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摄影师(鲁滨逊摄影师的作品)

   2023-01-13 06:36:17 admin900
核心提示:1. 鲁滨逊摄影师连环会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它没有主席,也没有展览委员会,会员都是被邀请加入,每个会员就是一个“环”,每月由各个“环”轮流组织活动一次。最早的成员有乔治·戴维森(Geor

1. 鲁滨逊摄影师

连环会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它没有主席,也没有展览委员会,会员都是被邀请加入,每个会员就是一个“环”,每月由各个“环”轮流组织活动一次。

最早的成员有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艾尔弗雷德·马斯克尔(Alfred Maskell)、鲁宾逊和大部分自然主义摄影家。1893年,这群富于革新精神、厌倦了锐焦摄影的艺术摄影家,在克雷格·安南(Craig Annan)和弗雷德里克·伊文思的指导下举办了第一届画意摄影展览,名为“连环会摄影沙龙”。

随后,其他国家也陆续以各种摄影沙龙作为响应,画意摄影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2. 鲁滨逊摄影师的作品

①2016年《荒野猎人》中的《荒野猎人》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编剧:马克·L·史密斯/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迈克尔·庞克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哈迪/多姆纳尔·格莱森/威尔·保尔特/福瑞斯特·古德拉克/更多...

类型:剧情/惊悚/冒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就是小的个人惨秀,包括和熊打架,脖子破了个洞,腿瘸了,儿子被谋杀,吃生肉,在冰川里漂流,流血,杀人,躲在马的身体里取暖,各种肮脏的场景。.....

个人感觉小理子已经慢慢的主动的去掉了偶像的光环,剩下的就是精湛的演技,完全没有了泰坦尼克那种青涩奶油的味道,更像是一个可以拯救世界的男人,很强势,很优秀的搭档,完美的剧情。

回顾整部电影,小理子的台词不超过20句。他充分利用眼神、肢体、表情、动作来诠释野人的内心世界。而且,在这种极端的气候下,能做到如此专注和真诚,真的很不容易。堪称他的巅峰之作,完美之作。我认为他获得金像奖是合理的,也是意料之中的。

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也是他自己的。当然,这部电影争议很大。有人说电影本身依靠血腥作为卖点,也有人质疑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他的表演流于形式,却没有触及灵魂。他只是皱着眉头,煞费苦心。.......

各种声音都能听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大家都满意的片子。因为争议所以是真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我只需要按照剧本告诉我的去做,剩下的就交给观众了。我希望这不是小的最后一次奥斯卡奖,我希望他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

导演:李安

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麦基

主演:苏拉·沙玛/伊尔凡·汗/拉菲·斯波/阿迪勒·侯赛因/塔布/更多...

类型:剧情/奇幻/冒险

这部电影真的很幸运能看到这么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都是顶级的。

除了这些,还有各种隐喻,对生命和人性的拷问,充满了各种残酷和不堪。

所以多刷几次,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冒险,不断有惊喜。关于这个梦,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宁愿一醉方休,因为醒来后要面对残酷的世界,躲起来更安全。其实人生只是在最后不断的放下,但最难过的是我不能和他说再见...

导演李安用最豪华的视觉效果和最细腻的情感创造了他内心深处的故事,用各种隐喻来提醒观众,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恍惚间,让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安,或者说这个年轻人身上处处闪耀着自己的影子,吓人又真实。

剧情我不想多说。一方面,我不想剧透。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充满了晦涩的片段。网上也有各种解释,理解不一。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找,一定会让你脑洞大开,让你好奇。

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充满“黑暗”、“壮丽”、“恐怖”的电影,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平静。

③走进野外走进野外》2007

导演:肖恩·潘

编剧:西恩·潘/乔恩·克拉考尔

主演:埃米尔·赫斯基/玛西娅·盖伊·哈登/威廉·赫特/耶娜·马龙/布莱恩·h·德里克/更多...

