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记者相机
首先,记者用的相机像素方面不用要求过高,1200万像素就足够了,拍摄的照片用于打印或者网络浏览都没有问题。而单反相机有这良好的系统扩展性,能够让拍摄者的摄影技术完美的发挥。
2. 摄影记者拍摄
会拍照的人叫摄影师,发烧友,记者,摄影业余爱好者,美拍高手,会拍照的人很受大家欢迎和重视的,拍照是门技术活专业的摄影师拍出照片给大家一种美的感受,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很美,俗称大片,会拍照是一种手意,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才是摄影师。
3. 摄影记者相机推荐
十款最好全画幅数码单反:
1、佳能EOS 5DS:5060万有效像素的佳能EOS 5DS是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全画幅单反相机,照片细节惊人、自动对焦。
2、尼康D810:不仅在图像尺寸和细节上表现惊人,同时1200张的续航表现也全面超越了5DS。同时,尼康D810还支持micro-contrast调整功能,可以在平面模式下带来最大的动态范围。
3、佳能EOS 5D Mark III:与尼康D810的直接竞争者就是佳能的EOS 5D Mark III了,而这是一款对也与单反爱好者也充满了吸引力的产品。细节优秀、低噪点、优秀的HDR模式。
4、尼康D750:它与D810一样均配备了2430瓦你像素传感器,但是价格便宜了大约四分之一。与“小弟弟”D910相比,D750的AF、计量和视频拍摄等都更加出色。虽然连拍功能并不太强大,但是HDR和其他特效模式让D750使用起来非常顺手。
5、尼康D5:D5是尼康最新的旗舰单反,支持12fps连拍,并且拥有全所未有的3280000 ISO,同时还有173点自动对焦,速度也非常惊人。
6、佳能EOS-1D X Mark II:1D X Mark II是佳能的顶级产品,专为体育记者和摄影师打造。虽然它没有尼康D5那么“变态”的ISO,但是在低光环境下拥有更好的拍摄效果。
7、宾得K-1:宾得K-1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机身、全画幅传感器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它的Pixel Shift技术非常不错,尽管效果提升比较微妙,但是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创新。
8、尼康D610:尼康D750很好,但是D610能让你更省钱。与上一代D600相比,D610在相机质量和画面效果上都有提升。尽管D610在像素上与尼康D7100相同,但是更大的传感器尺寸可以实现更好的动态范围以及更少的噪点。
9、佳能EOS 6D:佳能6D是对尼康D610的回应,并且也是佳能最便宜的全画幅单反。2020万像素传感器看起来一般,但是整体效果不错。
10、尼康Df:它有非常时髦的外观设计。Df模仿了尼康经典的FM系列35mm复古单反,并且让人惊艳的是,虽然机身设计非常紧凑,但是并没有影响整体的性能。1620万像素偏低,但是拥有非常不错的弱光拍摄表现,与竞争对手相比,是一款具有鲜明特点的产品。
4. 记者 摄影
摄影记者是记者的一种,是指主要以摄影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摄影的能力和记者的能力并存。摄影记者不仅仅是拍照,和摄影师还不同,摄影记者拍的照片不要求具有艺术性,而注意是新闻性,通过所拍的照片反映出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即图片即新闻,用图片来传递新闻。
5. 摄影记者相机寿命
普通数码单反 普通电子快门 3W-7W次
质量稍好的电子快门,中高端的单反10-15W次(号称15W次以上)
机械快门10W次以上
质量好的快门,比如徕卡相机的工艺,说是能使用一辈子,但是我觉得30W次左右差不多了。
所谓快门寿命,其实也是一个十分模糊的说法。关键是看你怎么用了,我的D80很少用,这么多年下来,虽说快门不下3W次,但是使用频率少,没出现任何问题。我的徕卡1964年到现在没修过,快门照样精准。要是像记者那样,一天按个1000次,这种折磨快门没几天就得换了吧……
6. 摄影记者相机怎么用
摄像师,再过去,专业拍照片的叫照相馆,那那时候人们称照照片的人师傅,而现在专门照片的人成为摄影师或者是记者,这两种人,他们的职业就是专门照片录像,对于录像师来说,照片的时候很少而记者是经常拍照片的,用照片来表达他们要表达的某些事情,使事情变得生动而真实
7. 摄影记者相机设置
不同的相机,有不同的用途。条件允许的话,省去了换镜头的麻烦。
以本人为例:
宽银幕镜头摄影,需要高档的APS—C的相机;
而全幅相机,则适合24--70镜头摄影。这样,外出携带两套相机是最适宜的。
8. 记者职业相机
这行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说到哪是哪吧。
1、收入
一线的记者做的好的,央媒的一年各种收入加起来40W+;省级媒体记者一年30W+,地市级媒体 15~20W,不过这部分人都不会很多,都是业务精英,一个单位里两只手数的出来。二线省会普通小记者月收入2500~5000不等。 从媒体类别来划区别的话,报社现在收入福利降的很厉害,裁员裁的很凶;电视台不死不活,广告收入逐年减少,但人事比报社稳定一些,人才出走还没有那么严重,不至于像纸媒大崩盘的节奏;新媒体公司的整体待遇和电视台差不多,但去新媒体公司做记者没有记者证没有采访权,只能做做软新闻。2、工作强度
个人觉得是电视台 > 网络媒体 > 新媒体公司 > 报社/通讯社
电视台一般是排休或者单休,强度大,每天都要出新闻,要拍要剪,碰上严格一点的制片要等节目播出之后才能下班,当然我说的是日播新闻的记者,专题片的另说,并且可能要提摄像机回家值夜班怕突发新闻。 网络媒体跟新媒体坐班较多,各个单位情况不同,不一概而论。 报社跟通讯社比较闲,工作强度较小,不用打卡,上班时间自由,上班下棋练书法的大有人在,通过稿分来进行绩效考核,碰上大事可以提前完成稿分任务,年底就基本歇息了。3、记者素质
