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服制作设计图
京剧服饰都有不同的装饰图案,古老民间服饰纹样是这些图案的主要来源,且还运用一些建筑和器物的图案的形状。这些图案在传统京剧的服饰上,多数给出了一些意义,实现个人理想和精神寄托。如风凰是一种美好的形象,象征着吉祥、喜庆,被誉为鸟中之王,牡丹则是有富贵之意,服饰纹样上还有鱼和水纹等元素,以此作为设计元素,来展示刀马旦角色的人物性格特征。
刀马旦的服饰非常有特色,既有女性的妩媚又包含了男性的力量,其中刀马旦的头部装饰是盔头,七星额子和翎子,跟旦角中的青衣相比刀马旦的特征明显,极易区分,适合大众解读。
肩部着装,称为云肩,常用四方四合云纹来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上面有吉祥命题,如多福多寿、富贵牡丹、连年有鱼等。在刀马旦背后有一个硬靠,插着五彩战旗。腹部为“靠肚”,靠肚较小,绣有双风牡丹。靠肚下缀有二或三层飘带。护腿有两块,为“靠牌子”,靠内并衬着战裙,彩薄底,是专供刀马旦使用的矮腰靴子,采用各色彩缎作面料,绣上或拉上各种花卉、昆虫、图案边,而且在靴上缀有各色鞋穗。
刀马旦的服饰比男式靠更有装饰性,颜色图案都比较漂亮,完美地衬托出刀马旦英姿飒爽的形象。在图形再设计中,本人将刀马旦头部装饰、服饰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将“刀马旦服饰元素”充分体现图形设计形式美感,把“形”和“美”更巧妙地发布在图形设计上,体现出京剧艺术和文化内涵的独特魅力。从刀马旦的头部、刀马旦头饰、云肩、服饰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在色彩上,戏曲服饰色彩的运用是非常全面的,大胆的,但也很灵活,无论是红色和绿色,或黑色和白色,其他艺术门类的舞台,都穿插,利用点缀,而在京剧舞台上,但它是一衣一色,上下同色,直意挥洒。
在生活中红色是女性的专用颜色,因此在刀马旦的服饰设计中,颜色多以艳丽,暖色系的红色为主,搭配刀马旦服饰中原有的颜色,黄,绿,蓝为辅,色彩的搭配与服饰巧妙的结合、搭配,使视觉上更有冲击力,使人物性格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2. 戏服的制作
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有:刺绣艺术(包括色线刺绣、缎带刺绣、珠片刺绣、缝贴工艺、司麦克工艺、十字绣工艺等)、中国结艺术、手工花饰艺术、体绘艺术等。
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饰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传统服饰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自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女性显得窈窕。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3. 服装设计戏服
现在有电脑彩色喷墨打印的戏剧服装很便宜,在灯光的舞台演出和拍片都可以。
4. 戏服制作设计图片大全
旧时段子被面花色很好看的,可以让裁缝做成旗袍或者戏服。因为现在的人不怎么盖老被子了,。专业的裁缝可惜把被面上的花鸟裁剪的正在衣服中间,缎面也是亮闪闪的,比现在市场上买的质量要好很多。如果现在买一个现成的缎子衣服会花很多钱的。这样也算废物利用吧。
5. 戏服设计图手绘
唐代流行的女装款式为襦、袍、衫、裙、半壁等种类。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服饰雍容大度、典雅、华贵、飘逸、百美竞呈。唐代妇女除了流行穿襦裙之外,还流行一种叫“半臂”的服饰。因其衣袖为短袖,直到手臂的一半而得名。其特点为两袖宽大平直只到肘部、对襟,长及腰部。
与短襦、半臂相配的服饰,有一种叫“披帛”的配饰。它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披肩和围巾,一种是较宽但长度较短,像披肩一样披在身上,另一种是又细又长的飘带,穿时挽在两臂。“披帛”一般由轻薄的面料制成,在面料上手绘或手绣图案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