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度四摄指什么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恶口 五、不两舌 六、不妄语 七、不绮语 八、不贪 九、不嗔 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 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2. 什么是四摄六度白话文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所谓“乘”,,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 六度是指
这些统称为音程,音程以其和谐程度分为完全协和音程(包括所有的纯音程如:纯四度,纯五度);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以及所有的增减音程)。
音程是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关系,它所包含的音级数称为度数。 例如:B—C之间就是一个半音关系,它们所够成的就是小二度。
4. 六度四摄三十七道品
佛者,觉也。“佛为法本,法由佛出”,佛法就是佛觉悟并宣说出来的法,是谓“诸佛常法”。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自然就是佛说的法。将释迦的言教集结成文字,从言教中又可析出教法即经,教诫即律。又,广义上说“世间一切微妙善语皆是佛法”。诸菩萨、祖师大德译注佛所说法,使正法流布海内古今。且凡依“诸佛常法”而“入佛法相”者亦名为佛法。因此有三藏十二部之经、律、论。由是可知,三宝已出,即佛、法、僧。佛者自性觉,法者自性正,僧者自性净,这是自性三宝。
《成唯识论》:“法谓轨持。”即方向与方法。《俱舍论》:“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都是讲佛法归结于学理与实践两个方面。再细分之,法有四种即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分别对应信、解、行、证,学佛讲求解行并进。学佛的修法有戒、定、慧三学,佛陀遗教以戒为师,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知止而后有定,观照而后得般若智慧,只有止观并运、定慧双修,相辅相成才能不偏不倚。因此佛法既是理智的也是德行的(印顺法师语),既是科学的又是经验的。
佛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一说四法印,加有漏皆苦。这是印证契入佛法的依据。《大智度论》:“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此一种为一实相印。无论是三法印(四法印)还是众法门无非揭示诸法之实相。如何证悟诸法实相,如何契理契机听闻佛法?佛陀为众生开解五乘佛法,以利不同根器者。
人乘 - 五戒
天乘 - 十善
声闻乘 - 四谛、三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缘觉乘 - 十二因缘
菩萨乘 - 六度、四摄
天台教观以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教为权教,示一乘之理为实教。三乘是佛方便说,统归一佛乘。天台判教五时八教,将佛陀经教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种教法:化仪四教顿、渐、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华严判教三时五教,三时:日出、日中、日落;五教:小乘、大乘始、大乘终、顿、圆。《大般涅槃经》中将佛法譬喻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方便对佛陀言教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纲以挈领。
法门无量常以八万四千喻,《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各宗各派悉有入佛门径。众人根器不同,有先学唯识的,有先学经论的,有倾慕藏密的,有青睐南传的,有摄受禅法的,有老实念佛的……然而,无论哪一法门都需先入门,再一门深入,证悟究竟。《阿含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对于某一系统的接触、学习、体会、实践、印证、起悟,也即从“闻思修”入手的过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根性的人所认同的也是应该去做的,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以后才能更清晰的解答、消除种种烦恼疑惑,抑或是得出新的疑惑。如此以楔入楔,直至无楔可出,无楔需入。
5. 六度四摄八正道
这是一幅有意思的对联,二四六八十入世,九七五三一还源,横批,指月。
据说,有想上终南山者懂的其义方可进山,而在终南山修道参悟者说得其真方可下山。我们就看看大神们的解释吧。以奇溯源,以偶发源,先转一圈然后一泄千里,一、三、五、七、九易初始素,必以五方之术,方可还源,必求金木水火土方。上联识神越用越灵,下联元神愈静愈真。横批:这道理就像上弦月下弦月一样。识神,元神都是道家修炼的概念,并且有实体的客观存在的。坤中含阳是至宝,黑中有白终归离。光明普照,何物不归依。九还七返三五一,龙虎相将入神室。灰池闭炼天地间,方知大还功已毕。乾坤不合相回避,志士元知在天地。十月怀胎母子分,贤者何曾更运气。也有大神理解为二八周天说,情来归性乃还丹,龙女献珠也,情性之说。出世入世是一对对立的生命状态,当然对立也可以统一,神行合一。来来回回,回回来来,总是回来; 回来来回,回去往来,不如不来。阴尽阳纯。大家了解河图洛书,一定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相关性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个越来越执著,一个越来越放下。就像初一和十五月前后,不同时间月的圆缺表象。观他人顺,观自在逆,一灵独耀。顺则入世,逆则还源,横批认指为月? 对联一般是从右到左念,二四六八十从少到多并用入世点题,我的理解是形而下世间法要灵活变动,对症下药,如同八万四千法门,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世事。九七五三一从多到少,并用归源点题,归源属于形而上出世法,说的是为道日减,至于无为的道理。古人看重奇数,属于阳,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配合而生万物,右联左联互相贯通。其实合起来就是一个零,而这个零是本性,是一念之前,无法用名词形容,也无法用意识去思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可以说若有所相,皆属虚妄。所以横批指月,是说这一对联不过是指月的指头,月亮在哪?大家去实证吧。双数为阴 单数为阳。先天。二四六八十与九七三一五论的是河图,属先天乾坤。洛书属后天。而月相有八对应先天八卦。对联,二四六八十入世,九七五三一还源,横批,指月。二四六八十入世,这是说众生根基千差万别,所以度众生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九七五三一还源,这是说修行是减法,修行要回归自性清净心,放下对妄想的执著,证到一念不生又了了分明时即是回归到我们本源的佛性。指月:无量修行的法门包括经书文字语言都是那指月的手指并非是月,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何是月呢,唯有你亲自见到自己的空性自然明白。二入四行六度八正道十地入世…… 九耀七星五行三仪一太极归源…… 好对子!作品和艺术的区别之处就在于,作品没有生命,艺术有生命。生命就是变化,这对子就是这样,左右之数相对加起来就是十一,十为圆满,为何多出来了个一,一就是跳出来,舍去,放下,这指月二字极妙!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双数联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法,单数联指万法归一入无我,横联,只能指引方向而不可言喻。我猜一下,看看我有没有上终南山的机缘:二八四六十,脚,手,头及转轮。九七五三一,脊椎及里面的露珠。月:胃。指:分成三部分,一凿,二提,三火。二,四,六,八,十是递增是加法是入世。九,七,五,三,一是递减是减法是出世。道德经不是说了吗,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很好理解。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解释,有一万种悟法,哪有说明白好,非要故意绕圈。以奇为用,其用一源。以偶为体,其体十方。你悟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