国内最好的记者还是集中于新京报、财新、南周、南都、央视、凤凰这些精英媒体之中,后起之秀如澎湃、无界、界面等等,势头强劲,但其实也是借助这些精英媒体中出走的很多老班底。 省市一级媒体能做深度报道的就很少了,大事就用通稿,外派的越来越少了。一是单位普遍要求本地化、生活化的新闻,抓好本地受众,不要求记者去做费时费力的深度报道,二是省市媒体都受当地宣传部直接管辖,做本地的深度报道多数时候就是在打当地政府的脸,几乎是直接封杀的态度。 国内记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素养不高,很多网编或者小记者,半路出家的不少,正经本事没学多少,忽悠加蒙人的路子倒是一套一套的,网络新闻标题党泛滥,移花接木的太多,有时看了真是想打人。对于一些涉及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现在部分新闻人跟专家打个电话确认一下的工作都懒得做,非一手的新闻资料,交叉验证的基本程序都不走,就不谈多客观,如何能引导舆论的良性讨论了。4、新闻理想
我觉得很多说什么新闻理想已死就是个伪命题
,不管政治环境如何,不管媒介环境如何,一个新闻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是非观不能丢吧,一个新闻人先学着把新闻报道做的严谨、客观、专业,再去谈新闻理想吧,什么经验都没有,新闻要素还没摸齐呢,新闻理想就死了。 再说,这就是一份工作,别把自己放的太高,放的太神圣,
就跟会计要把账目理清,医生要把病情摸透、律师要把卷宗反复看明白一样,首先要做到的是专业,再谈如何能对谁负责
。记者确实有监督社会的责任,但并不是除了搞揭黑报道,除了揭露贪污腐败就不能改变社会了,有这份决心可以写内参啊,也可以投检举信啊。 不如先学会做一个专业的记者,再去做你理想中的那种“社会良心”记者。等你足够专业,你自会有很多途径去解决问题,做一些改变。君不见喊新闻理想已死的,都是新闻实践干的不咋地的人,
做的好的记者都在埋头苦干,做力所能及的事。谁也不能一篇文章就改变过期疫苗、毒奶粉的社会怪相,但你可以争取做到像邓飞一样,让贫困山区的孩子多吃几顿免费午餐,像王克勤一样,关注尘肺病群体,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缓解痛苦。5.职业成就
我觉得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拿奖,中国新闻奖之类的
,基本与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有直接关系,碰上那种大新闻了,一篇好稿子出来,一辈子都可以靠这个吹牛逼了。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新闻产生的社会影响
,当你掌握着媒介资源的时候,确确实实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我国记者的名声虽然当今在互联网上臭的一钱不值,但对很多饱含冤屈或者亟需帮助的小市民、农民、山民,你就是青天大老爷,你的一篇稿子,一次报道,有时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我有个师兄,采访时碰见了一个父亲卧床不起,小女儿十岁不到就担起家庭重担的困难家庭,他为他们拍摄了一组图片专题,这组照片后来获奖,并被国内媒体广为转载。他随后通过公益组织,为这对妇女筹得了十多万的善款,用于改善生活,这对父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你说这算不算成就呢? 另外多说一句,传播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叫“沉默的螺旋”,
定义我抄过来了: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简而言之,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在中国,通常在工作上做的不顺心的人,会将问题都归结于职业不好,程序员天天写代码好累啊,医生要读好多年书起薪好低啊,律师司考这么难过学法律伤不起啊,会计师工作压力大好怕猝死啊等等。天天喊累喊苦的人更容易收获另一个同类点赞取暖,但你见过哪个行业行业精英天天一起抱团显摆?
总体而言,我的结论是,记者这一行的收入待遇与我刚刚提到的程序员、律师、医生等等相比,略微偏低,但我觉得这是因为普通小记者并没有太高的门槛,行业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知识积累的成本都要低于这些行业,所以收入比上述职业低一些我觉得也不至于太离谱。社会地位在网上很低,在键盘侠嘴里一钱不值,但在生活上属于正常,至少归于较为体面的一类工作。 新闻记者的生活很辛苦,四处奔波,生活很难规律,但也能看见许多平常人看不见的真相,在记者眼里,这个世界更复杂,更真实,更痛苦,也更美丽。柴静不就曾在自传里动情地写出过“我特么爱死这个工作了”的矫情文字么。记者这个群体特殊就在于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话语权,通过他们的文笔,这个对于职业的调侃和抱怨会被大大放大
,但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这点理性思维能力和分辨能力应当具备。另外,我是个挺较真的人,题主说北大教授讲座开篇给你们讲新闻理想已死,是哪个教授,叫啥,我倒是想看看他咋这么想不开啊
哎,得票最高的又是抖机灵耍段子的... 困了不写了,如果看客们还有啥想听的赞了在评论里留言,我有空接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