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学良手下刘
四川军阀始于熊克武。
四川督军,蓝党人,熊克武:
191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创造防区制,给军队划分地盘,从此演变出大大小小数十军阀。每个军阀下还分为更小的团营级别头目,各自占据地盘收税,甚至制造银元铜钱流通,实际就是县级土皇帝。
最初的四川主要为三股力量,北洋军阀,西南滇黔军阀及势力单薄的本地军人,前面两大势力基本上在1918年被驱逐出川。北洋通过杨森刘存厚等代理人进行渗透,而滇黔军阀在四川的横征暴敛激怒了本地军人,最终本地军人获胜,熊克武为安抚搞出防区制,也开启了延绵不断的混战。
混战前期主力是熊克武、颜德基、杨森、刘存厚、刘湘、赖心辉、刘成勋等。到1932年二刘决战结束,刘湘初步确定领袖地位,此时四川军阀部队约60万。
曾拥有21县与15万军队的川东王颜德基:
1935年,刘湘在蒋的支持下统一军政,担任四川省主席与川军总司令,废除防区制,派遣官员治理地方,收紧财政,各地军阀丧失发展能力,力量逐步衰落。
川军总司令、巴壁虎刘湘:
经过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打击与刘湘的大肆吞并,四川军阀只剩下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州七户。其中的后三位基本可以忽略,兵力最多的杨森也不过2万人。
水晶猴子邓锡侯:
刘文彩的弟弟,刘湘的叔叔,西康王,号称多宝道人的刘文辉:
后面的大体发展是,孙震为田颂尧副手,田于1935年堵截红四方面军不力被撤职,孙担任军长。后面孙震被蒋猜忌,被迫将军队交给侄儿孙元良(黄埔一期),1948年于淮海战役中被歼灭。罗泽州因作战不力被撤职,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杨森在1949年底与孙震光杆飞去台湾到老。
抗战殉国最高级别将领之一,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
1938年,刘湘病死,所部分裂,郭汝栋、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范绍增先后投蒋,剩余基层军官推举潘文华领导对抗,但部队被分割使用。整体说,刘湘所部为中央军吞并。1949年,川军只残余刘文辉邓锡侯不多的军队,与空头潘文华田颂尧等人起义。
2. 张学良手下副官
徐承业一生跟随张学良左右,两人出生入死,结局也是为了张学良而死。
张学良乘车抵达张家口车站,副官徐承业察觉到周边气氛不对劲。拦住了张学良,说:“军团长,我觉得情况不对,我替你下车训话。”得到张学良默许后,徐承业从容地往车下走。谁料想刚走下车梯,预先埋伏好的狙击手以为他是张学良,便开枪击中了徐承业的太阳穴,徐承业当场倒地身亡,临死时来不及说一句话。徐承业遭遇枪击身亡后,车站上顿时乱作一团。车上、车下的奉军官兵互相对射,张学良乘坐的专列弹洞累累。在张学良卫队的猛烈攻击下,乱军终于被打散。张学良的副官徐承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张学良的安全。
3. 张学良麾下
是六子的姨家表哥,新民人。
刚在表嫂家吃完饺子的张学良出门就遇到了表哥,表哥高兴坏了,连连邀请张学良跟他回家,让他表嫂包饺子给他吃,可是才吃过真正饺子的张学良见了表哥哪里还敢久留,连忙找借口跑了,让表哥很是费解。
4. 张学良手下刘姓将领
宋 陈普
《咏史上·张良四首》-诗词正文
乳口摇牙向白蛇,一朝电拂青浪沙。
下邳不得编书读,帷幄何妨佐汉家。
宋 刘克庄
一槌复九世雠,编书封万户侯。
指视紫芝翁出,身从赤松子游。
清 无名氏
除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伴旧烟霞。
如今已得全身计,不是他年博浪沙。
王安石《张良》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谢灵运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李商隐《骄儿诗》节录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宋代唐荐的《子房庙》:
博浪沙头触刑车,潜游东夏识真符。
风云知略移秦鼎,星斗功名启汉图。
商老已来宁少海,赤松还约访仙都。
雍容进退全天道,澶澶高风万古流。
李白《咏汉中》
徒为风云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见青天,扪蛋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身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河南开封人郑鲜子的一首诗,《行经张子房庙》
七雄裂周纽,道尽鼎已沦,
长风晦昆溟,潜龙动泗滨,
紫烟羿丹虮,灵媪悲素鳞。
督 亢 陂 (清·赵俞)
提剑荆轲勇绝伦, 浪将七尺殉强秦。
燕仇未报韩仇复, 状貌原来似妇人。
陈孚○留侯庙
子房王佐才,其风凛冰雪。天遣鹤发翁,圯上授宝诀。博浪沙中千尺铁,祖龙未死胆已裂。况此喑呜扛鼎夫,不直秋风一剑血。谈笑帷幄间,六合雄雌决。卯金四百年,只在三寸舌。但恨汉德非姚虞,不得身为古稷契。雍熙至治如可作,岂肯脱冠挂北阙。留城古祠【一作庙】今千载,碧藓溜雨眠断【一作短】碣。我恐至人或不死,尚有笙鹤拥玉节。酌泉采菊往奠之,回首芒砀堕山月。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
朱彝尊「水龙吟.谒张子房祠」
(徐州府留城张良庙)
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掔涕,向斜阳里。
游留侯洞BY(清)邵弘杰
昔年长揖谢封侯,好看黄冠遁迹幽。
一击未消亡国恨,三期不再圯桥游。
谷城有墓封黄石,古洞藏弓枕壁流。
闻说长从赤松子,到今何处问缘由。
张学良的诗:
人言张汉卿
不合名学良
我惯冒险性
刻意学张良
兵谏华清池
何殊椎博浪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李隆基《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耀同是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运筹风尘下,能使大地开。(刘长卿《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杜甫《洗兵马》)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赴朔方》)
