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月是谁
他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菩萨心肠,不争不抢。
2. 素月的故事
多少年来,一直独自的漂泊。春秋轮回中,豪情万丈,尘埃满身,沧桑在心。
总在夕阳暮鼓中黯然伤怀,心是流水,起点是脚下,方向却是天涯。仰首头顶的一朵朵浮云,孤高绝傲的双眼渐渐浸湿,模糊的惆怅,仿佛蒙蒙的迷雾,挥之不去。背上硕大的行囊,依然装满你眷恋的眼神、痴迷的寄托。
此际早春的江南水乡,客旅他乡深巷苔痕的独家小院,沿着斑驳的石板小路,踏着灯影与日晖,独自陶然这清高无言的寂寞。
篱角的几支修竹已从冰封的坚挺中临风摇曳,声韵欲听。黄昏下峻峭的身影,透出不染俗尘的逍遥情致。
小院中那株古老的梅树,晶莹如玉的梅花已缀满苔枝,微风徐来,暗香浮动。朦胧月光下,是疏秀清瘦的梅花飘然盈竹,还是千年的罗浮神女默默孤独的自倚翠竹,婀娜斜侧、嫣然微笑间我亦迷离惝恍。独酌薄酒已陶醉了寂寥的心情,在这修竹、轻风、暗香万般缠绕中,那枝上同宿的翠禽小小,分明是修饰我心底那份漂泊风尘中孤零倔强的情调,去守望那份绝俗超尘的圣洁。
一滴滴露水悄然的侵染了我的心田,诗笺抽出的故事在这典雅清致的江南小院渐渐鲜明。“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泣咽的曲调,贯穿始终的千年情思幽恨,分明是不谐那份荒漠的凄凉,怀着漂泊异乡,心却暗忆江南的怨恨,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弹着琵琶,魂归故里,化做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独孤。
清冷的风片刻间洗去了我满身的尘埃,积郁了千年悲凉的诗肠恍然淡泊宁静。挥不去的纠缠,卷不走的夙愿,在这幽独的梅花中随风飘落,轻轻的对你诉说着知遇。
月已高悬,夜渐渐的深了。此际,你该沉湎入梦。斜枝疏影,梅花飘飘飞落,飞瓣点红,轻盈间点染你的妩媚,梅妆天然,愈加娇憨清秀,超然脱俗。世间如有羽化,我愿化为翠禽小小,超然独立,与枝同宿。我何不停下飘泊的脚步,倚一林竹风,拥你入怀,伴你入梦,倾舔你双眸里滑落的忧伤,抚摩你青丝间如云的烦恼,呢喃的吟唱你楚楚的风韵,牵着你的轻盈,珍惜你的娇颜,遮风挡雨成为今生永恒浪漫的主题。
夜已沉,苔梅凋谢的花片在骤然中随风飘零。我翆禽小小,终究无力护花,沉浸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责中,无处诉说的黯然情怀唯凝神苍老的素月,让远处横笛短箫的曲韵哀伤,吹奏我始终如一的眷恋。
渐渐的梅红落尽,凄然中苦苦的寻觅随风而逝的幽香,哀怨愁绝的月光默默安摩着稀疏清朗的幽影。
夜阑孤灯、残月凄凉。
梅影入窗,横斜之间,孤高绝傲,我心有约
3. 素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洁白的月光洒满天空。
“素月流天”出自南北朝谢庄的《月赋》。
流天引证解释:
⒈ 运行于天空。引
《初学记》卷七引晋王彪之《井赋》:“水带地而壤润,月流天而宵烱。”
南朝宋谢庄《月赋》:“白露曖空,素月流天。”
宋苏轼《至真州再和》之一:“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明沉鲸《双珠记·月下相逢》:“你看流天素彩,至浄无尘。”
4. 素月也的小说有哪些
陶渊明,字元亮,出身于没落世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一生出仕三次,最终还是决定隐居,留下了“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反复出仕和隐居的背后,隐藏着是他兼济天下的士子雄心,但是自命高洁和甘于恬淡的性格,同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官场现实相矛盾,因而造就了他在出仕和隐居中徘徊的复杂心态。第三次辞官回家以后,他打定决心不再出仕,但是在乡村隐居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贫困,最终死于贫病之中,享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写得都很好,《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都是名篇,但是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作可以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咏怀诗先说咏怀诗吧。 陶渊明的咏怀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杂诗》《读山海经》大都属于这一类。 表现壮志不能实现的,有《杂诗》其二,在隐居中依然因志向受挫而感到苦闷。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咏。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从黄昏写到第二天天明,从冷寂的夜景写到内心的凄凉。其中“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一句尤为后人所传颂,心中有话要说,但是四周却没有能应和的人,只好举起杯子来和影子相劝,这种在无奈中不甘寂寞地举动,更能显出内心的孤寂。