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业级镜头
第一、一般以光圈优先模式拍摄。光圈优先模式的好处是,用光圈大小来控制画面的景深,以便顺利实现对画面景深的需求。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对于人像类的拍摄,一般不需要很大的景深,相反,如果背景元素较多、较乱的时候,可以借助背景虚化,淡化一些背景的干扰,使得画面简洁和突出人物主体。正常拍摄时,光圈控制在3—5.6左右,不必太小光圈,也不必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
感光度可以由相机自动跟随,如果人为设定的话,建议设置成200左右及以下,一般不要超过400,这样做的目的是求得优良的画质。
第二、将照片风格调整到“人像模式”。不同的相机,在拍摄“程序”上有着不同的标注,一般是将“照片风格”单列在其他,也有的将其余光圈优先模式、速度优先模式等等排列在一起。不管安排在什么位置,记住,拍摄人像时,总要调到“人像”,对应的还有“风光”以及“精细”等等选项。其中,特别是人像与风光的区别在于,人像模式时,画面会来得更为自然和细腻一点,而选择风光时,画面就会更为艳丽一些。建议不能选错,不然的话,在风光模式下拍摄人像,人像的色彩会严重失真和不自然;反过来,也不行,必须“对号入座”。
第三、正常情况下运用顺光拍摄。所谓“正常情况”,实际是说,拍摄经验还不够老道时,使用顺光拍摄较为顺手和稳妥,以后经验足够丰富了,完全可以采用侧光拍摄甚至逆光拍摄,那是后话。
第四、白平衡设置成“自动”即可。自动白平衡,能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的拍摄,而且,在户外自然光线的条件下,可靠性会更高,无需去做其他的设置。
第五、使用“安全速度”拍摄。尽管是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拍摄,也会由于感光度和光圈设置的原因,使得快门速度较慢,比如慢于1/60秒、1/50秒等等,这个速度对于稳定性高的人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手持拍摄稳定性不高的人,就可能是“不安全”的。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和监控,及时调整到比1/60秒、1/50秒更好。
第六、不必使用三脚架拍摄。这些良好拍摄条件下,三脚架的使用就可以放弃,除非
2. 专业镜头是什么
打开红米手机相机,向右划,找到拍照模式选择,选择专业摄影模式,选择长焦镜头,点击应用即可。
3. 工业级镜头
坏了,如果你的相机镜头进水需要立即处理,否则时间久了镜头里面有水会生霉菌的,到时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有问题的。我们知道镜头最拍进水和表面有油污,那样会影响成像效果,严重的可能会使镜头被淘汰,所以我们要爱护镜头,毕竟它是一种精密仪器。
4. 专业级镜头英文标识
“M”是手动对焦。“A”是自动对焦。M/A是手自一体调焦方式,英文全称 Manual/Auto focusing 。拥有该标识的尼康镜头,具备手动 / 自动调焦切换功能,即在自动对焦时你可以随时拧动镜头的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补偿补偿。
“M/A”与“M”的区别在以下情况下能体现:
半按聚焦快门后,右手指不要抬起来,此时左手转动聚焦环进行手动聚焦,聚焦准确了就全部按下去拍照。如果你在手动聚焦过程中,半按快门的手指抬了起来,此时手动聚焦失效,转变成自动聚焦。所以,想这个状态下手动聚焦,关键点是:右手手指不要抬起来!
