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海新闻摄影大赛
《七剑》是由香港作家梁羽生所撰写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所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影片由导演徐克执导,甄子丹、黎明、杨采妮、陆毅、孙红雷、张静初等演员联袂主演,于2005年7月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颁布“禁武令”以后,降清高手风火连城和天山七剑之间发生的武林故事。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是中国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主办的电影奖项。《七剑》,获得最佳动作设计奖。
2. 台海新闻摄影大赛官网
答: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征稿 作品分纪录、艺术、商业三类 增设青年作品奖和黑白作品奖 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举办新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全国摄影艺术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自1957年举办首届全国展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共展出近万名作者(人次)的上万幅佳作。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前两届全国影展实行艺术、纪录和商业三大分类的基础上,增设青年作品奖和黑白作品奖。 本届全国摄影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吉林省文联合作举办,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参与承办,于2007年7月在吉林省长春市首展。 现发布本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征稿简章,诚邀全国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参加。 一、 规则 1. 全国摄影艺术展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创作活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记录时代,鼓励创新,大力推进我国摄影艺术形式、风格、流派的健康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国摄影事业的繁荣,使摄影艺术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不分职业,均可选送作品。欢迎海外华人作者参加。 3. 所有来稿题材、体裁不限;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已经入选的摄影作品谢绝参加。 4. 对参评作品尺寸的要求:⑴作品尺寸一律为12英寸(长边),作品入选后,使用胶片拍摄的作品,由作者提供经激光电子分色或扫描仪制作的TIFF格式电子文件光盘;使用数字照相机拍摄的作品,由作者提供TIFF格式电子文件光盘,由举办统一制作。用胶片拍摄的作品,请尽量使用激光电子分色,或使用底片扫描仪、高精度专业的CCD平板扫描仪制作电子文件,以免影响质量。其存储要求为无压缩TIFF(RGB)格式,文件大小不能少于40M。⑵所有送选作品一律不得装裱。 5. 对组照的幅数要求:每组6幅~10幅(请按排列顺序在照片背面用透明胶条粘连)。 6. 每幅(组)作品,均由作者填写本参展规则附件中的表格(全国摄影艺术展登录表1和表2),请按照填写说明,填写。登录表复制有效。 7. 选送暗房技术加工影像类、数字技术特技影像类的作品,如为与他人合作制作的作品,可以分别署创意者、拍摄者的姓名各一人,其他各类作品均不得以二位作者以上的名义投稿。 8. 举办单位对入选的作品有权在与展览有关的活动中使用,不再另付稿酬。 9. 本届展览以组委会、评选委员会的名义对所有入选作品,于展出之前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上进行公示。 10. 所有参加本届展览的作品之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责任。 11. 凡选送作品参加本届展览者,均视为已同意征稿简章之所有规定。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简章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负责解释。 二、 组织委员会、评选委员会 本届展览设组织委员会、作品评选委员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属的中国摄影展览中心为全国影展办公室,负责征稿、收稿等组织工作。 作品选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有关人士担任现场观察员。根据来稿情况,举办者有权调整各个类别的入选及奖励数额,但入选和获奖总数不变。评选委员会至少由13 名摄影专家组成。 本展览不收参赛费,不退稿。 三、 主办单位 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吉林省文联。 四、 类别及奖项设置 本届展览拟入选作品共880幅(组)左右。 纪实作品类:入选300幅,其中单幅255幅,设金奖7个,银奖15个,铜奖22个;组照45幅,设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4个。 艺术作品类:入选300幅(只收单幅作品),其中金奖8个,银奖18个,铜奖26个。 