类型:剧情/传记/冒险

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丹麦语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基于真实人物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我沉思了很久,总觉得这种逃避有点矫情和做作,不太尊重。追求自由和返璞归真是两回事。

但无论如何,我很佩服男主角的勇气,那种不顾世俗和一切,只追求内心想法的精神。所以问题来了,自由的边界在哪里?自由的范围是什么?你想要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

这些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一直都在,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会涌上心头,深刻而沉重。突然想到诗人海子,喂马劈柴,清晨上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其实我们生来就是要奋斗的,快乐来源于奋斗。与生活抗争,挑战命运,直面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消极堕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有努力生活才是最艰难的任务,这才是勇敢的人应该做的。

这里认为电影中的主人公其实是生活中的勇者。他也用自己的方式面对世界,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就是生活的本质。逃避终究会回来。你可以暂时逃避生活,但生活会一直困扰你。

如果有空,安静的看这部电影。它会给你比你想象中更多的东西。

④ 127小时,2010年127小时

导演:丹尼·博伊尔

编剧:西蒙·比尤弗伊/丹尼·博伊尔/阿伦·罗斯顿

主演:詹姆斯·佛朗哥/丽兹·卡潘/凯特·玛拉/安珀·坦布林/克莱门斯·波西/更多...

类型:剧情/传记/冒险

国家/地区:美国/英国

一个壮士断腕的故事,一个励志求生的故事。

有点老生常谈的剧情,但是很新颖,包括剧情和配乐都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强调语气还是很重要。这部电影的基调真的很酷。虽然是八年前的电影,但不妨碍它成为经典。

影片前半部分是一片红色、橙色、黄色的峰峦和无边无际的岩石、丘陵,但被困时多是漆黑一片,光线稍纵即逝,即使有光。时间很短,衬托出无处可去的黑暗、压抑、无望感;

下半场脱险后,斜斜的阳光和波光粼粼的游泳池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充满了温暖和希望。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剧情的发展,整部电影的基调和配乐都在变化,非常经典。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饱含人生哲理。死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经常说坚持,坚持,但是这种坚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坚持多久?

这部电影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和联想,让你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

⑤一切都失去了》2013

导演:J·C·钱多尔

作者J C .钱多尔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类型:剧情/灾难

一个老人对抗整个大海,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台词。我看了,看完了。

回顾整部电影,整个情节并没有交代这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漂泊的未来、往事和归宿。他是谁?你是哪里人?你要去哪里?家里有亲戚吗?你有孩子吗?诸如此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逐渐忘记这些问题,甚至你会觉得不需要。

我觉得导演在导演一部开放式的电影,没有名字,没有对话,没有前因后果的解释,没有目的地,没有起点。把所有的想象都留给观众,包含了导演的一个很大的野心。这部电影是属于任何人的,代入感很强,让人联想到孤独和漫长的海洋生活。它是那么的无助和无力,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望和绝望。

最后,亮点是开放式结尾。当气垫船最后烧毁的时候,感觉整个电影结束了,老人的生命结束了,他已经告别了过去的一切。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最后老人没有被救出来,因为电影的片名是《万劫不复》...这里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生命。

当然,老人也有可能获救,结局很完美。其实整个航程就是我们自己人生的缩影,失去的都是我们人生的归宿。无论我们是谁,要去哪里,和谁在一起,最终都会死去,一切都会离我们而去。

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中,如果你深入其中,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一定会受益匪浅。......

⑥北墙上的诺德旺,2008年

导演: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编剧:克里斯托夫·西尔伯/菲利普·施特尔茨尔

主演:班诺·福曼/弗洛里安·卢卡斯/乔娜·沃卡莱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乌尔里奇·图克尔/更多...

类型:剧情/历史/冒险/体育

生产商/地区:德国/奥地利/瑞士

首先,这是一部根据1936年四名年轻登山者攀登阿尔卑斯山北壁不幸遇难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北峰”的故事原型是高山登山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在1936年德国奥运会前夕。当时,德国 *** 为了给奥运会造势,号召国内登山者征服阿尔卑斯山最陡峭的山峰——艾格山的北坡。

艾格山北坡不仅气候不稳定,而且不时有落石,有的垂直落差甚至达到1830米。以前没有人成功登顶,但已经有几名登山者遇难。

当时有四个登山运动员在号召下出发去登顶,结果因为天气不好发生了山难。其中两人掉下悬崖,一人被绳子勒死,剩下一人独自挣扎等待救援。......

