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相机如何手动调节曝光量啊?
尼康单校准亮度方法:
1、色彩优化校准:
尼康的校准分为:标准、自然、鲜艳、单色、人像,风景、平面。所谓校准,就是在处理原始图像信息时,加入有关锐度、清晰度、对比度、亮度、饱和度、色相等参数的调节,使得画面带有一定的风格。我们在RAW文件中也可以载入相关参数。
校准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适合人像的低饱和度校准、适合风光的高反差或者高饱和度校准、正常拍摄校准和黑白四类。
2、动态D-Lighting:
调节亮度一个比较是实用的是D-Lighting,佳能的叫法是自动亮度优化,它的作用是在大光比环境下,自动优化光比,提亮阴影,压暗高光,从而保留更多细节。在这里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将D-Lighting设置为自动(或者标准),对我们的照片画质提升有很大帮助。不过值得提醒的是:D-Lighting或者自动亮度优化是建立在测光的基础上的,因此仅对全局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下有效,当我们使用点测光时效果不明显。
3、降噪设置:
长时间曝光降噪是指在曝光时间较长时,机身会对长时间曝光产生的热噪进行降噪处理,这类降噪的原理是,在拍摄完成后,相机会在拍摄一张全黑的图片,从而根据全黑图像的热噪计算出原式文件的降噪信息。
不同与长时间曝光降噪,高感光降噪只存在与JPG中,而在RAW文件中并不体现,而且,高感光降噪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模糊算法,通过涂抹从而降低噪点,因此无论任何机器,高感光降噪都会对画质产生影响,而高感光降噪的表现,取决于机身处理器和厂商算法。
4、自动感光度:
自动感光度是一个很好用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夜晚或者使用外接闪光灯的时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大胆开起自动感光度,但是如果您想要进行创意操作,还是建议关闭为好。
单反相机的暴光补偿怎么控制
很经典的口诀:白加黑减拍雪的时候增加曝光补偿,拍煤炭的时候减少曝光补偿!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 1.什么是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具有丰富层次的底片一般都可称为曝光正确,现代的照相机大都具有内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按测光表提供的数据拍摄便可使多数底片获得基本正确的曝光,这是因为测光表读取的是18%的灰色影调,18%的灰正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例如我们的肤色。但是正确曝光并不等于最佳曝光,尤其是对于白色的或明亮的物体占主导地位的画面时,单纯地按相机的测光数据拍摄则会出现明显的偏差,也就是说照片上的白色物体、明亮物体、黑暗物体所表现出的都是18%的灰,这样的照片自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没有入射式测光表或灰板的条件下,曝光补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见的具有自动曝光功能的相机一般都有曝光补偿功能,而手动曝光的相机则需要通过快门、光圈的控制来补偿曝光量了。从下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不同曝光的结果。 ● 增加曝光量 按白色茶具测光、曝光,画面主体影调灰暗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0.5EV曝光量(半挡),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1EV曝光量(1挡),白色主体得到正确表现 ● 减少曝光量 按黑色主体测光、曝光,黑色主体影调浅淡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0.5EV(半挡)曝光量,黑色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1EV(1挡)曝光量,主体的黑色得到正确表现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曝光补偿对于景物表现的重要作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摄影者常用“白加黑减”四个字来阐述曝光补偿的要领,由于各种景物的反光率不同,所以补偿范围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所以摄影者应该养成仔细地观察景物,养成分析黑、白、灰之间的均衡度和反光率的习惯,从思考和实践中去把握自己所需要的曝光要领,拍摄出精彩的作品。 2.曝光补偿原理 如果是全自动的,相机本身就有曝光补偿装置,一般是以正常值增减三级,补偿的依据主要是看拍照条件,比如是顺光还是逆光,顺光亮,逆光暗,暗则应该增加曝光量;被摄体,比如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拍黑人就要比拍白人增加1、2级曝光量;周围环境反射光线的强度大小,强度大适当减少曝光,小则可以适当增加曝光等。 如果是手动设定快门与光圈值,那你应该知道快门与光圈是决定曝光量大小的,那么,根据上面所说的那些,适当提高降低快门速度,扩大或是收缩光圈就可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一般自动的曝光补偿是修改相应的光圈值。如果你追求相片的动感效果,那么应该使用快门先决功能,也就是说,快门除了控制通光量外,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使相片有特殊的动感效果,比如说,快门速度特快,可以把肉眼看到的水柱凝结成水珠,快门速度慢,又可把同一对象的水柱变成水帘,有这样的追求的话,你可以先把快门固定下来,让光圈作相应补偿;如果追求景深表现力的不同的话,就应该使用光圈先决功能,就是先把光圈固定下来,让快门速度去做相应的曝光补偿。 3.曝光、曝光补偿值(EV)号 曝光的定义是多少轻命中相机的传感器. 这主要取决于相机设置快门速度和孔径. 曝光值(称为电动)是代表人数设定相机曝光. 我们将解释什么是数字方式,以及如何使用曝光补偿. 曝光取决于两件事:通过光取得多大的照相机镜头的传感器和传感器暴露多久. 前者是功能价值,而后者的口径是功能快门速度. 暴露值是多少,这可能是轻量能打到传感器. 必须认识到,暴露值是衡量传感器是如何曝光的曝光程度的多少,而不是根据实际命中传感器. 曝光值是独立如何点燃现场. 比如一双孔径和快门速度代表值相同,如果曝光值都用在一个非常明亮镜头当天或黑夜. 每次逗留数值和快门孔径代表所有可能导致同一场合曝光. 虽然曝光值是同一口径不同的价值观和快门速度组合由此图片可以很不同(孔径控制景深,而快门速度控制多少议案抓获) 电动汽车是指为0.0曝光定于孔径F数1.0,快门速度为1秒. 其他所有接触到一些相对价值. 暴露了价值数两基地规模. 这意味着每一步骤EV-71型正负1-代表曝光(实际结合,命中传感器)被减半或一倍. 也不太可能,你会发现自己的绝对设定曝光值. 最不支持进入相机曝光值可言. 但是当你将使用曝光值设定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办法确定一个暴露镜头,什么是低于或高于自动检测. 相机自动曝光设定不健全,一些场景效果下暴露照片或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可以解决问题也是一样,当你有用得到的照片还是有点过分暴露. 当您选择设置曝光补偿值曝光,加上目前曝光设置. 通常曝光补偿值不超过+/-5电动. 比如赔偿-暗暗将图片(或减少暴露),而赔偿2电动将使光明(以上暴露).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用曝光补偿对光明日. 降低曝光补偿使用商品-0.5ev或宫内获得更丰富的色彩和细节. 曝光值也可配合使用自动标注. 在使用自动曝光每次你带括号相机摄影照片需一系列额外为你每一个稍有不同的体验. 你可以把电动之间每一步图片. 4.曝光补偿和闪光补偿的区别是什么 曝光补偿是通过改变ISO来对照片补光 闪光灯曝光补偿是通过内置的闪光灯对照片补光 “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是闪光曝光补偿与连续光曝光补偿的最大区别点。当主体与背景距离足够远时,闪光曝光补偿主要考虑测光模式和主体的反光率,而不再考虑背景,因为这时闪光对背景的亮度变化已可以忽略。而普通曝光补偿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考虑背景的亮与暗。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