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耐德镜头是白银头好还是斑马头好
白银头多为柯达雷丁娜接口的早期镜头,镀膜,加工技术没有后期镜头好。不过早期镜头胜在用料够好。
二、关于相机的问题!!希望专业人士解答 高分!!
柯达 雷丁娜 III S
Kodak Retina III S
一代二代设计略有不同
背景介绍:
30年代柯达在斯图加特买下Nagels相机厂 并开始在德国生产其最著名的Retina、Vollenda高档机系列。
5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希望相机能够提供可更换的镜头。虽然Retina后期的几宴谨个型号也提供了可更换镜头,但实现的非常勉强。Kodak也推出了基于Retina IIIC机身的非折叠式型号Retina IIIS,将可更换镜头的范围扩展到从28mm到200mm(而大家熟悉的IIIC镜头只有3个焦距),从而使IIIS得到了28mm、35mm、50mm、85mm、135mm、200mm等各焦段完整的镜头系列,而且有施耐德和罗敦斯多克两大高档系列镜头!其中F 1.9/ 50mm镜头更是收藏、使用的极品。
IIIS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取景框内有35mm、50mm、85mm、135mm线野姿框,可根据所装镜头自动切换亮框。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设计。最为国外爱好者晌脊基推崇的是它可以和Retina甚至福伦达单反通用部分镜头(无需改造!),这是同时代其他高档机型从未有过的特色。与同受追捧的Retina IIIC相比,IIIS的产量仅为45000台!
IIIS的计数器有锁定功能,但国外网友发现Retina IIIS 可以重复曝光!
以上评定属个人意见,如有疑问请及时询问。
更多信息:
网友评述
详细测评、数据、全套镜头列表
无忌论坛同好的IIIC专题(IIIC为折叠 和IIIS同级别)
应该是 LOMO相机 其他我也看不出来 了
真不知道呢,建议你贴到蜂鸟的论坛上去,那里流量大,容易被看见
不是有人回答了么,柯达的雷丁那。回答LOMO的,我鄙视你。
德国徕卡相机
三、一千元的胶片机谁能推荐一下啊,要玩的过瘾的
LOMO风格的:
smena 8M,纯手动,绝对练技术,估焦,无测光,取景窗范围很小,最慢快门速度1/15s,光圈f4慧差明显,收缩到f11才有较佳成像质量。夜景全靠B门(Errr...用手机计时),配根PC线再花几十块钱弄个老式闪光灯可以玩离机闪。总之能摆得平8M,什么单反、旁轴都不在话下。
FED-5,谨宏虽然不是列宁格勒光学厂出的,不过俄系镜头的颓废色彩表现力十足。其实个人很喜欢FED-2,但现在很难买到。
非LOMO风格的:
国产机:
凤凰205:经典旁轴,还能买到全新库存机,价格不超过500元。4组3片天塞头很经典,黄斑对焦,205B支持测光,205E支持多重曝光,又称国产徕卡。
海鸥DF2000A:单反,全新套机大约600-700元,美能达MD卡口,可以上美能达的手动头。
二手机:
Rollei 35:体积小巧,镜头成像素质高,没有测距系统,但大多有测光。适合随身。
福伦达Vito B:做工精至,机身小巧(跟Rollei 35差不多,但镜头没法缩回去),当时的福伦达做工比蔡司Ikon都要好,而且价格不贵。
柯达雷丁娜:不是美国产的,纯正德国产。测距、测光一应俱全。
此外,你也可以找二手的120相机来玩,不过120胶卷贵,很多小的冲印店现做羡在都不冲120了(纯晌拍很多135都不冲了),自己洗有些费事,而且像低端的透扫(比如EPSON V300)还不支持120的扫描。
四、这是什么牌子的照相机
德国welta折叠老相机
1914年祥或哗德国相机之都德累斯顿(Dresden)西南方的小城弗赖塔尔(Freital)诞生了一个新的相机品牌—Welta,直到谨行1964年Welta品牌完全融入潘泰康,前后五十年间,Welta生产了大量的相机,二战前相机产量已经和Balda和Certo不相上下。
Welta自己基本不生产镜头,其生产的相机基本装配Zeiss,Schneider,Steinheil,Meyer的镜头,个别机型甚至装配Leitz镜头。站在光学巨团携人肩膀上的Welta,其相机品种应该是说也是应有尽有,120折叠,135折叠,120双反,135半格,甚至别出心裁的120折叠双反等等。
Welta这个牌子是1914年诞生的,比较有名的产品有以Weltaflex为主的120双反相机。30年代后期Welta也紧跟Retina掀起的潮流,生产了Weltini I和II两部35mm折叠式旁轴相机。二战以前Retina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强劲的对手,所以这两部机器还是值得一提的。 Weltini一个很有特色的设计是关闭镜头盖的时候镜头会自动对焦到无穷远,从而缩到最短,顺利的收回机身之中。在所有的Retina相机中,用户都必须先手动将镜头对焦到无穷远,然后才能关闭镜头盖,稍微有些不便。
Weltini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胶片输送方向正好跟其它机器相反。从机身后面看,过片时胶片是从右向左移动的。这样一来过片旋钮和倒片旋钮的位置跟其它机器相比也正好对调了一下,一开始用总觉得不习惯,我也一直没搞清楚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Weltini是当时的旁轴相机里较早采用合一的取景/测距窗口的。可惜这个窗口位于机身右侧,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象我这种左眼取景的人简直就没法用了。
天哪,在哪弄来的?
这是德国二战前的一代名机Welta,国内译作“韦梁悄粗尔塔”。单看这一照片我不知道这是一代还是二代,看样子估计是一代的面大,二代要精巧的多。运梁这这相机在二战前是相当有名,曾经和大名鼎鼎的蔡司依康、柯达雷丁娜齐名。但不知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并没有继续生产这款照相机。橡镇
1914年德国相机之都德累斯顿李竖(Dresden)西南方的小城弗赖塔尔(Freital)诞生了一个新的相机品牌—Welta,直到1964年Welta品牌完全融入潘泰康,前后五十年间,Welta生产了大量的相机,二战前相机产量已经和Balda和Certo不相上下。
Welta自己基本不生产镜头,册唯其生产的相机基本装配Zeiss,Schneider,Steinheil,Meyer的镜头,个别机型甚至装配Leitz镜头。站在光学巨人肩膀上的Welta,其相机品种应该是说也是应有尽有,120折叠,135折叠,120双反,135半格,州扰培甚至别出心裁的120折叠双反等等。
德国古典式相机