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茶为主题的摄影
微距还是在体现花虫时候用的多,茶叶的体现还是24~70镜头为好 所谓微距摄影,通俗的说,就是表现被拍摄物体的局部特写或者细节。
比如,花的花心、昆虫,静物等等,微距镜头属于长焦镜的一种,通常带有大光圈,并能体现出更加鲜艳的色彩和鲜明的轮廓、锐度,所谓“微距无弱旅”,大概意思就是说最差的微距镜都是好镜头。微距镜头有50mm、100mm、200mm多种,使用场合最多,效果最好的是100mm微距镜,俗称“百微”,这款镜头由于色彩好,大光圈,图像层次好的特点,亦可作为人像头的代替品。索尼美能达的百微镜就是一款代表作,其光效达到了莱卡镜头的优良水准。久经考验,值得珍藏。当然,如果只是想寻找一款可作为放大、显微镜使用的微距镜头,不追求极端效果的话,用近摄镜就可以代替了。价格也便宜。
2. 以茶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名称
步骤/方式1
通过水蒸气表现茶的“禅意”
袅袅升起的水蒸气既能让画面更生动,也可以通过其形态和朦胧感表现出画面意境。
为了让水蒸气在画面中更突出,建议通过逆光或者侧逆光拍摄。同时使用较大的光圈,利用浅景深形成的虚化效果增强画面的氛围感。
步骤/方式2
利用局域光表现茶的“禅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禅是烦躁的内心中,一处安静、祥和之地。就好像是黑夜中的一缕光,绝望中的一线希望。
为了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的差异,可以利用局域光,照亮画面中的“茶”,从而使其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黑暗中的一缕光”的既视感。
而局域光可以通过透过窗帘的光线来营造。如果明暗对比不够强烈,建议通过后期增加对比度。
步骤/方式3
通过均衡的构图表现茶的“禅意”
既然“禅”讲究“静”,那么通过均衡的构图,让画面呈现一种结构上的稳定,同样可以表现出静谧感。
如下图就是利用茶壶接近对称的造型,以壶柄为对称线,强调了画面左右两侧的均衡感。
为了让均衡感更突出,手和手臂的姿势,也尽量与壶柄的线条相一致。而壶中倒出的水,则让静谧的画面中有了一种流动感,更好地表现出了禅意。
步骤/方式4
通过“隐喻”表现茶的“禅意”
虽说拍得是茶,但却不让你看到茶水。只在画面中留下一些线索,比如一叶花茶,从而让观者去联想茶叶冲泡的状态以及更多内容。
这种通过一微不足道的景物引发观者联想的拍摄方法,正好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的禅意相吻合。
步骤/方式5
通过茶在水中的变化表现“禅意”
沏茶时,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就好像是人生的缩影。因此表现茶叶在水中的“飘浮”、“下沉”与“积淀”就是在表现人生的三个阶段。
一壶茶影射了整个人生,这与“禅”产生了共鸣,所以当拍摄茶在水中的状态时,往往能表现出禅意。
在拍摄时,要选择透明的茶杯。并且利用逆光,让茶水通透,茶叶突出。
步骤/方式6
利用留白表现茶的“禅意”
首先强调一点,“留白”不仅仅指“空白的区域”。所有没有内容表达的局部都可以称之为留白。
下图就是利用大面积纯黑的区域去表现未知空间,从而通过“未知”,来引发观者的联想。而唯一明亮的一杯茶,与大面积留白区域形成的对比,也体现出了“茶”的意境美。
步骤/方式7
利用模糊表现茶的“禅意”
“禅”对于世俗人来说,就是那种你能够从内心中感受到一些,但是却说不清,表不明的东西。所以它是朦胧的,是只能窥其表面,但很难深入内里的。
因此,通过大光圈,将画面中的“茶”完全虚化,反而能够与人心对“禅”的感觉相吻合,从而让画面表现出拍摄者的主观思想。
3. 茶文化摄影
“茶颜”指的是外貌清纯,长发飘飘,在外人看来是素面朝天,总是在人前装出楚楚可怜、人畜无害的样子。比如“茶艺”拍照,代表人物是半藏森林。半藏森林的拍照风格就是穿的少、表情做作、眼神无辜,而且还一定要在脸上抹上奶油、泡沫之类的东西,手和脚要和镜头有互动。
4. 以茶为主题做一幅画
置身于碧绿山头云上的院子,绵绵山脉环绕,在这聆听到最纯净大自然,一笔一画一景一物,一茶一咖啡一心境。
5. 茶文化摄影作品欣赏
茶通万里:万里茶道的历史与价值
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现蒙古国境内,在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然后继续西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圣彼得堡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生活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日常饮食以食肉、饮乳为主,缺少水果蔬菜,难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由于茶叶具有解腻、提神、增加热量、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他们来讲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被誉为“健康天使”。
19世纪俄国茶炊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双边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万里茶道就此开通。1728年,中俄又签署了《恰克图条约》,确定在边界两侧各设一个贸易圈。此年,沙俄市圈建成,称“恰克图”。1730年,中国市圈竣工,称“买卖城”。市圈内建有市场、商号、货摊以及贮藏货物的库房。中俄双方各派官员管理。1755年,清政府中止了沙俄商人来北京贸易,全部集中在恰克图进行。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基地发挥重要作用,日渐繁盛。中国输俄的商品以茶叶为大宗,1845年至1847年以前每年输出俄国的茶叶大约40000箱,1852年以后达到175000箱以上。其他商品有丝绸、布匹、铁器等。俄方出口中方的商品以毛皮、药材、工艺品等为主。
恰克图贸易给双方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俄商人将茶叶转贩至欧洲市场,获取厚利。同时,恰克图贸易还给沙俄政府带来了不菲的关税收入。1760年从恰克图收的关税已占俄全国关税收入的24%,1775年上升到38.5%。1821年至1850年,恰克图一处俄对华贸易额占俄全部对外贸易的40%—60%,最高时达到60%以上,而中国对外输出商品的16%和对内输入商品的19%是在这里进行的。这一时期的中俄贸易基本上是平等互利,双方商贸亦为公平贸易,并且年年呈现顺差,不少白银从俄国流入中国。
