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州昆曲摄影
昆曲是苏州昆山的地方戏。
1,昆曲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部分——戏曲文学(诗)、戏曲身段(舞)、戏曲音乐(歌)。欣赏昆曲,就得从这三个方向来了解这门艺术。
2,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拓展资料:
1,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2,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3,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
4,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6,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
7,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8,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
9,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 苏州昆曲艺术家
苏州的名人柳亚子、顾颉刚、叶圣陶、胡绳 、沈寿、贝聿铭、潘迎紫、刘嘉玲,韩雪,潘虹、朱迅、沈冰等。
1、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4、韩雪,1983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影视制作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5、刘嘉玲,1965年12月8日生于中国江苏苏州,1980年随父母移居香港,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
3. 苏州昆曲院
苏州昆曲院,每周五,六都有演出。周日下午,昆曲博物馆有演出。都是专业演员。观前街光裕书场,平江路大儒巷书场每天下午都有长篇评弹。光裕晚上也有演出。也都是评弹团的专业演员
4. 2021苏州哪里有昆曲表演
|
拙政园
1.4公里
苏州博物馆
平江路历史街区
140米
狮子林
狮子林江苏>
如果要听昆曲的话,强烈推荐这个地方。今天的重头戏是昆曲博物馆,在平江路那边。性价比高。吃的也很多
今天的重头戏是昆曲博物馆,在平江路那边。下午2点有昆曲表演。去时快2点了,前面的座位坐满了人,只能坐在两侧,但因为有人和柱子挡着,
5. 苏州昆曲演戏所
如果想听苏州评弹,苏州听评弹的地方很多,仅仅甚至城区就有三十多处,现在一般的休闲茶楼也有,其中比较有名而且比较传统的地方是光裕书场,在第一天门路上,就在步行街后,仿古建筑,说书先生一直是在圈内较好的.“戏博”评弹,在戏曲博物馆内(山塘街道张家巷口里),买了书票可省戏曲博物馆的门票.苏州定园的茶楼评弹也很有名。茶楼有两层,二楼可以听评弹吃茶和点心.另外园林式茶楼还有乐桥北堍的怡园、仓街一带的藕园,尤其怡园,室内陈设、装修式样全部以吴地古典风格为主格调,配以江南丝竹背景音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园林茶院。
里面的包厢亦是极有特色,每一个都以“月”起名,风格不相雷同,并且沿用了旧有房屋的结构,天井、大大小小的房间和里面摆设借景得十分自然,使得怡园之环境,怡人肺腑,心旷神怡,吃茶听书是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