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实摄影文献
比如纪录兰州城市发展变化的摄影图片,就有文献价值。
2. 纪实摄影文献2020
在传世文献研究方面,“《史记》”“《左传》”“《春秋》”“《周礼》”等是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点文献热词。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性著作,《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史与史学理论的重要典籍。
一方面与《左传》《尚书》《周礼》、清华简等传世史料或出土史料相互佐证,另一方面也是解读司马迁及传统史论的基本资料。
3. 纪实摄影文献有哪些
释文: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
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于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其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龙井之居以隐焉。南山守一往见之,过龙井泓,登须篁岭,引目周览,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围,淴然而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云烟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
法师引予并席而坐,相见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予笑曰:“然”。法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予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法师曰:“子既得之矣,虽然,试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沦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于方或得于圆,或兼斯二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之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
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手足具二者之形矣。盖宇宙虽大,不离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怀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圆,定慧修而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皆不可谓之沙门。
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者冠圆冠以知天时,履句屨以知地形,盖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谓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噫,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庐尔。
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而住焉。当是时也,子奚往而观乎?”呜呼,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嗒然隐几。予出以法师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元丰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
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陶拯刊。
《方圆庵记》,宋元丰六年(1083)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论经,十分投机。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此碑由米芾书。原石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刻。书法腴润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多从集王圣教出,是距离王羲之最近的作品,颇有可玩味处。
4. 纪实摄影文献综述
纪略,中国传统书体,通常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叙述史实。
纪实是一个词语,是指对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现场报道。另有同名电视栏目《纪实》。 掠影指对景物粗略泛览,一扫而过。如“江南掠影”“掠影人间”“我之江南此行,不过匆匆掠影而已”,多带有文学语言味道。 侧记,非当事人对某一事件从旁所作的记载、报道。如:这篇《天津市中小学文艺会演专场侧记》是新华社记者写的。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调查,以出镜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强调时效,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以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夹叙夹议为主要报道形式,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生活。5. 纪实摄影摘要
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有三大类,如下:
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如报纸上的本报讯、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联播。消息类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闻。刊发篇幅和播报时间都很短,观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信息。
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这类节目的话题一般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报纸上的新闻背景分析、广播中的广播讲话、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等。这类专题节目在动态新闻的基础上又做深入详尽地报道,因此占用的版块大或时间长。
第三类: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报纸和广播中的评论、评论员文章,电视讲话和电视评论等。
特点:时效性、现场性、纪实性、综合性、贴近性、接受的随意性。
6. 纪实摄影论文
是,张文宏现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3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4]、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5][6]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7],海南医学院客座教授[53]。
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最美教师、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等奖[3]。2021年1月31日,张文宏当选“中国城市人物”。[8]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33]。2020年12月,《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冬卷,首发纪实文学作品《张文宏医生》[42];2021年8月单行本《张文宏医生》出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