商业作品类:入选100幅,(只收单幅作品),其中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8个。 其他奖项设置: 1. 青年作品奖(题材不限,单幅、组照均可):入选80幅(按类评选),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6个。 2. 黑白作品奖(题材不限,单幅、组照均可):入选80幅(按类评选),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6个。 3. 评委推荐奖:每位评选委员推荐作品一幅。主办单位对入选作品的作者均颁发“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证书。 4. 摄影组织工作和特别贡献证书设置:本届展览将对组织作者在创作、参评和入选成绩突出的 团体授予“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组织工作证书”;对支持本届展览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的单位授予“全国摄影艺术展特别贡献证书”。 五、 作品类别及青年作品奖、黑白作品奖解释 1. 纪录摄影作品类:作品以形成历史图像文献为目标、关注社会自然生活等各类题材的作品,作品形式可涵盖突发性新闻、一般性新闻、专题报道和纪实图片(包括自然环境生态、人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本类照片要求真实纪录,不得修改原始影像,设单幅和组照两种评选。每幅(组)作品除标题外,应有简要说明。 2. 艺术摄影作品类:作品以追求艺术效果为目标、注重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和作品的审美特征,题材范围可涉及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特定人物和静物、动植物等为对象进行审美表现的作品;也包括传统暗房技术加工影像、数字技术特技影像以及实验摄影等作品。本类作品均为单幅,不设组照。 3. 商业摄影作品类:作品以推介某种商品、服务理念或消费方式为目标、作为主体元素运用在广告或商品中的照片,包括人像、时装、建筑空间、汽车等各类产品,允许使用各种后期加工手段。本类作品均为单幅,不设组照。 4. 青年作品奖:为鼓励年轻的摄影家和爱好者的探索和创造,本届展览设青年作品奖项,年龄限定在24周岁以下。作者须在作品登记表中注明。 5. 黑白作品奖:为鼓励黑白摄影作品的创作和繁荣,本届展览设立黑白作品奖项,作者须在作品登记表中注明。 6. 评委推荐奖:每位评委根据自己的评判观念,推荐一幅本人崇爱的作品,张扬个性,提倡多样。 作者选送作品投稿时,同一作品不得在不同的类别中重复投送,不同类别的参评作品请一定在登记表上注明,例如:纪实类、艺术类、商业类,以及青年作品奖项、黑白作品奖项。 六、 征稿日期 截稿日期:2007年5 月20日止(以寄到北京的邮戳时间为准) 八、评选日期:2007年5月下旬 九、颁奖及展览日期、地点:2007年7月,吉林省 十、寄送作品地址 地 址:北京市东单红星胡同61号 邮 编:100005 单 位: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影展办公室 收件人:王瑞婷 电 话:010-65255014 E-MAIL:cpaphoto22th@ 凡向本届展览投送作品的作者,可以优惠折扣购买摄影展作品集画册。 凡在本届摄影展中入选的作者,可获得主办者颁发的证书,可收到展览邀请书和一本收入了本人作品的画册(或光盘),不再另付稿酬。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举办者期待着摄影家和爱好者的优秀作品的到来,感谢各位参加者为中国摄影艺术事业的繁荣所做出的贡献。 中国摄影家协会 2006年11月30日 据悉,为襄助本届全国摄影展的举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吉林省文联还将于2007年共同举办“中国•长白山(国际)摄影大展”、 “‘龙湾杯’——中国火山地质地貌摄影作品收藏征集”活动。相关征稿信息另发。
3. 台海新闻摄影大赛视频
1.郎静山
郎静山是国内较早的摄影记者。凭借融合绘画技巧和摄影暗房曝光,创立了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影领域中都独树一帜,共有超过1000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展上展出,1980年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世界十大摄影家的称号,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
2.何藩
何藩是一位国际知名摄影家、电影演员和导演,也是开创了香港街头摄影先河的一代宗师,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风格,曾连续赢得八届由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誉称号,并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连续获奖267次、
3.张照堂
张照堂是台湾近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对对东台湾摄影文化向现代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作品也以表面纪实主义为主,却可以表现出超现实主义的内心感觉。
4.卢广
卢广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是金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被授予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还在《瞬间世界》栏目2002中国摄影大盘点中成为十个新闻人物之一。