扩展资料:
大部分尼康相机的手动、自动对焦切换按钮在机身前方右侧可以找到,为AF/M,M/S或者是M/S/C。同样,在镜头上可能也可以找到这个按钮,为A/M或者AF/MF。对于尼康的相机,只有当机身上与镜头上的按钮同时设定为自动对焦,相机才会进行自动对焦。只要有任何一处设置成M或MF,相机就会变为手动对焦。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自动对焦会更加方便实用。以前的专业摄影师们,由于器材的限制不得不使用手动对焦。但是现在不同了,科技的发展已经使自动对焦技术普及化,所以只要可能就应该尽量使用自动对焦。但是以下三种情况只能使用手动对焦,因为使用自动对焦会非常吃力或者不能工作:
(1) 环境很暗。比如拍摄夜景或在十分昏暗的房间,相机对于这种暗环境的识别能力显然没有人眼那么厉害,以至于经常会无法自动对焦。此时,我们可以用手动对焦模式配合细致的观察,最后得到满意的效果。
(2) 拍摄纯色平面。比如说一块纯白色,纯黑色,纯灰色或者任何纯色的平面。由于这些表面没有质感和纹理,相机的对焦系统将无法识别测距,自然也就无法自动对焦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拍摄也需要转换为手动对焦。
(3) 拍摄很小的物体。从取景器里我们可以发现,对焦框是一个有一定面积的矩形框。当被摄物体很大时,对焦框可以很精准的将物体的某一个部分对焦清楚。但如果被摄物体太小,在取景器中的比例小于对焦框许多时,相机在自动对焦时很可能难以准确对焦到后面的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大家改用手动对焦,尤其是在拍微距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相机镜头的对焦范围一般都是从无穷远到近处的某一个距离。也就是说不管物体多远,镜头都可以让它对焦清楚,但是一旦物体离相机近过某一个特定的极限距离,那么不管是什么对焦方式,自动的也好,手动的也好都不可能对焦清楚。
另外,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如果对焦没有成功,全按下快门按钮是不会释放快门进行拍摄的。很多朋友刚买了相机,发现直接按快门相机无法拍摄便以为相机坏了,其实只是没有对好焦而已。
5. 专业镜头排名
适马镜头好,专业副厂价格品控都有保障,第一选择一般是适马
6. 入门级镜头
镜头的18x可以理解为焦段。相当于传统35mm胶片相机焦距的18-55mm范围。一般情况下18-55mm镜头都是配套于入门级单反上的套装镜头。折算成入门半幅单反的焦距等于28.8-88mm的范围。广角不够广,长焦不够长,没有任何特色,勉强够用的入门镜头。 也就是随机带这么一个镜头,让你买了单反之后勉强能即刻拍到照片。如果想要体现出单反相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更换更专业的镜头。
7. 大师级镜头
索尼70-200mmF4 G是索尼推出的微单远摄变焦镜头,号称索尼微单“小三元”,当然要与70-200mmF2.8 GM大师级的“大三元”相比要逊色不少。但是,这枚镜头不论做工、用料、成像质量各方的面的表现肯定对得起它的市场售价,是70-200F2.8 GM大师级镜头的替你者,值得拥有。
8. 非常规镜头
答∶
乍看《荞麦疯长》,犹如一袭华美的旗袍,摄影、美术、服化道等让人赏心悦目,呈现出国产院线片的较高水准。但仔细推敲,华美旗袍之下是空洞的人物、矫揉造作的台词,以及在表达层面几乎不承担任何功能、有些故弄玄虚的叙事技术。
如果说以《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为代表的影片将青春拉回到现实主义的轨道之上,那么《荞麦疯长》则背道而驰,重回以《致青春》《万物生长》为代表的,所谓“残酷青春”的旧路之上。这类残酷青春片显示出极为相似的文化症候:幻想的乌托邦、怀旧病,以及因卑微招致悲剧结局的主体。幻想的乌托邦指向虚无的能指——看似光明的未来;怀旧病的疗愈,则依靠年代感符码的堆砌,诸如校服、流行歌曲、各种道具等;卑微地追求恋爱对象成为叙事的原动力,影片主角对于男神/女神的凝视与爱慕,最后招致悲剧的结局。
