。若夜间拍摄,一般使用红外线成像技术,避免使用可见光照明。
目前此类题材的纪录片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团队在拍摄,国内的作品还很少,水平也相差甚远。毕竟纪录片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投资巨大而国内的市场狭小,外销又很困难。所以基本没有人愿意去做。
3. 影像纪录片
是的,绝对是真正真是的记录片,真正的战斗就是这个样子的,很残酷对不对?有些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出来的,向他们致敬。
4. 纪实摄影视频
这个问题需要从主题确定、主体观察、构图、对焦、快门控制等角度来回答。
首先要清楚拍什么,也就是主题是什么,要表现什么,是孩子的天真?夫妻的恩爱?老年人的恬静?或者社会底层人士的苦楚。
确定了主题之后,才能去寻找合适的主体和场景。
主体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主题,主体身上一定要有主题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就是要通过观察,去发现主体的哪个姿态和表情最能表达主题,这个过程要迅速,摄影师要敏感。
因为是纪实抓拍,不是摆拍,最佳状态稍纵即逝,所以要快速,这也就是需要一个高快门的原因。
如果来不及实时对焦,还可以考虑陷阱对焦等技术,目的就是不错过这个决定性瞬间。
至于构图,最好是在前期拍摄时就有所考虑,片子中的线条和明暗,要有助于突出主体,点明主题。
当然,对于不能摆拍的纪实类作品,后期时也可对构图进行调整,裁剪掉无用的或者干扰主题的部分,让主体更突出。
5. 摄影纪录片
罗红摄影艺术馆。艺术馆在北京顺义区,占地180亩,有摄影作品画廊,东方园林,黑天鹅蛋糕艺术馆。馆内有35分钟片长纪录片,每天9:00至19:50放映。馆区还有黑天鹅法式正餐,英式下午茶,好利来蛋糕。参观摄影馆票价100元,老人半价。15岁以下孩子免费。
6. 有没有关于摄影的纪录片
BBC十大记录片有《蓝色星球》、《美丽中国》、《艺术的力量》、《人类星球》、《地球脉动》、《帝企鹅日记》、《 冰冻星球》、《非洲》、《生命》、《家园》等等。
1、《地球脉动》
没有任何特效,没有剧本,只有镜头,还原最真实的大自然,展现大自然最美丽的风景,记录残酷的弱肉强食以及捕捉动物最出彩的一面。
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2、《人类星球》
《人类星球》是BBC首次打造的一部关于人类生存的纪录片。8集节目分别探讨极地、山区、海洋、丛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类活动。世界一流的自然与人类专家以及摄影师,从空中、陆地和水下抓拍珍贵镜头。
3、《蓝色星球》
从热带到极地、从岸边到黑暗的深海,成千上万种的奇异生物、植物从你眼前掠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海洋秘密,许多人类从未涉足的深海处女地一一展现,被称为“瑰丽无比的海洋史诗”。
本片共计10集,每集50分钟左右,于2001年9月12日至10月31日在英国广播公司第一台(BBC One)首播。原版英语配音,由BBC著名自然历史主持人大卫·爱登堡负责旁白。
4、《艺术的力量》
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录片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该系列结合了戏剧化的重塑、壮观的摄影技术以及西蒙·沙玛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叙事,将带领观众回到八件伟大的艺术品诞生的重要历史时刻,重现伦勃朗、凡高、毕加索等八位著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
八位艺术大师拥有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本片将全面剖析艺术大师们鲜为人知、扣人心弦的故事。
5、《帝企鹅日记》
由吕克·雅克执导的一部生态纪录片,于2005年1月26日在法国上映。影片以纪实并辅之以旁白的手法,描绘了帝企鹅在南极气候条件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着强大的意志力,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
《帝企鹅日记》纪录的是在南极大陆上生活的帝企鹅的生存和繁衍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几千年来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内部,一群动物的勇气,抗争,爱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