它震撼了朝鲜人民的心灵,拷问和批判了德国纳粹的疯狂和盲目,忽视了人类生活的丑恶。也衬托出人道主义的光辉。这是一部有着沉重历史的沉重电影。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在这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再次发生。

⑦垂直极限,2000

导演:马丁·坎贝尔

由罗伯特·金/特里·海斯撰写

主演:克里斯·奥唐纳/罗宾·汤尼/尼古拉斯·李/斯科特·格伦/伊沙贝拉·斯科鲁普科/更多...

类型:动作/惊悚/冒险

它讲述了一个雪灾救援的故事。影片基本展现了攀登雪山时的极端天气,以及人类互相帮助战胜自然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理性、感性、情感相互交融,歌颂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这部电影也充满了选择,各种对人性的拷问,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看待别人的人生。

有生命等价物吗?面对单个生命的危险,是否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营救,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本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崇拜个人英雄,珍惜不放弃个人生活,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两部都是经典电影,值得一看。

⑧2003年《冰峰168小时》中的触空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乔·辛普森写的

主演:布伦丹·麦基/尼古拉斯·阿隆/理查德·霍金/乔·辛普森/西蒙·耶茨/更多...

类型:戏剧/纪录片/冒险

1985年,两名英国登山者西蒙和乔准备征服秘鲁安第斯山脉的西乌拉格兰德峰,该峰高2800英尺。爬到19000英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乔意外地从陡坡上摔下来,摔断了右腿。

绳子渐渐不堪重负,两人都有随时坠入山谷的危险。西蒙觉得挂在下面的乔无事可做。估计是伙伴跑了,只好割断绳子,自己爬出陡壁,返回营地。

乔·西蒙割断绳子放弃后,立即坠入深渊。他本已绝望,却凭着惊人的求生意志,拖着断腿爬出了深渊。在西蒙离开之前,他在雪上连续爬了三天,才获救。

这样的故事像雪山一样简单真实,刺痛人心。至于户外生存,只有真实的东西和真实的背景才能让人感到震撼。

这样的故事,如果用现代刑法思维去思考,比如运用紧急避险、期待可能性缺失等知识,可能会对整个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会有异于常人的想法。

有时候你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是你不确定。其实你缺的是一个依据。如果你对这种事情有所了解,你肯定会认为法律不强加于人,你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⑨《对抗太阳的太平洋幽灵》2015

导演:布莱恩·福克

作者:布莱恩·福克/马克·大卫·基根

主演:汤姆·费尔顿/杰克·阿贝尔/加瑞特·迪拉胡特/纳迪亚·帕拉

类型:冒险

国家/地区:美国

这是另一部基于真实事件的电影,三名士兵在海上生存的34天之路。

我在海上漂流了34天,然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必要的食物和淡水,能活下来的最重要的就是意志,是心中有思想的东西。

电影一开始,队长就一直在告诉大家,在最艰难最绝望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想着某个人或某件事。强大的思想支撑着一生。正是有了这些,三个人才最终活了下来。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在有生之年不可能遇到这样的事,也不会有这么惨的经历。现在我们在这么幸福安全的环境里,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呢?钱?还是那些梦?

电影的最后,三个人看到小岛的时候,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松了一口气。

3. 山东摄影家

刘德凯,27岁开始演戏,之前做过记者。他身高180公分,1953年9月15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市,祖籍山东诸城,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所学专业和演戏一点也不沾边,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院。 刘德凯出身影剧世家,父亲刘棻是台湾导演和制片,曾在《情人石》、《马车夫之恋》担任副导演。捧红的电影演员有郑佩佩、曾江的妹妹林翠。兄长名叫刘德裕,从事电影摄影。

4. 鲁滨逊摄影师是谁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导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纳特对美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着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制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拥有一批明星。除卓别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后成名的还有R.“胖子”亚布克尔、T.巴拉、J.和L.巴里摩尔兄弟、L.查尼、吉许姐妹、M.马许、T.米克斯、G.史璜逊、J.基尔伯特、G.嘉宝、B.基登、N.希拉、H.劳埃德和早逝的R.范伦铁诺。