积德韦丞相,神通张子房。(崔泰之《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徐坚《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佐命留侯业,词华博物才。(李(日高);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李白《送张秀才渴高中丞》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古今,萧陈难与群。两龙争斗时一,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张碧《鸿沟》: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项庄愤气吐不得,亚父斗声天上闻。玉光叩地惊昆仑,留侯气魄吞太华。
费冠卿《闲居即事》: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胡曾《咏史诗·圯桥》:“庙算张良独有余,少年逃难下邳初。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开济由来变盛衰,五车才得号鎡基。留侯功业何容易,一卷兵书作帝师。(温庭筠 《简同志》)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彳且)川。(李白《赠烧阳张司户燧》)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李白《猛虎行》)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二)》: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分楚水深。春诉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
徐寅《忆旧山》:游鱼不爱金杯水,栖鸟敢求琼树枝。陶景恋深松桧影,留侯抛却帝王师。
李德裕《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诗以谢》:未谢留侯疾,常仲蔚园。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徐寅《招隐》:齿发那能敌岁华,早知休去避尘沙。鬼神只阚高明里,倚伏不干栖隐家。陶景岂全轻组绶,留侯非独爱烟霞。赠君吉语堪铭座,看取朝开暮落花。
元稹《四皓庙》: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秦政虐天下,黩武穷生民。诸侯战必死,壮士眉亦颦。张良韩孺子,椎碎属车轮。遂令关雄意,日夜思报秦。先生相将去,不复婴世尘。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秦王转无道,谏者鼎镬
亲。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赵高杀二世,先生如不闻。刘项取天下,先生游白云。海内八年战,先生全一身。汉业日已定,先生名亦振。不得为济世,宜哉为隐沦。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舍大以谋细,虬盘而蛇伸。惠帝竟不嗣,吕氏祸有因。虽怀安刘志,未若周与陈。皆落子房术,先生道何屯。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去。
白居易《答四皓庙》: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矫矫四先生,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秦皇肆暴虎,二世遘乱离。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八难 掉舌枢,二略役心机。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能宜。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家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卷之不盈握,舒之互入陲。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崔(涂土)《读留侯传》:覆楚仇韩势有余,男儿遭遇更难加。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翻把壮心轻尺组,却烦商皓正皇储。
唐彦谦《四老庙》:西汉储宫定不倾,可能园绮胜良平。举朝公将无全策,借请闲人羽翼成。
陈普的四首余下三首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闲掉四先生。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
(《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二,页四三七九七)
本是山东忠孝门,卯金社稷暂相烦。君王良会青云意,长乐钟中无一言。
(《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三,页四三七九八)
太公行辈赤松流,伍叔孙通了不羞。好谢君王深体识,不将身后累留侯。
自注:「子房素志已毕而不去者,遇合之情有不忍也。汉廷群臣,本非其伍,而子房无所不可。故高帝击黥布时,与叔孙通共傅太子,且处其下。然则韩信羞与哙伍,小人之量也。子房卒於惠帝六年,汉事尚堪付托。吕后万岁之问,高帝历举数人,而不及子房。盖知子房素志,生前遇合聊可相从,身后之事不足以辱之矣。」(《全宋诗》卷三六五○,陈普〈张良四首〉其四,页四三七九八)
《张子房诗》
【南朝宋】谢瞻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卜洛易隆替,兴乱罔不亡。
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
息肩缠民思,灵鉴集朱光。
伊人感代工,遂来扶兴王。
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
鸿门消薄蚀,垓下殒搀抢。
爵仇建萧宰,定都护储皇。
肇允契幽叟,翻飞指帝乡。
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
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明两烛河阴,庆霄薄汾阳。
銮旌历颓寝,饰像荐嘉尝。
圣心岂徒甄,惟德在无忘。
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济济属车士,粲粲翰墨场。
瞽夫违盛观,竦踊企一方。
四达虽平直,蹇步愧无良。
飨和忘微远,延首咏太康。
《扶风豪士歌》 【唐】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亡国已三年,可恨那韩公子
几时,才找到狙击的力士?