这让人想到契诃夫小说中那个儿子死了却没人倾诉的老马车夫,只好向马儿一诉悲伤。其中“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一句表达中心思想,为什么难受悲伤呢,是因为时光荏苒却没能实现志向。 还有《杂诗》其五的最后的名句“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颇有自勉的意味。 在咏怀诗中还有一些借用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来表达情感和志向的篇目,比如《咏荆轲》,歌咏荆轲反抗暴秦的英勇行为。还有著名的《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这首诗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这正是诗人自己感情的表现,“猛志固常在”这句,似乎也指诗人自己的志向永远不会熄灭。这一类诗歌被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式”的诗歌,以同他最多的那种“悠然见南山”式的诗歌相区别。 |田园诗陶渊明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歌当然是他的田园诗啦,其中表达的最多的还是他的隐逸生活。 其中影响最大的两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三和《饮酒》其五。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开头几句追忆往事,不胜懊悔,把官场比喻为尘网,自己在其中就像羁鸟和池鱼一样得不到自由,总想着归隐。之后则是对田园生活景色的介绍,田亩草屋等平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介绍似乎就增添了十足的情趣。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用白描的手法写近景和远景,形象地写出了田园的优美和宁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用声写静,艺术效果上佳。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其感受真挚自然。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则是带有哲理性,写诗人从自然美景中悟到的人生意义。诗人采菊东篱下,回来看到山景和飞鸟,联想到自己的归隐。那不能明言的就是恬淡的心境。 陶渊明还有很多这些写田园隐居生活的诗歌,其特点被后人概括为“平淡醇美”。我们在他的诗歌中很少能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他都很少用,一切平平淡淡地如实呈现,读来清新隽永,韵味无穷。这种平淡的诗境尤为后人所称赞。 陶诗的另一个特点则是情景理的交融,他喜爱使用的那些意象景色,比如经典的菊花,还有飞鸟、顾云等,都蕴含着那种恬淡闲适的情绪。在诗中还穿插了一些朴素平淡的哲理,比如那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思想并不故作深刻,但是言浅意深,意味隽永。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世不少诗人都曾热心学习他的作品,开一派诗风先河。 其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但在当时以及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歌并不受人重视。直到南朝梁代萧统开始,才把陶渊明挖掘了出来,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给了很高的评价。唐代陶渊明的地位得到承认,宋清两代是研究陶渊明诗歌的两次高潮。 |陶渊明于农事另一个角度吧,讨论陶渊明对农业生产的看法。 一开始隐居的时候,陶渊明生活得还不错,初步下地体会了一下种田的生活,虽然“草盛豆苗稀”,但他依然对劳动十分热衷。他甚至形成了某种近乎先秦农家的思想,倡导人人劳动,在《劝农》中表示连圣尧舜贤都不废躬耕,何况一般人呢。 但是到了后期,他的生活日益走向贫困,单单凭借他那半吊子的农业劳动,很难再维持自在闲适的生存状态了。后期的诗歌很多写他个人的贫寒生活的,等到檀道济来找他出仕的时候,他甚至已经在床上饿了三天了。于是后期才会有《桃花源记》这样的作品,叙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田园社会,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充满了自由富裕安宁。这种幻想不能不说是与他的生活有关。
5. 素月是啥意思
意思是用手抚摸这皎洁的明月,低头、抬头看这人世间,就好比已经过了千年之久,形容时间过得极快,非常短!这里面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自己的志向还为实现!
出自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
摩挲:用手抚摸。素月:皎洁的明月。俛仰:即俯仰,抬头低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