客观来说,《荞麦疯长》的非线性叙事是时髦的。影片通过云荞、李麦、“疯子”三人之间的命运际会,将三条看似毫不相干的叙事线索咬合起来。但三者的捏合无法完成影片内部的逻辑自洽,如片名一样看似精致却简单粗暴,所谓“荞麦疯长”即取自字面义的荞、麦、疯的成长史,而成长的代价也昭示这类电影无法回避的母题:创伤与死亡。
情节链上的漏洞,迫使《荞麦疯长》将对身体的双重凝视作为推动整部电影发展的叙事机制,和驱使观众/角色的双重视觉动力。影片的视觉机制在前十分钟的序幕部分即被昭示。第一个镜头是非常规视觉逻辑的低机位,画面是女性裸露足部的特写,随后拉镜头出全景,女主角李麦登场。这个镜头决定了导演为观众提供的基本观看位置:一个全方位的上帝式的位置,借此审视李麦身体的位置。李麦起舞的蒙太奇过后,是日本人小村的中景。小村托腮,摆出凝视的姿态,视线指向李麦。小村是李麦的男友,也是她卑微追求的对象。李麦委曲求全,只为远走日本,寻求新的发展。小村却因李麦遭遇车祸而抛弃了她,并招致她的青春陨落。
小村的视角建构了影片基本的视觉动力学,而凝视的对象是李麦的身体。随后,两人在车中的对话更像是一处耐人寻味的隐喻。小村认为维纳斯雕塑手臂的损坏是被人在山洞发现后争夺导致的,从而得出“美(身体)不能被世人分享(窥视)”的结论。而影片伊始所建立的银幕内外的双重凝视机制,昭示了李麦有着维纳斯般的宿命,于是对话结束瞬间,车祸发生。随后的故事中,李麦的身体仿佛机器一般在双重凝视的机制下运行,在男性视角(B司令、舞团团长、宏明、老艺术家、“疯子”)与上帝视角(观众)之间被交叉审视。
回到影片序幕,李麦的蒙太奇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云荞的特写,画面切割她的身体(脸与手),随后的一组镜头仍是展示云荞面部的特写。接着,作为姐夫的男性角色登场,在吃饭的一场戏中,导演以密集的视线镜头将姐夫对云荞的视线缝合,也将观众对于云荞的欲望缝合。紧接着,姐夫的施暴致使云荞出走。
再次回到影片序幕,导演用一个近景的正面镜头完成了“疯子”登场。“疯子”赤裸上半身,露出健硕的胸肌。接着,导演用一个过肩镜头(半主观)和一个主观镜头,展示其追求的对象——房中起舞的李麦。“疯子”的出场建立起多重凝视的视线关系:观众对他的凝视,他对李麦的凝视,以及观众对李麦的凝视。
影片至此完成了序幕的功能,标题字幕随之浮现,但其后的叙事逻辑变得牵强且混乱。当我们按照线性时间试图复原整个剧本时,可以明显看出模仿影史佳作《低俗小说》的痕迹,但每条情节线交错的时间点上,无法找到明晰的因果关联。或许导演将其视为主题上的关联,遗憾的是,却将主题归结为“年轻人在异乡飘零逆风成长”了。
由此看来,推动影片叙事的动力并非剧作层面上的,而是视觉层面上的。李麦的故事线可视为典型代表,促成她行动的动力是源源不断的凝视:骗子宏明、B司令、老艺术家以及“疯子”。这些男性的目光不断投射在李麦的身体上,或者说他们行动的唯一目标就是李麦的身体。与此同时,交织在男性主观视角中的是密集而形式繁复的上帝视角。
在双重凝视之下,目光超越了逻辑。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人物的动机怎样合理化,该片牵引观众目光的实质仍是身体。美术、光线、摄影等,均服务于打造易于观看的完美躯体。青春所承受的残酷,其原罪就是自身,即青春的身体。所以,李麦被男性们玩弄,“疯子”幻想着李麦的身体,云荞被姐夫所觊觎。而幻想乌托邦的破碎,也意味着身体的创伤。除了身体之外,我们似乎看不到生产爱情的动力。这也是《荞麦疯长》在满目芳华之后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原因,更是国产残酷青春电影在叙事上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