5.吕楠
吕楠是中国当代摄影师,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而他在艺术圈也凭借早期摄影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上最经典得照片之一。
6.李振盛
李振盛是一位凭借1988年20幅文革组照获得了兼具路程全国摄影公开赛系列新闻照片大奖,而后出版了《红色新闻兵》,2003那边被评为世界最佳摄影画册,多所美国大学选择此画册作为教材,2006年入选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
7.陈漫
陈漫是一位出生于1980年北京的中国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2003年开始为青年视觉杂事拍摄封面,曾被选入全球青年领袖名单,并为包括00后人气男明星top10之一的易烊千玺在内的多位娱乐圈明星拍摄杂志封面,同时被授予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控烟倡导者的称号。
8.肖全
肖全是一位有着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美称的摄影家,曾担任深圳《街道》杂志摄影记者,1980年开始我们这一代的拍摄,1997年出版《我们这一代》,2000年出版《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
9.陈长芬
陈长芬是一位出生于1941年的世界著名摄影家、书画家,是中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大地、星空、翰海和长城四大系列风光摄影创作被国外收藏,并被多家顶级杂志和出版机构介绍过作品。
10.吴家林
吴家林是有着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像大师美誉的云南著名摄影家,其拍摄风格以浓郁的地域特色、极端的中国话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而著称,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被拍摄对象十分自然,是作者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4. 台海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获奖记录:
1.1995年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
2.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3.男主角张国荣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东邪西毒》是由王家卫执导,于1994年9月17日中国香港上映。影片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了欧阳锋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和黄药师、大嫂、洪七等人的故事。
影片固然经典,尤其配乐更是天籁,但还是喜欢《东成西就》。
1995年,影片获得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影片等奖项。男主角张国荣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5. 大湾区摄影比赛
多,有水濂山,黄旗山,银屏山,观音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原来是一个村集体林场,1999年东莞企业家黄淦波和村集体签订承包经营协议,开始创建观音山森林公园。东莞观音山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坐拥东莞市内较大较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公园曾获“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森林美景摄影地”、“粤港澳大湾区年度最佳生态旅游企业”等殊荣。
6. 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吴金师画值得收藏
吴金师,字,狮子,斋号墨仙阁,1963年生,河南舞阳人,大学文凭,拜师于王培东,现任贾湖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名家常务理事,河南省美协会员,首都画院,三峡画院,豫海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画展并获奖,被文化部授予:海峡两岸书画文化交流大使,荣誉称号。其作品被国内外友好人士及专业机构所收藏。
7. 石台摄影比赛
鸦片战争期间,照相机伴随着枪炮来到中国,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中,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成为我们家国历史的重要视觉记忆。其中,照相馆作为中国早期摄影发展的主要见证,它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早期摄影师技术水准和艺术追求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自我观看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相馆进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轨迹。
照片样式
1845年
照相馆的诞生
