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玛米亚rz67镜头推荐
玛米亚相机用塞柯(sekor)摄影镜头,没有变焦镜头,全部为定焦头。从37mm广角到90mm标准镜头,最长焦距的是500mm镜头,共有10几款不同焦距的镜头。
2. 玛米亚7 150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照相机(20张)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 照相机珞)做基片的胶卷。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徕卡单镜头旁轴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光学旁轴取景器。
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机生产主要是引进德国技术并加以仿制,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徕卡相机仿制了L39接口的35mm旁轴相机,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制造出了旁轴相机。
PENTAX的前身旭光学工业公司1923年开始生产镜头,随着日本侵路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队对光学仪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尼康、宾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学仪器厂都接到了大量的军队订单,为侵华日军生产望远镜、经纬仪、飞机光学瞄准仪、瞄准镜、光学测距机等等军用光学仪器。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军队订单已经不再有,战后军工企业为生存不得不转向民用品的生产,光仪厂商尼康、佳能、宾得都先后开始了照相机生产。
1952年宾得引进德国技术并引入德国“PENTAX”品牌,生产出了“旭光学”的第一部相机。1954年,日本第一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旭光学-宾得公司制成。1957年作为日本照相机的后起之秀,又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镜光学取景的单反照相机。此后美能达、尼康、玛米亚、佳能、理光等公司争相仿制、改进单反照相机及镜头技术,从而推动了民用照相机技术在日本的发展,世界单反照相机技术重心逐渐由德国转移到了日本。
3. 玛米亚镜头m和x
makina67算算已经用了快10年了,挺好的机器,金属感特别强烈,感觉很扎实,耐操,携带便携,用起来比禄来省心,不怕磕碰,至于镜头锐度,我感觉很好了,(mamiya7没用过,现在也炒得太高了。)
要说缺点的话,67的画幅不是很喜欢,本人喜欢66画幅的
同是镜间快门,科帕尔快门动静还是比禄来上的compur快门动静大太多了
makina的遮光海绵老化,容易漏光,并且不好粘(我自己粘了几次,可能手艺不到位)
总而言之,makina67是一台值得保留的相机,若果坏了修不好,我会再买一台
找了几张自己用makina 67拍的片子
4. 玛米亚rb67历史
胶卷机:
就画质和色彩而言,胶卷机肯定是比拍立得要好上不少的,胶卷冲洗后,还可以扫描进电脑里进行后期的处理,所以如果你对照片要求比较高,建议选择胶卷机。
胶卷机很多都是机械结构,复古的机身很有收藏价值,但是对焦,过片,倒片都需要手动处理,稍微后期一点的如佳能的eos系列是可以自动对焦和自动倒片的。
这也就导致胶卷机入坑门槛会比较高一点,但是也不用担心,其实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去b站找找视频学一下,应付日常生活和旅游的拍照是没问题的,首先要学会你机子的使用方法(一般都有人做视频),其次要学会摄影的一些原理,比如最基本的三要素,iso,光圈,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了解清楚,因为胶卷机不像现代的数码相机一样,选个自动模式按快门就完事了,它需要摄影师对曝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欠曝会导致画面偏暗,过曝会导致画面过亮,不过也不用太紧张,胶卷的宽容度还是很好的,一般来说过曝一两档都没问题。
在这里推荐我入坑的机子:佳能AE-1。
拍立得:
在我的学校很多女生都有一台拍立得,这一点可以体现出拍立得最突出的特点:便携。
我现在常用的胶卷机是玛米亚的RB67pros,加上一颗90mm的sekorc镜头重2.5kg,我觉得不是很多人能坚持用这台相机拍照哈,我自己也经常被困扰到,就算是135的胶卷相机,很多也是金属制品会偏重(当然上面提到的AE-1有很大一部分是塑料所以会比较轻,但是佳能却把塑料做出了金属的感觉)
而拍立得很多都是塑胶外壳,偏轻,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越了很多胶卷相机了。
除了便携,最重要的当然是它出片的速度,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我的女同学和闺蜜拍照会直接拍两张,等两张都显示出来了就分一张给闺蜜,用来记录生活非常方便。而我拍完一卷胶卷,从冲洗到扫描要大概经历两天时间,所以如果我和我一个住的比较远的朋友拍完照,想要给他一张照片必须等两天后照片扫出来,再用电子版发给他,会比较麻烦。
而拍立得入坑门槛很低,这一点各位都心知肚明。
但是,但是,不要觉得拍立得机身600块钱很便宜,拍照就便宜。
5. 玛米亚rb67使用教程
你可以买转接线,如果是引闪的话可以买pc转pc的,具体看你用什么方式转或者你的引闪器支持什么接口,本身镜头上是pc口的。
6. 玛米亚rz67样片
美国AWARE-2试验机10亿像素 仙娜1.92亿像素数码后背,能够支持的产品包含了仙娜p3/p2/p/x、Hy6、玛米亚RZ67/ProII、RB67、645AFD、富士GX680I/II/III、康泰时645AF、哈苏V系列以及H系列 佳能之前发布1亿2000万像素APS-H感光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