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焦方式是多重AF(9点,未检测到人脸),中心AF,定点AF 是什么意思
多重AF是使用所有对焦点,由相机自己判断选择最合适的对焦点
中心AF 使用相机的中心对焦点
定点AF 自己选择某一对焦点进行对焦
以上这些都是自动对焦,目前几乎所有的相机(数码)都支持这几种对焦方式!
二、相机里的“相位差 AF” 是什么技术啊?
AF就是自动对焦。
相位差AF最早都是用在单反上,入射光经过一系列分光棱镜分光到相位差检测元件上,通过对相位差检测元件数据的计算,微处理器计算出实际对焦点,然后直接移动到镜头里的镜片组,使得对焦点刚好落到传感器(最早是胶片上)。这种对焦技术的优势是:在镜片移动之前就能够预知实际焦点,因此对焦速度比较快。但是相位差AF受限制于装配精度等问题,有可能产生跑焦。
而一般数码相机(特别是卡片机),采用的是反差式AF技术,一边检测传感器上成像的反差比,一边调整镜片,以达到成像的边缘的最强烈反差(也就是对焦最实处),这样的对焦技术,需要更多的反复尝试,所以一般对焦速度比较慢(事实上,卡片机的对焦速度都比单反来得慢)。但是反差式对焦不会产生跑焦的问题。(因为反差式对焦是用传感器上的数据计算的,所见即所得)
这几年崛起的微单一般也是采用反差式对焦,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微单在传感器上植入相位对焦点,用相位式AF技术一样达到快速对焦的目的(比如尼康1系列微单、索尼NEX5R等);另外一部分微单采用的是提高反差式对焦的检测频率(比以往检测的频率提高一倍甚至更高的频率,比如松下、奥林巴斯较新型的微单),同样达到高速AF的能力(甚至扬言超过所有单反的对焦速度)。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三、什么是AF自动对焦?
AF是英文Auto Focus的缩写,自动调焦的意思。因此,AF照相机即是自动调焦照相机的简称。
这种照相机的调焦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当按下照相机快门按钮时,根据被摄目标的距离,电子测距器可以把前后移动的镜头控制在相应的位置上,或者旋转镜头至需要位置,使被摄目标成像最清晰。
自动调焦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主动式红外系统。这种系统的工作程序,是从照相机发光元件发射出一束红外线光,照射到被摄物主体后反射回照相机,感应器接收到回波。照相机根据发光光束与反射光束所形成的角度来测知拍摄距离,实现自动对焦。 采用这种方式的AF照相机,因为是由自身发出照射光,所以其对焦精度与被摄物的亮度和反差无关,即使是室内等较暗的环境下,也可以顺利地拍摄。但是,由于这种方式是以被摄物反射的红外光为检测对象,所以对反射率较低的被摄物,以及与此相反,表面有反射的被摄物,或面积太小的被摄物,有时不能发挥其功能。
AF照相机取景器中心都有一个自动对焦框,拍摄时需将其对准被摄主体,否则对焦不准,影像模糊。如果主体不宜放在画面的正中,可采用对焦记忆锁(AF-L按钮)进行自动对焦拍摄。 AF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小型照相机,目前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均已开始向AF化方向发展。世界各主要照相机厂家逐渐放弃传统的手动对焦照相机,发展高度电子化的AF照相机。
四、相机中的 AF和mf 具体怎样在应用在实际情况中
AF和MF不能相互替代,各有用处。
AF对焦迅速,有跟踪对焦功能,拍摄运动物体合焦可能更大。但是,AF有误差,对同一主体对焦每次的结果都有可能略为不同,对有精确对焦要求的拍摄可能不完全胜任,如景深很短的人物照焦点经常是靠前的眼睛和睫毛, AF可能会力不从心。AF有局限,主体不在对焦点上不能对焦,主体不在中心对焦点精度会下降,对焦锁定重新构图在近距离会造成跑焦,主体反差小不能对焦,主体太暗不能对焦。
MF对焦只要自己眼睛好就绝对准确。但现在的35mm单反机对焦屏多为AF设计,以明亮为主,不利于区分实际合焦部位。非全副数字单反对焦屏更小。一块适于手动对焦的全副对焦屏会对MF很有帮助。
平时使用应该首先熟悉掌握自己相机的AF能力和局限。在AF能力范围内可以尽量使用AF。一旦AF有困难就换用MF。
如果相机有单独对焦按钮,建议尽量使用对焦按钮而不要用快门按钮启动对焦。大量职业体育摄影师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动态对焦中随时放开按钮取消对焦,但不影响按快门拍摄。因为动态对焦有时会受其它因素影响(如某对焦点临时被另一物体遮挡或光线变化迅速等)而跑焦。
另外一个建议是资金允许,尽量购买可以立即手动对焦的自动对焦镜头而无须拨动对焦方式杆。这样的话,一旦察觉AF有问题,马上就可以手动调节不错过拍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