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机的对焦系统一般都会按照哪些规律来选择对焦点??
自动对焦。手轻轻按动快门,不完全按下去,然后镜头就会自动对焦,调整镜头位置,多次反复轻轻按动快门,对焦到自己想要的焦点再按下快门即可。
手动对焦。就是用手慢慢转动镜头前端的对焦环,慢慢调整,是自己想要的对焦点由模糊变为清晰,即实现对焦。
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主要是看镜头光圈大小、感光元件的画幅。也就是大眼睛光圈的镜头,全画幅的传感器。多点对焦主要是对焦的面积和捕捉目标的成功率。所以51点的要优于39点的。
相位对焦
相位对焦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检测自动对焦”。需要指出的是,相位对焦技术在数码相机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机领域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位差检测方式是单反数码相机普遍使用的对焦方案,也被应用到手机摄像头对焦系统上来。从单反数码相机角度上讲,相位对焦是应用在单反相机搭载的自动对焦的专用传感器上。此方案是通过检测对焦点前后方向存在多少差值来实现高速合焦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对焦
相机的对焦系统一般都会按照范围对焦、区域性对焦以及反差最大的部位来选择对焦点,好的相机是可以调节对焦区域的。
相机,全称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二、dual pd双核对焦与PDAF相位对焦有什么区别
一、主体不同
1、双核对焦:对焦速度可以快至0.03S的对焦技术。
2、相位对焦:相位检测自动对焦,比反差对焦,行程缩短速度加快。
二、原理不同
1、双核对焦:拍摄物体时分别会存在左右2张影像,根据2张影像相差与物体距离的关系,将其转换为当前镜头的移动量,直接完成对焦,从而实现快速对焦,最快可达0.03秒。
2、相位对焦: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
三、优势不同
1、双核对焦:采用了2PD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摄像头传感器的每个像素均成为“双核像素”,其像素尺寸达到1.4微米,感光能力比普通1.12微米的传感器高出56%。
2、相位对焦:只需要计算一次就完成对焦,对焦速度极快,并且降低处理器计算负担。在弱光环境下容易对不上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像素双核对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位对焦
三、相机的相位对焦和对比度对焦优势在哪?
(1)相位检测对焦
相位检测对焦在机内底部的专用CCD对焦检测模块中进行,对焦速度快,但对焦点只限于在固定的多个对焦区域中选择。
只可从“广域”、“中央定点”或“局域”中选择AF区域设置(没有“自由点”)。
(2)对比度检测对焦
对比度检测对焦在机身内的主传感器CMOS中进行,对焦速度偏慢,但对焦点可以在相当宽的范围内任意设定。
可是,对比度检测对焦除了必须在对焦检查LV模式外,还只有在特定的镜头时才能使用对比度检测对焦,即在SAM或SSM镜头时才有效。
此外,对比度检测对焦只可从“中央定点”或“自由点”中选择AF区域设置(没有“广域”、“局域”)。
两种对焦方式的对焦精度都有保证。
2、两种对焦方式的应用场合
在所有的正常拍摄时,反光板没有预先抬起,均只能使用相检测位对焦,没有对比度检测对焦可选择。
只有在特意采用“对焦检查LV模式”时(反光板已经处于预先抬起状态),才可以也选择对比度检测对焦。并且在SAM或SSM镜头时才有效。
在采用对焦检查LV模式时,默认状态是相位检测对焦;如果想使用对比度检测对焦,得预先设置一下。
3、两种对焦方式的选择
(1)相位检测对焦
使用相位检测对焦时,对焦本身的速度快,但整个对焦“过程”可能会慢一点,因为有反光板的两次动作。
同时,多出两次声响。
(2)对比度检测对焦
而使用对比度检测对焦时,对焦本身的速度稍慢,但整个对焦“过程”不一定慢,因为没有反光板的两次多余动作。
同时,也没有那多出的两次声响,相对安静一些。
但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在对焦检查LV模式,以及在使用SAM或SSM镜头时。
个人认为,由于选择对比度对焦有种种限制,而且其对焦优越性又不是很明显,建议初学者不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