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g0g0全球专业摄影艺术】 热度:2702
一、日本留学摄影作品集该如何制作?
以前选择去欧美学习同学们很多,但最近几年随着日本文化的风靡,以及日本留学学费更低、生活更方便、离中国更近等原因,留学时将视线聚焦到日本的同学们也越来越多。
相比起欧美时尚摄影的高级感、距离感,日本写真更多强调“写”出“真”的意义,这背后需要的是你对自身存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创作思考的不断推敲。
想要切身领悟日本写真那必然是去日本的美术大学里体验一把最直接,但如果你苦于网上找不到日本摄影考学的相关资料和分享的话,那就准备好小板凳,听我们来讲一讲怎么才能考上日本美术院校的摄影专业。
(一)作品集有哪些板块需要准备?
首先要知道作品集在考学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作品集】、【小论文】、【面试】,这意味着你需要在拍摄/笔头/口头上同步发展才能成功入学。
1、作品集有哪些板块需要准备?
拍摄 > 总结 > 筛图 > 写作品说明 > 排版装帧 > 答辩口语练习
以上板块需要不断“回头看”,多线同步发展。这其中任何一步其实都是可以极其效率地交叉进行的。
①大量拍摄的积累
但不论有多么想要快速出成果,大量拍摄的积累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定好主题的拍摄,也很有可能拍摄了300张里只能筛选出20张,然后你就不得不从头再来。
在不断完善作品集的时间里你需要不断的经历这个残酷的“断舍离”过程。
② 作品说明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但书面上短短200字是完全应付不来教授的临场提问的,因此你需要日常自问自答,准备多角度的作品说明。
③排版装帧这方面可以适当地寻求外援。
问问擅长书籍装帧的朋友怎样才能让它更加一眼出彩,这个部分是不会算在作品原创性里的,要好好把握。
④最后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日语一定要多多练习。
不然平日里好不容易准备的作品说明到了现场却开不了口,那就考了个寂寞了。
2、关于作品数量
平日里一定要累积大量照片,作为中期筛图的基础。
多数欧美学校的申请可能通过邮件发送20张左右照片的一个project,再加上statement这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作品集了。
但是日本考学中,你可能需要准备2-3个甚至更多的系列,并且每个系列都至少需要20张以上的照片,同时每个系列你都要准备各自的作品说明。
当你需要准备的作品数量变多,那么教授从作品中能窥见你的内核统一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这里会有说多错多的危险,但更要谨慎,同时作品本身的制作周期也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
3.关于排版装帧
一定要做出实体书!!!
有时摄影专业会分在平面设计里,但这时千万不要模仿其他平面设计作品集的花哨排版。
比如在背景画画、加各种符号、甚至是为了追求氛围加入非本人创作的图片等等。因为教授最终看的还是照片本身,即使是分类在平面设计下的摄影,也完全不需要把灵感过程的moodboard放进去。
好的照片能从“结果”中感受到“过程”。如果在排版上过于花哨的话,会容易被误会成为投机取巧别有用心。
既然不是通过照片本身来说话,那你为什么不去报考平面设计专业呢”尤其是本科学设计但研究生转摄影的学生们很容易被问到这个问题,非常棘手。
那排版到底排的是什么呢?这需要将排版和装帧放在一起看,因为摄影作品集的成品应是一本摄影书,你需要筛选照片并讲究顺序排列,通过一种无声放映的感觉,把读者带入到你想要营造的氛围之中。
最好使人即使不看文字说明也能大概感受到作品主题和作者用意——因为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去看作品集里的文字,这很重要。而且多数时候作品考察并不只有摄影科的老师做评委,同时还会有设计科和插画科的老师等等。
这时作品集作为一本摄影书的呈现方式就会受到考察:书籍的装帧方式、封面设计、精致程度、印刷效果以及与作品的贴合度等等,这些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要考虑装帧上的用户体验,历年都是默认的要求,可千万别把照片塞个文件夹甚至带个ipad就当交作业了。
(二)考学作品集如何体现个人风格?
找出你热爱的东西,专注去拍。
日本的摄影专业在不同的学校里有时会被分到设计里,有时会被分到纯艺里。但不管形式如何,在日本学摄影你得明确知道你正创作着的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不是你一时上头的热情,而是一个你决定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当你开始思考这件事时,你可能已经在逐渐形成你的个人风格了。就像荒木经惟拍情色,蜷川实花拍花朵,这些东西已然成为了他们数十年摄影生涯中的烙印。举个例子,多摩美术大学的写真科分在平面设计系里,写真参加的是整个平面设计系的入学考试,每年的小论文题目都离不开“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会对将来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即使还在考学阶段也要有把自己当艺术家的觉悟,单纯的执着往往最动人。
(三)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1、如何短时间内表达出作品集的中心思想
拍了照片把实体摄影作品集完成之后并不代表大功告成!!因为一些学校其实是在面试的当天才提交作品,这意味着你和你的作品都是第一次见教授。
在短短10分钟不到的面试时间里,怎样清晰且快速的对教授解释你的创作意图,这是你在做作品集的途中需要不断考虑的事情。
其中你可以在扉页或者封底写上你的作品说明(建议200字左右),或者是起一个能非常直接体现主题的书名,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书名上设置悬念引导教授向你发问,这都是面试中常用的作品集宣传法。
2、了解自己和报考教授的风格是否吻合,根据目标院校对症下药!