“好莱坞”此时己成为“美国电影”的同义语。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在W.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是着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严格的审查制度使美国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H.劳埃德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C.B.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R.英格兰姆的《启示录四骑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他们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制片公司的抑制和扼杀。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与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20年代中期,豪华的电影院已基本上取代了镍币影院。20年代末期,好莱坞电影为战胜商业无线电广播这样的竞争对手,在音响方面进行了一次革命,产生了有声电影。

美国早期有声电影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城市之光》(1931)。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美国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 (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 (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 (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除上述类型影片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代表作的影片,如F.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第兹先生进城》(1936)和《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1936);J.克伦威尔的《人类枷锁》(1934);G.顾柯的《八时餐会》 (1933)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新新监狱两万年》(1933)、 《黑色的愤怒》(1935)和《侠盗罗宾汉》(1938);V.弗莱明的《勇敢船长》(1937)、《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 (1940)和《青山翠谷》(1941);E.戈尔汀的《大饭店》(1932);A.希区 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1940);F.朗格的《狂怒》 (1936);M.李洛埃的《我是越狱犯》(1932);刘别谦的《风流寡妇》 (1934);J.von斯登堡的《摩洛哥》(1930)和《上海快车》(1932>;W.惠勒的《红衫泪痕》(1938)和《呼啸山庄》(1939)等。此外,H.霍克斯、H.金、R.马莫里安、R.华尔许等亦拍摄了多部质量优秀的影片。

当时对美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其 中包括F.亚斯坦、H.鲍嘉、C.鲍育、G.古柏、J.克劳藻、B.戴维斯、 O.德.哈维兰、H.方达、C.盖博、C.格兰特、K.赫本、E.G.鲁宾逊、 J.史都华和R.泰勒等。优秀的电影家中还包括摄影师G.托兰和黄宗霑。此外,童星S.邓波儿等主演的影片对于鼓舞30年代的美国民众起了特殊的作用。

从20年代末开始,W.迪斯尼创造了米老鼠、唐者鸭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动画形像;从1938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创造了《木偶奇遇记》(1940)、《幻想曲》(1940)、《小鹿班比》 (1942)等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使美国动画片的影响遍及世界。

好莱坞在30年代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及其他人士相继来到这一电影都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拍摄出一批社会意识较强的影片,如上述《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新新监狱两万年》、《黑色的愤怒》、《告密者》、《怒火之花》、《青山 翠谷》、《狂怒》、《我是越狱犯》以及《巴斯德传》(1935)、《左拉传》 (1937);《华莱士传》(1939)、《他们不会忘记》(1937)、《黑色军团》 (1936)和《穷巷之冬》(1936)。年轻的O.威尔斯1941年导演的《公 民凯恩》吸取了经典美国电影的精华,导演了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 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把美国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威 尔斯的《公民凯恩》和《安倍逊大族》(1942)对以后电影的结构、摄 影和电影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美国的纪录片在3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J.格里尔逊和荷兰的 J.伊文思的影响下再次受到重视,拍摄了《开垦平原的犁》(1936)、 《河流》(1937)和《城市》(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为军方摄制了大批军事训练片和战争纪录片外,还摄制了数量相当 可观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纪录片,如J.福特的《中途岛战役》(1942), J.休斯登的《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报告》(1943)、《圣被得罗之役》 (1945),W.惠勒的《孟菲斯美女》(1944),L.德.罗歇蒙的《战时女朗》(1944)等。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 的敌方影片制作出《我们为何而战》的系列片。 G.卡宁和英国的 C.里德合作导演的《真正的光荣》(1945)被誉为长纪录片的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 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 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 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0)和《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 人》(1940)、《北极星》(1943);L.匹查尔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1943);O.普雷明格的《劳拉》(1944);G.拉托夫的《俄罗斯之歌》 (1944);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3);华尔许的《目的地缅甸!》(1945);W.A.惠尔曼的《黄牛惨案》(1943)和《大兵乔的故事》 (1945);B.怀尔德的《通向开罗的五座坟墓》(1943)和《失去的周末》(1945);S.伍德的《战地钟声》(1943)和《金石盟》(1942);惠勒 的《小狐狸》(1941)和《忠勇之家》(1942)等。L.褒曼、B.克罗斯贝、 J.迦伦、R.海华丝、B.霍普、G.佩克、L.透纳和J.韦恩等演员在这 一时期加入了美国电影明星的行列。