20世纪初,由于交通的发展,运输茶叶的路线改为以江海水路和铁路为主,通信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加快了流通速度,再加上俄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关税壁垒政策,以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的竞争等原因,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西祁县晋商老街,街道两侧遍布明清时期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当铺等商铺旧址和商贾宅院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主力军。山西商人历来有走出去行商,从事长途贩运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商业重镇和码头。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区位优势、地利之便,成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和蒙古草原一带“茶马互市”等民间贸易的先驱者与经营垄断者,张家口、归化、包头、多伦、库伦、恰克图买卖城等商业区域均为晋商掌控。如恰克图买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仅有4家晋商商号,至嘉庆初年发展到60余家;到道光年间,茶庄发展到100家左右,全部为晋商经营。茶叶贸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旅蒙晋商”和伟大的国际贸易之路——万里茶道。
晋商为中国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乃至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创造了“总号经济模式”,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即东家与大掌柜坐阵总号,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各分号在外独立自主,灵活经营。二是创造了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四是创造了茶叶品牌化营销模式,在抓好茶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茶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晋商在湖北羊楼洞一带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在湖南安化生产的“千两茶”,至今都是蒙古国和俄罗斯市场的畅销货。五是创造了“顶生意”的身股激励模式,把东家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共同发展。六是树立了勇于开拓、艰苦创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精神,创造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丰功伟绩。
万里茶道是伟大的,也是辉煌的,它是中蒙俄三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驿站,图为晋商在此建造的山陕会馆(摄影/温飞)
从经济方面讲,通过贸易流通,满足了游牧民族对茶叶等生活物资的需求,同时也把牧民的牲畜、毛皮销售出去,增加了收入,有助于牧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品种与形制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包装更加考究,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带动了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乃至镖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昌盛;带动了其他商品的流通,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集聚,拓宽了就业门路和岗位;在造就了一大批大商号和大商人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商业人才,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市场,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地方都是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盛起来的。
从政治方面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不仅勘定了边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贸易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稳定。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两国制定了一系列运行、管理和监督制度,而且特别规定禁止用鸦片与茶叶进行交易,有利于两国之间增进了解和沟通。
晋商在福建武夷山等地收购茶叶,经由航运及马匹、牛车、骆驼等陆路运输工具贩往恰克图等地
从文化方面讲,在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文化的交流也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恰克图,中俄商人直接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使用带有中国腔、俄国腔、蒙古调的“恰克图语”,各方商人相互都能听得懂;中国饮食文化在这里也得到传播,中国生产的红茶和砖茶受到商人青睐,包子、饺子、羊肉面、炸油饼在这里都能吃得到,做法和口味甚至食品名称的读音都带有山西味;富有民族特色的两国手工艺品很受欢迎;晋商与俄商在恰克图非常注重礼仪礼节,经常相互走动,相处和睦,每逢对方节日还要相互祝贺,互赠礼品。
从民族与宗教方面讲,行商的伙计都要学会中医的针灸拔罐,有的还随身携带药方和药品,方便给牧民治疗常见病;晋商非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途经敖包和寺庙要献茶并祭拜,并且善于处理当地政府官员、王公贵族以及寺庙僧侣的关系,如遇灾害、修路、寺庙维修或有重大祭祀活动等都要慷慨捐资,广做善事,多行义举。由此可见,万里茶道也是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文明传承的和睦大道。
作者简介
张维东,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6. 茶摄影作品
在茶园,清晨时,茶叶抽青。还有少许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