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伦布背景
是郑和。郑和航海的时期比哥伦布早了近乎一百年。
早在哥伦布开启冒险旅程的80多年之前,我国的郑和已经率领船队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远比哥伦布要早,而且航海条件与规模也是哥伦布的船队所无法匹敌。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旅程都是发生在各自文明世界里发生的偶然事件,二人却同样在各自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而有着极为相似的必然性命运。
1405年,郑和(又称“三保太监”)奉明成祖之命率领着由208艘海船组成的远洋船队郑和所率船队的航行规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仅郑和的旗舰宝船为例,宝船共四层,为9桅12帆船,浩浩荡荡向着大西洋航行。郑和在当时欧洲人尚不敢冒险涉足远航之时便“承其家世探险精神”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印度洋上扬帆远航了。
哥伦布于1492年至1502年间先后四次横渡大西洋,而哥伦布的船队是由三艘轻便灵活的小型船只组成,即便是旗舰“圣玛利亚号”也不过是艘三桅四帆船,航行主要依靠主桅与上帆在海上凭借风力向前行进,载重量不过100吨左右。但是哥伦布发现并到达了美洲大陆,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2. 哥伦布 图片
你好,你说的这两个银币都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
但是还都算是普通品种,短时间内升值空间不大。自己喜欢并且通过收藏增长知识愉悦心灵这才是最重要的,是否升值留给时间评说吧。
3. 哥伦布的简介
南美洲简介
南美洲(South America)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北部和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南部和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南美洲是陆地面积第四大的大洲,陆地面积1784万平方千米。安第斯山脉几乎纵贯整个南美洲西部,拥有美洲最高的山峰——阿空加瓜山。
安第斯山脉东部就是面积广大的亚马孙河盆地,占地超过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
南美洲名字的由来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这个词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
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做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
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
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
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
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中古时代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最早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地带是南美大陆古文明发原地。早在公元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
1533年,皮萨罗率军入侵印加帝国,设计杀害了帝国末代君主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灭亡,沦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
到15世纪鼎盛时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尔北部,南达智利的塔尔卡,人口约900~1200万。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栽培玉米、豆类、马铃薯、木薯、昆诺阿藜等作物,驯养骆马和羊驼,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驿道、建筑、手工业等方面也达到较高水平。
光辉的印加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比亚、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国以外人口较集中的地区。
近代以后
16世纪初,来自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入侵。葡萄牙侵占了巴西,西班牙统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
16世纪末,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者经过激烈争夺,分割了圭亚那地区和近海一些岛屿。从此,全洲进入了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
西班牙先后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鲁、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三个总督辖区,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总督区。
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种奴役制度,强迫印第安人在种植园或矿场作无偿劳动,大肆掠夺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银财富。殖民者通过强暴的破坏,将辉煌的美洲文明毁于一旦。
印第安人的家园被破坏,古文明遭摧毁,人口锐减。为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入大量黑奴。
宗主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强迫殖民地人民专门生产一、二种能在国际市场牟取暴利的农矿产品,形成单一产品制,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也逐渐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1810年,武装起义烈火燃遍整个南美洲。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西、葡殖民统治。
到1826年,相继建立起10个民族独立国家,只有圭亚那等少数地区尚处于英、法、荷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后,名义上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为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掌握,实行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经济发展缓慢。英、美等国乘虚而入,将各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的场所。
19世纪末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维护国家主权的长期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斗争日益深入和广泛。南美国家带头发起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化浪潮,积极推行地区经济一体化,争取建立国际前英属圭亚那经济新秩序,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英属圭亚那和荷属圭亚那先后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今南美洲除法属圭亚那和英国、阿根廷的争议地马尔维纳斯群岛外,共有12个独立国家。除阿根廷曾属发达国家外,它们均属发展中国家。
4. 介绍一下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oforoColombo,约1451—1506),他是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新大陆的发现者。他曾四次乘船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的一些国家,开辟了自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他是踏上南美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的港都热那亚市,他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勉强供哥伦布到巴比耶学校念书。
5. 哥伦布背景音乐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主题曲是《1492:征服天堂》!(英文: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是1992年著名希腊先锋电子音乐家范吉利斯为电影《1492:征服天堂》创作的原声音乐。
由里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1492:征服天堂》讲述的是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6. 哥伦布的背景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热那亚,公元1476年移居葡萄牙,曾向葡王建议向西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民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携带东方君主的图书,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7. 哥伦布背景英语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语里面应该包含“发现”discover这个词。
8. 哥伦布生活的时代背景
这两件历史事件前一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事件,后一被称为"人"被发现的事件.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的交往密切了起来,世界开始被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得到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而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所以,2者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14世纪前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兴起,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的方式,表达了对教会的不满,发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哥伦布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3支不大船,横渡大西洋,虽然他至死都以为他到了亚洲,实际上,他发现了更为原始,也很富饶的美洲..