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从事达盖尔银版照相。此后,在上海、广州等城市,间或有西方人和少数的中国人开办固定或流动的照相馆,使用银版或安布罗法照相,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
19世纪后期
照相与画像共生
1881年,画馆业务大量萎缩,大量画像从业者为生活所迫,转向照相业。当时还是直接印相,没有照片放大技术,并且只能印制黑白肖像,当顾客有大像需求,或者需要彩色肖像时,照相馆画师或者给照片手工着色,或者进行照片的“手工放大”。
20世纪初期
留影的盛行
1907年,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照相认知的转变,留念已成为到照相馆拍照的主要目的。挑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逢年过节、添丁弥月、生日寿辰,甚至婚丧嫁娶等,去照相馆拍摄照片,可以作为一种永久的个人记忆。
20世纪30年代
合影照的出现
1927年,中国照相业全面兴起,照相的实用功能很快扩大,业务从个人、家族照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学界合影业务,其他各类社会集会,甚至军政活动的合影照,创造出了一帧帧社会关系图谱。此时,照相馆的背景和道具也开始变革,照片开始仿效传统中国肖像画中所绘的“行乐图”“雅集图”等充满山水、园林背景的范式。
20世纪40年代
畸形繁荣
抗战期间,很多照相馆和照相馆工作人员遭到灭顶之灾。照相馆停业,被日商霸占,改为日本写真馆,雇用中国人为日商做事。此时照相馆主要业务是负责为本城居民拍摄“良民证”或“市民证”照片。在国统区的许多地方,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也为照相馆带来了一次畸形繁荣。
20世纪50年代
私营照相馆的落幕
20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后,中国传统私营照相馆正式终结,照相业全部变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通过合并、撤销等企业改造,扩大了一些照相馆的规模,很多中小型照相馆则开始合作经营,更新了先进的照相设备,如相机、镜头、放大机等,而且提升了摄影、暗房、整修、着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20世纪60年代
新时代影像诞生
1958年,随着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照相馆紧急调整风格,开始拍摄“戴柳条帽的工人、扎白毛巾的农民、纳鞋底的家庭妇女”,陈列在橱窗和前厅里。之后,很多照相馆的照相从业人员“争先恐后地下工厂,入农村,去连队,到街道,深入实际生活”,去寻找和拍摄具有“时代感”的新影像。
设备演化
1845年
此时,摄影术和摄影器材开始稳步踏入中国市场。这是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在北京刊印,它不仅介绍了最早的银版照相法、卡罗式摄影法,还讲述了当时最流行的湿版火棉胶法,并且力求具体地告知读者照相器材和药品的操作之法。
19世纪后期
一些照相馆、画室都加入照相器具和药料的销售,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洋行主要代理照相器材,而各大药房则经销照相一切药水,及蛋纸、揩纸、银粉等。19世纪80年代,随着玻璃干板在西方的流行,照相操作更加简便,从此摄影术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初期
此时最流行的照相器材,一是矮克发各种照相材料,二是德国高尔上的摄影快镜,三是史脱而伯厂的照相及化学纸。此外,照相馆开始制作各种情趣小照片,比如在手帕、瓷器、团扇、折扇上印像。照相馆内饰趋向繁复,下置水池、假石山小景,影楼背景有数幅大画,既有室内厅堂景,配以地毯及古老家具。室外园林景则配以仿制的石台凳、树桩等,并以染成绿色的藤丝当作草地。
20世纪30年代
此时,最流行的是“快像照”流动照相馆。快像,即被摄人在简易的木制“相机”前,直接用相纸曝光一张半身像,随即在蒙着黑红布的“相机”暗室内显影、定影,再取出湿漉漉的反片,倒贴在“相机”前置的木托板上,再对它拍摄一次,便成了正片。经再次冲洗后成了照片,交给顾客。前后不到半小时,所以称作“快像”,它主要用于一般居民或学生拍证件照。
20世纪40年代
照相业初期的底片是英国依尔福厂出品的船牌玻璃片,相纸是使用硫酸、硝酸混合溶解少量黄金的混合液,称为“金水”,用作漂定液。冲洗的感光纸称为“白金纸”。到20世纪30年代,柯达人像平快软片及爱素纸运到中国,“玻璃片”及“白金纸”便完全被淘汰,底片及相纸的感光度增加,操作更方便,成本也降低了。
20世纪50年代
照相馆均扩展门面,充实设备和资金,市容为之一新。规模较大的照相馆,会有宽敞时髦的招待室。招待室备有椅、凳、桌或西式沙发。其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摄影室。虽然大部分照相馆还是露天玻璃房子,但会使用活动的电灯,用作补光。有些摄影师则喜欢用水银灯光。摄影室的墙壁一般是浅淡色。还有后期工作室,用作显影、定影、装裱等。
20世纪60年代
在江苏镇江,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照相行业随着形势好转亦呈现活跃趋势。每个照相馆的地理位置、馆主的背景,或者顾客群体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专业定位。当时中国照相馆的业务对象,多以机关、工厂为主;一些照相馆多以商业界、居民为主;还有一些照相馆多以闺秀、优伶、剧照为主;各有特色,一时颇称繁荣。
8. 海峡两岸摄影大赛
《海峡两岸》是中央电视台四套(cctv-4)的涉台新闻、政论栏目。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栏目分为两大板块:“热点扫描”报道两岸热点新闻;“热点透视”采用与台湾媒体卫星连线的演播室访谈方式,邀请两岸的嘉宾就两岸民众关心的两岸及国际政治、军事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