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胶片摄影之父是谁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受到缝纫机的启发发明了活动电影机。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
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卢米埃尔兄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经过自己的创造,于18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灵活轻便的手提工“活动影戏机”。
结构
这是一种既能摄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机器。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片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器的转动机构。它备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
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2. 彩色摄影之父是谁
鲍姆嘉通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他首先提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成就了他在美学史上的功绩和地位,被誉为“美学之父”。
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了他的美学专著《美学》第一卷,标志着这门新科学的诞生。
鲍姆嘉通图
鲍姆嘉通的美学是建立在莱布尼茨和伍尔夫的哲学系统上的。在《美学》第一章里,鲍姆嘉通这样界定了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知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莱布尼茨画像
鲍姆嘉通的美学以理性主义的哲学为基础。他认为人的认识分为两部分,一是低级的感性认识,二是高级的感性认识。研究理性认识的理论是逻辑学,研究感性认识的理论则是美学,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而“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
鲍姆嘉通不仅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美学与逻辑学对立起来,而且,他关于美的定义也是承袭了理性主义者“美在于完善”的传统看法。
由此可见,美学虽然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提出的,同时也就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这两项任务之所以结合成一个,是因为鲍姆嘉通把莱布尼茨的“混乱的认识”和伍尔夫的“美在于完善”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认为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
完善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它可以凭理性认识到,也可以凭感官认识到。凭理性认识到的完善,例如一个数学演算式的完善,是科学所研究的真;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例如一首诗或一朵花的完善,就是美学研究的美。
鲍姆嘉通把“凭感官认识到的美”和“对象与物质的美”严格区别开来。他承认离开认识主体的对象与物质”本身可以有美,但认为美学所研究的是凭感官认识到的美,这种美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美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一个定义就同时顾到客观性质和主观认识。
3. 艺术摄影之父是谁
《人生的两条路》是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于1857年创作的银盐工艺的艺术品。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原籍英国,生于瑞典,早年从事绘画,1853年转行摄影,1857年,雷兰德在“曼切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多底叠放摄影作品《两种人生》。这是一幅16英寸X31英寸的照片,模仿拉斐尔《雅典学院》的绘画风格,以道德寓意为题材,构图颇具有诗意,左边是勤勉,右边是娱乐,中间是悔恨。《两种人生》的成功表明,摄影可以作为艺术的创作手段,在艺术殿堂里与其他艺术鼎足而立,使摄影照片第一次在艺术展览会里与摄影艺术成就,他被后人誉为“艺术摄影之父”。
4. 近代摄影之父
照相机是1839年发明的。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记录影像的.设备,它们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比如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
5. 被誉为摄影之父的是谁
世界知名的摄影大师,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人像摄影家和时尚摄影之父。
1904年,他拍摄了著名的《池塘月色》,1955年,久负盛名的斯泰肯举办了一个轰动世界的《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1945年他制作的有关太平洋上的海军战役纪录片——《女斗士》,获得奥斯卡奖。他也成为纽约第一位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摄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