9. 哥伦布风格
1.民族特性与语言特点 1.1.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与英语特点 作为一个民族,英国人的性格特性是:安静、害羞、保守、高雅、矜持。英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礼仪、习惯等的传统。再加上英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民族的自豪感使得英国人形成了自以为是的封闭的、守旧的性格。英国人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人群中才能完全放松,而当他们遇到陌生人或外国人时他们会感到不安甚至窘迫。英国人的这种性格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中,表现为用词、发音和语法等各方面的比较守旧和低调(understatement)。 1.2.美国人的民族特性与美语的特点 美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具有众多民族性格特征的综合特征,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始,各个国家的人们带着对美洲这块神秘土地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纷纷踏上这块土地,自然不同的语言也随之进入了这片国土,进入了美语当中,成为该语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美国独立至今,历史比较短暂,没有太多的陈规可守,因此美国人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其语言也更是如此。 2.民族特性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 2.1. 语法上,英语墨守陈规,美语形式简洁 美国人喜欢简单、快捷,正如他们的生活节奏,因此在语言上现代美语对于确立已久的语法规则,一旦有必要就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句型结构尽量简化,遣词造句避繁就简,名词定语的大量出现,介词、冠词、连词的省略等诸多现象是美语句法结构更趋紧凑,言简意赅。试比较下列句子: 例1:(1) I suggested that we go to the theater.(《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1103页) (2) They moved that the amendment should be sent in for discussion at the House of Commons.(叶海燕《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句(2)言辞间练,语意扼要。上面的两个句(1)是美国英语,第一个(1)句不用 should 来表示虚拟语气,简化了繁琐多余,表达效果一样。第二个句(1)中的out the window短语中,out 溯其源则是away from ,因而美语很多也只是在英语的基础上把原意更简化的表达出来,丝毫不偏离原意。而英语却受英国人的性格限制,一直墨守着原来的句法格式。 2.2.词汇上,英语坚守“阵地”,美语开拓进取,勇于革新。 英国比美国历史悠久,所以英国人喜欢使用能表示自己身份或地位的词语,而美语中却没有。如king(国王) queen(皇后,女王)prince (王子) duke(公爵) knight(骑士)等。 英美民族特性上的差异也表现在英语和美语词汇的其他方面: (1) 美语的拼写更近于读音规则,如: 英: center, theatre, modernise, realise 美: center, theater, modernize, realize 也就是把英语里的-re改为-er, -ise改为-ize。 (2)美语省略英语中拼写重复的字母,如: 英: programme, travell 美: program, travel (3) 美语省略不发音的字母,如: 英:axe, storey 美:ax,story (4)美语拼写从简,如: 英:colour, humour, 美:color,humor (5)美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创造新词汇,丰富了美语的表现力。美国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的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又被称为melting-pot即大熔炉),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能在一起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充分表现出了美国人性格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语言上就表现为吸收大量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词汇(外来词), 这些词汇都是英语中所不具有的,因此这些外来词大大丰富了美语的语言词汇。 2.3.情感表达上,英语内敛,美语外化 美国人的性格外向,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常常是言语夸张,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而英国人性格内敛、害羞,在表达同样情感,同样感受时,选词造句远远不及美国人。例如,当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姑娘时,美国人会情不自禁地说:“a priceless jewel” “divine” 或 “ precious”;而英国人会很平淡地说: “Um, she is all right”。 3.结束语 以上文中所讲的民族,是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这个角度出发的,因此把英国人和美国人称为不同的民族。 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语言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和掌握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的性格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地道的语言,也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一民族的真正情感。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郑立信.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杨惠中,张彦斌,郑树棠.大学核心英语(修订版)第三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孙东等.英美语言中词汇差异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叶海燕.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