日本摄影说是考学校不如说是考教授,在考试时其实是一种学生和教授的双向选择。各个学校的官网上都会有学科教授的资料,顺藤摸瓜是可以找到教授作品主页的。
我们这里单从个人摄影习惯和喜好来说,假设你是拍黑夜扫街狂野闪光灯怼人的风格,但是你目标校的教授本人却是拍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这种岁月静好风格的话……作品没有孰优孰劣,但即使你真的拍的很不错,风格差异如此之大的教授在接下来几年里又能教给你什么呢。
出于这种考量,落榜无疑。不要仅仅被学校名头所迷惑,真正要报考的话一定要了解在任教授的摄影风格甚至是教授的研究方向才行。
而且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你的作品已经是万金油,对任何一个教授都所向披靡,但各个学校在提交作品的时候对作品集数量和尺寸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需要注意。
(四)结语
最后想说,在日本学习摄影可以是一件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事情。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上田义彦的采访,在里面他说:“让自己成为镜子。
拍摄时,要不假思索地拍,但在后期选择照片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到一切因素。换句话说,要在你的思想追上你之前拍摄,否则奇迹的瞬间会在你思考的时候消失。”
摄影是一种能在另一个媒介上自由表达你自己的手段,作品就是本人的缩影。在日本学摄影可能会成为让你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契机,多有趣啊。
二、日本摄影画册
苏唐诗是河南省虞城县工作了30年的一名基层民警,曾在警校上学期间学习摄影,但主要用于侦查案件现场。此外,他偶尔会拍民警的日常生活、工作,也会为了拍摄山水风光、古建筑等照片经常外出摄影。这一时期,苏唐诗所拍摄的题材范围较广,且权当消遣娱乐,缓解工作压力,他也不曾想过,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与故宫产生密不可分的连接。2014年,他所拍摄的《牌坊古韵》获得了雪花纯生·匠心营造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铜奖,这一奖项对苏唐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更坚定了他致力拍摄古建筑的决心。
同年,故宫作为古建筑代表,成为了苏唐诗的首选拍摄对象,《紫禁城》系列作品也由此诞生。一开始,苏唐诗是拿故宫当训练场,训练自己的摄影技术,也陆续获得了一些奖项。但在小有成就之后,苏唐诗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他发现故宫恢宏壮观的诠释早已被前辈们捕捉,自己再走他人走过的道路,总是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幸运的是,苏唐诗的疑惑在一本日本摄影师土门拳的画册中得到了解答,于是他将自己此前的拍摄通通归零,听从心底的声音去寻找故宫不为人所知的美。
“我心中的故宫,其实很平常。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分分秒秒,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抛去固有刻板的拍摄观念后,轻装上阵的苏唐诗不再一味地执着于拍摄能够抓人眼球的照片,而是静下心来深入挖掘故宫的人文之美,渴望通过照片讲述属于故宫的独特故事。为了拍出理想的效果,苏唐诗选择在故宫闭馆期间拍摄。拍摄故宫的6年间,他先后24次前往故宫拍摄,所拍照片多达3万余张,其中成熟作品270余幅。夜幕下的故宫、黑云压近的故宫……故宫在他的镜头下悄然绽放,既有着大气磅礴的身姿,又饱含传奇梦幻的色彩。
其实,苏唐诗镜头下的“故宫”并不虚幻,它存在于每一个人曾经躁动的内心。这份“躁动”,是不安于现状的渴望,是希望做出改变的追求,又或是对某一想法的浅尝辄止。但可惜的是,真正能够把这份也许不过是兴趣使然的“躁动”转变成现实行动的人不过少数。本职工作太忙、技术门槛较高、学习速度太慢等种种样样的理由阻碍着更多的人拍下属于他们自己的“故宫”,让他们错过了人生的其他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少数如苏唐诗一样将爱好做出成就的人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苏唐诗的拍摄行动不仅为大众发掘了故宫的多个侧面,更激励了那些仍在工作和爱好之间挣扎的人们。只要有足够深的热爱,并坚定目标走下去,谁都可以遇到独一无二的风景,发现不同角度的生活。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像苏唐诗一样把爱好做成事业,但勇敢地去尝试、去努力,会是我们一直都要修习的功课。更何况,人生那么奇妙,或许只需要再多踏出几步,就能收获一片别有洞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