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息照相实验总结
这个实验报告主要是字迹工整,多写一点就行了,因为实在是没啥数据好处理的。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对实验时的环境要求十分严格,不仅需要黑暗无光的条件,而且对声音,振动等因素要求也十分高,实验时不仅需要准确的进行仪器的组装,而且需要在曝光操作时成员之间的相互默契的合作,否则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像效果。
实验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虽然透过全息相片可以看到物体的一部分像,但是不是十分的明显,这是实验时的偶然误差造成的,比如光程差的测量和判断,光强比的设定,以及曝光时对实验的影响等,影响了最终的实验效果。
2. 全息照相实验结论
1、全息照片和普通的科普照片是不一样的,在适当的光照下,全息照片上显示出来的景象是立体的,可看到景物的各个侧面。
2、全息照相和常规照相之不同还在于,常规照相只是记录了被摄物体表面光线强弱的变化,即只记录了光的振幅;而全息照相则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还记录了光波的相位.这样就把空间物体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贮存记录了下来.然后利用全息照片对特定波长单色照明光的衍射,把原空间景象显现出来.它可将一个“冻结”了的景物重新“复活”后显现在人们眼前。
3、普通照相只能存贮被摄物体光强度的空间分布,不能满足人们希望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感知真实3D场景的要求;而全息照相是通过记录照射物体的物光波与相应的参考光波的干涉条纹,从而记录下包括物体振幅(光强)和相位在内的全部光场信息,故称“全息”。
3. 全息照相实验总结与反思
所谓全息,初指全息照相术,是一种光学照像的新方法。
在显示形象方面有独特优点。
它和照相术不同,全息照的“像”不是物体的“形象”,而是物体的光波,即使物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只要照明这个记录,就能使原始物体“再现”。
全息图贮备子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显现。
故有“一张全息价值图等于一千张照片”之说。
1980年,张颖清在内蒙古工作时,发现了第二掌骨的全息穴位分布,明确提出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
继之,又提出“全息胚”“泛胚论”等概念。
所谓全息胚,昌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整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
4. 全息照相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相同点是同样有底片,同样要曝光,同样有曝光时间,同样要取景,要显影和定影。
全息摄影是一种不用透镜而能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图象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够把来自物体的光波波阵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记录下来,又能在需要时再现出这种光波的一种技术。
普通照相所记录的只是来自物体的光波的强度分布图象,即振幅的信息,而不包括相位的信息。因此普通照相只能摄取二维(平面)图象。为全息摄影要同时记录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借助于一束相干的参考光,利用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确定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
典型的全息照相的光路布局中,由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被分光镜分成两束光,一束经反射镜反射后直接投射于全息底片(―种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称为参考光;另一束则照射物体,从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称为物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相互干涉的结果,构成一幅非常复杂而又精细的干涉条纹图,这些干涉条纹以其反差和位置的变化,记录了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全息底片经过常规的显影和定影处理之后,就成为全息图。全息图的外观和原物体的外形似乎毫无联系,但它却以光学编码的形式记录下物光的全部信息。
5. 全息照相实验总结报告
全息照片是指用全息照相技术拍摄的照片。全息照相,就是将激光技术用于照相,在底片上记录下物体的全部光信息,而不像普通照相仅仅是记录物体的某一面投影。因此当底片上的物体重现时,在观看者的眼里显得异常逼真,它产生的视觉效应,完全与观看实物时一模一样。
6. 全息照相实验现象观察与思考
全息成像根据光的衍射原理,配合人眼的视觉误差,进行集成制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3 6 0°立体悬浮影像。可将成像独立展示,也可与实物相结合应用。真正的全息成像目前还没有真正进入应用阶段。其实,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全息3D的应用,大多运用的是一种伪装的全息技术——即全息投影。真正的全息影像可以不通过过任何介质,从地平线上的空气中就能显示出来影像,而且观看角度可以随意变换,体验者能够从三维立体的画面之中穿梭自如。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直接通过空气不通过其他介质呈现的技术并没有出现。绝大多数我们看到的舞台表演中运用的全息技术,都是“佩珀尔幻象”或是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物理中常见的干涉和衍射,从而实现对物体三维图像的采集和显示。使用过程中需要先采用干涉原理,完成对图像光波信息的采集。被拍摄物体在激光的照射下形成散漫式物光束,其中有一部分光束会照射到全息底片上,跟其物光束产生一定的干涉现象,从而实现被照射物体相位和振幅的转换。然后利用干涉反差和间隔将物体的所有信息进行记录,就可以得到一张全息图。接下来就是图像的再现,其采用的是光衍射原理。全息图在激光照射下,通过衍射得到两个不同类型的图像,其中一个是原始图像信息,另一个是其共轭图像信息,经过再现处理后会得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图像,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息图像了
7. 全息照相实验目的与要求
1.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必须 Fig. 2 全息图虚像的观察 是相干光(因此需用激光来作为照相光源, 且一般使物光程 与参考光程相当)。
2.记录介质(底片的感光乳胶)要有 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有足够的感光灵敏 度。记录介质的分辨率通常以每毫米能分辨明暗相间的条 纹数来表示。如果全息底片对于物光和参考光的照射方向 是对称放置,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为: λ d= 2 sin θ 2 (8) 式中θ为物光和参考光之间的夹角,可见夹角θ越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小,条纹越密, 这就要求底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全息记录介质的分辨率>1000cy/mm)。
8. 全息照相实验总结怎么写
全息照相记录过程:
1、全息记录过程是:把激光束分成两束;一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或者透射,就携带有物体的有关信息,称为物光束.物光束经过处理也投射在感光底片的同一区域上.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发生相干叠加,形成干涉条纹,这就完成了一张全息图。
2、全息再现的方法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图,这束激光的频率和传输方向应该与参考光束完全一样,于是就可以再现物体的立体图象。人从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体不同的侧面,就好像看到真实的物体一样,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
全息成像是尖端科技,全息照相和常规照相不同,在底片上记录的不是三维物体的平面图象,而是光场本身。常规照相只记录了反映被拍物体表面光强的变化,即只记录光的振幅,全息照相则记录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还记录了光波的图相。即把三维物体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中。
9. 全息照相实验感悟
参观科技馆的心得体会1
回忆起那天参观科技馆的情景,我又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做为祖国的花朵,我必须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就应从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绿色的祖国,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
明媚的阳光和喜庆伴着我来到了北京科技馆。站在科技馆门口,放眼望去,上方是高大庄重的建筑物,下方是慢慢流动的人流结成了天然的一幅彩图。走进科技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空中挂着白球,形态不一,各种不一样的图案,有些天真可爱的女生蹦起来去够,但是怎样在各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自行风扇”“磁圆盘”“体操机器人”“全息音响”“排箫”“虚拟排球”“虚拟翻书”等搞笑的项目。
穿过走廊,走进机器人的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走路的机器恐龙……真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斜楼房,你一进去,就觉得头昏,失去重心,有的小孩一进去,就摔了一个大屁顿;再往前面走,就是一件黑色的房子,你一进去,你面一片漆黑,右面墙上有一种特殊的灯,务必用手有力拍才能亮,可好玩了!
这时,要集合了,这次参观不但让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而且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懂得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科学奥秘,我们都就应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明白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需要我去学习,等我去挖掘的科学宝藏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要专心致志地读书,多读多问,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0. 全息照相实验拓展与设计
干涉原理。全息照相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所以要求光源必须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激光的出现,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光源。这是因为激光具有很好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实验中采用He-Ne激光器,用其拍摄较小的漫散物体,可获得良好的全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