从战后开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 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 (1947);S.多南和G.凯利的《雨中曲》(1952);福特的《亲爱的克莱 蒙丁》(1946);霍克斯的《红河》(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 《柏油丛林》(1950)和《非洲女王》(1951);H.金的《正午十二点》 (1949)和《枪手》(1950);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漂亮的混 血姑娘》(1949)和《欲望号街车》(1951);J.L.曼凯维支的《慧星美 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和《邪恶的和 美丽的》(1952);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斯蒂文斯的《阳光照 耀之地》(1951)和《原野奇侠》(1953);维多的《太阳浴血记》 (1947);华尔许的《白热》(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1950)和 《十七号战俘营》(1953);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 (1949)和《罗马假日》(1953);F.齐纳曼的《正午》(1952)和《走向永生》(1953)等。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 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 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主要发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

美国当代电影状况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纳里的《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蛛网》(1955)和《家在山那边》(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枪手》和《正午>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并出现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R.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J.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这一时期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R.阿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1970)和《纳什维尔》(1975);P.波格丹诺维奇的《最后一场电影》(1971);地密尔的《十诫》(1956);M.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1975);A.希勒的《爱情故事》(1970);休斯登的《不合时宜的人》(1961);S.库勃里克的《光荣之路》(1957)、《斯巴达克斯》(1960)、《怪癖博士》(1964)、《2001年太空漫游记》(1968)和《发条橘子》(1971);尼科尔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70);F.沙夫纳的《巴顿将军》(1970);G.西顿的《飞机场》(1970);斯蒂文斯的《巨人》(1956);怀尔德的《热情似火》(1959)和《公寓》(1960);惠勒的《宾虚传》(1959)。希区柯克在这一阶段拍摄了他最有影响的一批影片,如《后窗》(1954)、《眩晕》(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0)、《群鸟》(1963)和《玛尔妮》(1964)。

美国黑人演员过去在电影中只扮演次要的甚至是反面的角色,自S.波蒂埃开始,在《挣脱锁链》(1958)、《蓝斑》(1965)、《吾爱吾师》(1967)、《炎热的夜晚》(1967)和《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中扮演了正面角色,并开始尝试由黑人自己编导关于黑人生活的影片。从L.斯特拉斯堡在纽约开设的演员讲习班培养出来的M.白兰度、M.克利夫特、P.纽曼和J.方达等加人了电影演员的行列。从大学电影系毕业的年轻导演亦开始崭露头角,如F.F.科波拉的《教父》(1972)、《教父》(续集,1974)和《对话》(1974),G.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1973),M.斯科西斯的《穷街陋巷》(1973)和《出租汽车司机》(1976)等影片显示出美国青年导演在承继美国电影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为70年代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失去方舟的入侵者》(1981)、《金刚》(1976)、《超人》(1979)、《侏罗纪公园》(1993)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

在7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如W.艾伦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娜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家》(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1979)、《洛奇》(1976)、《蓝领》(1978);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g77)、《油脂》(1978)、《毛发》(1979)和《闪光舞》(1983)等。

美国电影评论

长期以来,美国只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而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70年代前后,美国电影学术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于1927年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除颁发一年一度的“学院奖”(奥斯卡奖)外,也逐渐加强了它的学术工作。1967年,在华盛顿和洛杉矶两地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院。电影资料馆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切斯特的伊斯曼电影资料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伯克利太平洋电影资料馆等。

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许多综合大学陆续设置了电影学院、电影系或专业,着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影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的影剧系和纽约大学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影剧剧作3个系。只就电影理论学科来说,获得电影博士学位的人数由60年代中期的200人激增至2000人。各种理论研究机构和学会的发展,各种电影学术性刊物(如《美国电影》、《电影季刊》、《广角》、《电影杂志》)的繁荣,为美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条件。

