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禄莱35s镜头
Rollei 35的镜头种类比较多,标称有Tessar 40mm F3.5的,有Sonnar 40mm F2.8的, 也有S-Apogon 40mm F2.8的。采用40mm F2.8的当然要比Tessar 40mm F3.5的要好。 Rollei 35S都采用Sonnar 40mm F2.8镜头。 相机自带测光系统,只要还正常的就可以使用。测距需要目测估计。携带时,镜头可以缩进机身内,像一个烟盒一样大小,很方便携带。
2. 禄来旁轴相机
国产相机我用过有凤凰,海鸥 df,珠江201、207,海鸥4a、4b,在当时没有对比的情况下能用,但不是很出色,与现时的相机没有可比性。这些照片就是用凤凰1997拍摄的。
3. 禄莱近摄镜型号
相机可以选择一台简单一些的单反,如佳能800D,这种入门单反即可,其实拍摄风景与相机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镜头。
首先拍摄风景要把近景与远景拍摄都保证清晰,所以相机的光圈值要调大一些,保证有一个大的景深。 在说主要的镜头,拍摄风景有时候要体现庞大,宽广的气势,所以要配合广角镜头。
拍摄时注意体现风景的层次,近景,中景,远景都要照顾到,这样,照片就会有层次感,空间感,照片就比较耐看。
4. 禄莱3.5t镜头
一、关于镜头
全片的黑白镜头除了展现怀旧,也是一种引导:导演卡隆希望观众能够从对色彩的过分聚焦当中抽离,而集中在镜头的细节本身。除此之外,黑白镜头强化了对比度,使得镜头呈现另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美感
二、关于场面调度
卡隆喜欢用横移镜头+长镜头展现家具、街景,甚至最后的高潮部分(海浪里的戏)也是如此。但是比起《人类之子》长镜头的那种惊艳,《罗马》是更现实主义和克制的。
三、关于剪辑
卡隆非常刻意的展现不同阶层的生活对比,甚至用“跳接”。可以说这种剪辑手法“提示的太明显”,但也可以说这种明显的对比是强化了戏剧冲突。
四、关于声音
影片一开始清洗地板所发出的流水的声音,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的“寓意”,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本真的呈现。声音的地位大于音乐。所以本片在运用音乐时,将音乐放置在一个比较“孤立”的状态,而不是用音乐去“强化氛围”。
五、关于剧情
卡隆并不想弄的很“史诗”-即把个人命运上升到时代命运的高度,因此你可以说他“不接历史地气”,也可以说这是他个人的风格。
5. 禄莱40/2.8镜头
HFT是蔡司、禄莱、福伦达共同合作开发的一种镀膜。即高保真镀膜的意思(High Fidelity Transfer)。
早期的禄莱相机镜头由蔡司、福伦达、施耐德提供,所以各家制造的镜头当然会有各家的标记,同时因为是禄莱定制的、使用了HFT镀膜工艺,所以镜头标上HFT。
同理,还有福伦达标记的HFT和禄莱自己Rollei标记的HFT,这三家是同时存在的(施耐德未生产过HFT,故施耐德镜头都不带HFT标记)
6. 禄来镜头
高端档次。
禄来公司源自德国,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开创者,“工艺精良,整体结实,对焦容易,镜头锐利,便于携带”是禄来相机的特点。禄来公司的创始人保尔 · 弗兰克和莱因霍尔德 · 海德克的工匠作风为企业创立的“禄来精神”,为禄来光学技术公司在20世纪所取得的80年辉煌业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7. 禄莱40 2.8 镜头
这个镜头有三个版本,第一代版本是徕卡原厂生产,光学结构基于徕卡著名的苏米克隆结构,但因为是配合徕卡CL(廉价版M)的镜头,所以在用料、工艺上与正规徕卡M系统的镜头有较大差距,发色很接近徕卡正规M镜头的风格,不过因为是廉价版,所以在光学的2线性上处理没有正规M镜头好,2线性比较强,毕竟是廉价版镜头。第二代版本是徕卡与美能达终止合作之后,美能达在原徕卡设计上自己生产的,风格与第一代类似,但因为玻璃、镀膜都是美能达自家的东西,所以发色上风格差异明显,第三代则是美能达抛弃了徕卡的设计,自己全新设计的镜头,配合美能达CLE机身推出的,这一代光学素质最好,属于美能达在当时最好的光学、制造体现,但风格上已经与徕卡截然不同了,属于完完全全的日式美能达风格。
这款镜头的缺点比较明显,40/2在徕卡原厂M口机身上(除CL\CLE\禄莱外)是没有相应的取景框的,装上M的时候显示的是50取景框,所以取景有一定的约束,另外可以通过打磨屁股让镜头变成35框,这样更接近一点标准取景视觉。另外不管是123代,2线性都是比较明显的,对于喜欢焦外的人来说是一个遗憾。优点就是它应该属于目前性价比最好的徕卡M口镜头了,一般而言1、2代光学性能一般,但可以品味徕卡风格,3代则可以感受当时最强美能达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