百二斤重的大椎劈空一挥
也不到这暴君的冕顶
博浪沙,天色还未明
桥上正候著那褐衣的老人
鞋踢在桥下,兵书揣在怀里
说星罗一天,棋布满地
这一局阴幢幢的长夜一过
赢家的棋变输家的棋
——余光中<刺秦王>
[张良辞 ] "读谋圣张良之作"
折戟铁消兮
八百诸侯尽归秦
博浪沙击兮
激愤群英起飞扬
谷城黄石兮
圯桥兵略帝之师
死生契阔兮
下邳神交筹幄策
晧素骊山兮
双雄争鹿关中王
鸿门樽俎兮
5. 张学良手下军长
张学良生平之事 东北易帜
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3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
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九·一八事变及简评
中原大战及万宝山事件发生后,全球经济大恐慌环境下,刚从内战中恢复的华北及东北的统一的中国国家主权和日本的南满铁路的特权,冲突的可能性升高。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张学良本人的说法是“不抵抗”是要表明日本侵略而非维护其南满铁路的特权。事变发生后,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有评价称,九一八事变为蒋介石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所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在面对日本威胁问题上的共识。张学良之“不抵抗”,是由于东北军没有能力单独抵抗日本的军事攻击,日本最希望能够挑起战端,所以不断升级挑衅行为,而张一旦与日本开战,他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结果只会是丢掉东北的领土和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而蒋介石之“不抵抗”,则是为了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路线。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下令撤退,而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在东北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内部以亲日派何应钦为首,陈立夫、陈果夫、戴季陶等极力主张武力解决。
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讨逆”决议,由何应钦任“讨逆总司令”,任命刘峙、顾祝同为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兵发潼关;并派飞机先行轰炸了渭南、富平、三原等地。何还给在意大利养伤的汪精卫打电报让其“速归”。相对于何应钦的武力讨伐,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孙科等人,则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南京奔走游说,为营救蒋介石积极活动。
17日,中国共产党应张学良邀请,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中共党内也出现过“杀蒋”
与“放蒋”的意见分歧,在延安已经搭好准备公审蒋的台子,但后来又转为主张放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根据中共官方资料,中共是出于统战目的,因为即使杀蒋,并不会对共产党有什么实质意义,反而有可能使何应钦等亲日派上台,那样的话,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共产党本身都是有害无利的。
22日,宋美龄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并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24日,蒋中正口头答应了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张学良见蒋介石接受了谈判条件,怕夜长梦多发生危及蒋性命的变故,即力排众议,决定无条件放蒋。
25日下午,张学良与杨虎城一道送蒋介石及宋氏兄妹上飞机,同时为了维护领袖威信,自己亦随同护送蒋回南京。飞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即被军统特务监视。
29日,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法丙字第17087号命令,委派李烈钧为军事法庭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审判。
31日,军法会审判决“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减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
1937年1月4日下午,张学良又接到国民政府发布的特赦命令:“经国府委员会讨论,一致决议接受蒋委员长请求,张学良准予特赦,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宋子文陪同张学良出席军法会审后曾说:“审判是走个手续,5天后汉卿保证回西安。”然而事实上,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即长期监禁。张学良自此失去自由。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
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当局颇不自在,于是在
1942年2月把张学良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
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
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
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
晚年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著软禁下的隐者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后,1964年按教规被迫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1975年,蒋介石逝世。1988年,蒋经国逝世。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逝世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
对于张学良虽然活命良久,却从来没有回过大陆这个问题。答案有的归咎于身体原因,有张晚年归信基督教的信仰原因,也有归咎两岸的政治原因。对于两岸政治因素一项,有人认为张学良不想表态偏向两岸中任何一方的政权。
6. 张学良和刘湘
单就抵抗日本入侵东三省来看,张学良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与积极抗战的刘湘和川军比较起来,人格上差距太远。
但后来他和西北军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客观上对我党帮助很大,似乎又是我们的友人,毕竟我们得了好处,不应该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