美国电影评奖活动中除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奥斯卡金像奖以外,重要的还有美国影评人学会奖和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金球奖”等。主要的国际性电影节有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电影展览、纽约国际电影节和旧金山国际电影节。

5. 摄影师 摄影家

        解答这个问题似乎一般人都能说出点一二来,但要准确而又严谨地区分画家和摄影师两者的差异,还是要做一些深入细分和归纳。

        摄影家在拍摄对象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在他打开镜头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还要快。在摄影过程中,不但要借助光影的瞬间表现,还要多次借助光影成像技巧、运用多种设备的辅助,离开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作用、离开镜头,摄影作品的产生便成为不可能。

        绘画则不同,它虽然也是通过光影表现手法再现某一个生动瞬间画面进行取舍再加工、但它创作过程显得从容而自由的多,作者有很多的主观性在作品里反映,因此画家可以将反复构思的瞬间凝结,存之于心,随后在画室胸有成竹地表现出来。绘画中的灵感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从众多瞬间画面取舍构思绘画主题,通过画笔、纸、颜料等工具构图布局、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正稿。

总结来说画家是用心和画笔来创造性地再现生活写照,摄影师用眼睛和镜头来真实记录现实。

       同是表现人物,照片可以是其人,绘画只能像其人,绘画可以达到神似,而摄影却可以做到记实。总之摄影与绘画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艺术门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内容至多8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字     
 
更多>同类摄影技巧
  • 一张好照片需要5个视觉要素
    一张好照片需要5个视觉要素
    视觉摄影是指用相机以一种视觉上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影像。在视觉上营造一种美的震撼。包括微距摄影、水下摄影、红外摄影、针孔
    02-22
  • 常见的拍摄角度
    常见的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拍摄者选择的相机位置和角度,它可以对照片的视觉效果和主题传达产生重要影响。常见的拍摄角度:1、正面角度正面角
    02-04
  • 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拍摄角度
    人像摄影是一种注重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摄影风格,而拍摄角度是决定照片效果和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常用拍摄角度:1、正视角:这
    01-27
  • 改变视角的摄影方法
    改变视角的摄影方法
    摄影视角是指摄影师在拍摄中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视点。摄影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以及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
    01-20
  • 佳能7D怎么样调节才能抓住要拍的点,拍出一虚一
    佳能7D怎么样调节才能抓住要拍的点,拍出一虚一实?小虫摄影工作室 为您解答!阁下想必是个新手 那么找到你视窗中的对焦点 调整对焦点到你要拍的人物 对准人脸半按快门 对焦 这个时候人物身前身
    01-08
  • 尼康50 1.8d af卡口 拿来手动对焦好用么
    我也是用D40的,手动对焦实在不怎么好用,而且因为我们的相机没有裂像对焦屏,所以很难手动对焦。为了这个我换了个裂像对焦屏,但是比较麻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拆相机。所以如果不是非常需
    01-07
  • 卡尔·蔡司Planar T* 50/1.4 ZE,接在佳
    关于合焦提示:和正常佳能镜头是一样的但是对焦的过程是需要手动来调整的当你手动拧动对焦环完成对焦后,半按快门,对上焦的焦点会亮(红),并会有合焦提示音,明白?因为ZE有光圈马达,所以光圈调节在
    01-06
  • 佳能d700和佳能d750的区别
    佳能700D和佳能750D的区别:1:700D是1800万像素,750D是2420万像素;2:700D是9个自动对焦点;750D是19个自动对焦点;3:700D是63区TTL全开光圈测光,750D是使用7560像素RGB加上红外测光感应器
    01-04
  • 单反快门优先和光圈优先怎么设定
    单反快门优先和光圈优先怎么设定快门优先:拍摄者设置曝光时间,由相机调整光圈完成曝光。光圈优先:拍摄者设置光圈值,由相机调整曝光时间完成曝光。手动(曝光):拍摄者设置曝光时间及光圈值
    01-03
  • 请问索尼全画幅微单A7II的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有
    请问索尼全画幅微单A7II的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有什么用?索尼全画幅微单A7II支持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功能,混合自动对焦功能是结合了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和快速智能自动对焦(对比度检测自动对焦)两
    01-02
更多>推荐图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